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荣立专利>正文

一种引水测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41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水测控装置,当虹吸管出水口被淹没,再利用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状态,真空泵打开,开始抽取虹吸管内部的空气,等一定时间后形成满管虹吸引流时,虹吸管导通正常输水,关闭真空泵,计量传感器开始工作并实时计量,将流量数据传输给控制部汇集成累计值。当控制部流量的累计值达到设定阈值后,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外界空气进入虹吸管,虹吸管进气后真空被破坏,虹吸引水停止。采用真空泵控制虹吸自动取水全过程,利用计量传感器精准测量实时流量,实现各级明渠取水小型化、设备化,实现定量配水实时测控一体化,降低了成本以及功耗,使操控更加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水测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引水测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明渠或者水池、塘堰、水坝等各类引水采用的取水引流、水量量测和开关控制是分离的,取水引流都需要在渠道上破堤开口,水量量测需要修建量水建筑物的同时安装水位测量装置,开关控制引水流入则采用启闭各种各样的闸门(或阀门)来完成。如需要远程测控引水过程,则需要较强的电力供应来保证启闭闸门(或阀门)和传感器及配套的测控通讯终端的供电。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因需要修建闸室和量测水设施,造成土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为保障闸门启闭一般需要市电作为电力供应才能保障长期工作,成本较高。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的、能够实现引水测控一体化的引水测控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能够实现引水测控一体化的引水测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水测控装置,包括:吸水口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中、出水口用于设置在低水位渠道中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两端分别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和低水位渠道中的输水汽管连接,所述输水汽管与用于抽吸水气的真空泵连接,所述输水汽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气的第二电磁阀,所述虹吸管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量的计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计量传感器以及所述真空泵均与控制部控制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包括用于现场控制的明渠引水测控终端以及与所述明渠引水测控终端连接的用于远程控制的物联网通讯控制终端。优选的,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真空泵均与用于供电的蓄电池连接。优选的,所述虹吸管为U形虹吸管。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为常闭型电磁水气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常开型电磁水气阀。优选的,所述常闭型电磁水气阀通过排气控制信号线与所述明渠引水测控终端连接,所述常开型电磁水气阀通过进气控制信号线与所述明渠引水测控终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计量传感器为超声波流量计。优选的,所述输水汽管包括进水汽软管和排水汽软管,所述进水汽软管和所述排水汽软管通过所述真空泵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水测控装置,包括:吸水口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中、出水口用于设置在低水位渠道中的虹吸管,虹吸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两端分别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和低水位渠道中的输水汽管连接,输水汽管与用于抽吸水气的真空泵连接,输水汽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气的第二电磁阀,虹吸管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量的计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计量传感器以及真空泵均与控制部控制连接。其中,虹吸管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与低水位渠道之间的渠堤上,虹吸管的吸水口位于高水位渠道中,出水口位于低水位渠道中,当上游来水而下游无水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防止从虹吸管进水,并将第二电磁阀关闭,防止漏水气,再将真空泵打开,通过真空泵的抽吸将高水位渠道中的水汽通过输水汽管送至低水位渠道,经过一段时间后低水位渠道的虹吸管的出水口被淹没。当虹吸管的出水口被淹没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继续处于关闭状态,真空泵继续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开始抽取虹吸管内部的空气,等一定时间后形成满管虹吸引流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以防止虹吸管漏气,并将真空泵关闭,此时虹吸管导通正常输水,计量传感器开始工作并实时计量,将流量数据传输给控制部汇集成累计值。当控制部流量的累计值达到设定阈值后,系统控制真空泵关,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外界空气进入虹吸管,虹吸管进气后真空破坏虹吸引水停止。