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07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25
马达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以及电路板,其安装有霍尔元件。所述转子具有在所述电枢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电枢在径向上对置的转子磁铁。所述托架具有:圆筒部,其在外周面上固定有所述电枢;托架底部,其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托架侧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基板保持部,其与所述托架侧壁部连接。所述电路板被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所述霍尔元件被所述托架侧壁部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在马达中,为了对转子磁铁的磁极的周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有时设置有霍尔元件等磁传感器。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6-077074号公报所公开的旋转电机1中,第1霍尔IC50a~第4霍尔IC50d在定子铁芯2A的径向外侧端配置于齿部2B之间的缺口部7。第1霍尔IC50a~第4霍尔IC50d表面安装于第1电路板55A~第3电路板55C。第1电路板55A~第3电路板55C收纳于传感器保持架70内,传感器保持架70安装于齿部2B。另外,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4-068420号公报所公开的启动发电机中,对转子磁铁4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14a~14d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定子20的发电线圈23重叠的位置。磁传感器14a~14d和电路板12收纳于传感器壳体11内。传感器壳体11借助设置有固定用孔的安装部13而固定于定子铁芯22。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第2016-0770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公报第2014-0684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6-077074号公报的旋转电机1中,传感器保持架70相对于定子铁芯2A的安装误差、第1电路板55A~第3电路板55C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70的安装误差以及第1霍尔IC50a~第4霍尔IC50d相对于第1电路板55A~第3电路板55C的安装误差重叠,从而有可能降低转子4的磁铁16的位置检测精度。另外,第1霍尔IC50a~第4霍尔IC50d配置于齿部2B之间,因此由于从线圈10等辐射的磁噪音的影响,也有可能降低第1霍尔IC50a~第4霍尔IC50d的检测精度,降低磁铁16的位置检测精度。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4-068420号公报的启动发电机中,传感器壳体11相对于定子20的安装误差以及磁传感器14a~14d相对于传感器壳体11的安装误差重叠,从而有可能降低转子