本申请采用真空泵控制虹吸自动取水全过程,利用计量传感器精准测量实时流量,实现各级明渠取水小型化、设备化,实现定量配水实时测控一体化,降低了成本以及功耗,使操控更加灵活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明渠引水测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虹吸管、2为真空泵、3为明渠引水测控终端、4为物联网通讯控制终端、5为第一电磁阀、6为第二电磁阀、7为输水汽管、8为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能够实现引水测控一体化的引水测控装置。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明渠引水测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引水测控装置,包括:吸水口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中、出水口用于设置在低水位渠道中的虹吸管1,虹吸管1通过第一电磁阀与两端分别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和低水位渠道中的输水汽管7连接,,输水汽管7与用于抽吸水气的真空泵2连接,输水汽管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气的第二电磁阀6,虹吸管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量的计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计量传感器以及真空泵2均与控制部控制连接。其中,虹吸管1是使液体产生虹吸现象所用的弯管,虹吸现象的实质是因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引水测控装置的可以应用于明渠、水池、塘堰、水坝等位置,具体的,虹吸管1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与低水位渠道之间的渠堤上,虹吸管1的进水口位于高水位渠道的水体底部,出水口位于低水位渠道中,且出水口一般低于进水口,便于产生虹吸,也可使出水口与进水口位于同一高度,只需出水口的压强小于进水口的压强,能够产生虹吸即可,当上游来水而下游无水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5关闭,防止从虹吸管1进水,并将第二电磁阀6关闭,防止漏水气,再将真空泵2打开,通过真空泵2的抽吸将高水位渠道中的水汽通过输水汽管7送至低水位渠道,经过一段时间后低水位渠道的虹吸管1的出水口被淹没。当虹吸管1的出水口被淹没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5开启,第二电磁阀6继续处于关闭状态,真空泵2继续处于打开状态,优选的,可以在虹吸管1的出水口设置水量传感器,以检测出水口是否被淹没,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判断,之后真空泵2开始抽取虹吸管1内部的空气,等一定时间后形成满管虹吸引流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5关闭,以防止虹吸管1漏气,并将真空泵2关闭,此时虹吸管1导通正常输水,计量传感器开始工作并实时计量,将流量数据传输给控制部汇集成累计值。当控制部流量的累计值达到设定阈值后,控制真空泵2关闭,第一电磁阀5开启,第二电磁阀6开启,使外界空气依次通过第二电磁阀6和第一电磁阀5进入虹吸管1,虹吸管1进气后真空状态被破坏,虹吸引水停止。本申请采用真空泵2控制虹吸自动取水全过程,利用计量传感器精准测量实时流量,实现各级明渠取水小型化、设备化,实现定量配水实时测控一体化,降低了成本以及功耗,使操控更加灵活方便。在关于控制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包括用于现场控制的明渠引水测控终端3以及与明渠引水测控终端3连接的用于远程控制的物联网通讯控制终端4。其中,用户可以通过明渠引水测控终端3对明渠引水测控装置的引水测控等操作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水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口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中、出水口用于设置在低水位渠道中的虹吸管(1),所述虹吸管(1)通过第一电磁阀(5)与两端分别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和低水位渠道中的输水汽管(7)连接,所述输水汽管(7)与用于抽吸水气的真空泵(2)连接,所述输水汽管(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气的第二电磁阀(6),所述虹吸管(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量的计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5)、所述第二电磁阀(6)、所述计量传感器以及所述真空泵(2)均与控制部控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水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口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中、出水口用于设置在低水位渠道中的虹吸管(1),所述虹吸管(1)通过第一电磁阀(5)与两端分别用于设置在高水位渠道和低水位渠道中的输水汽管(7)连接,所述输水汽管(7)与用于抽吸水气的真空泵(2)连接,所述输水汽管(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气的第二电磁阀(6),所述虹吸管(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量的计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5)、所述第二电磁阀(6)、所述计量传感器以及所述真空泵(2)均与控制部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用于现场控制的引水测控终端(3)以及与所述明渠引水测控终端(3)连接的用于远程控制的物联网通讯控制终端(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水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荣立
申请(专利权)人:马荣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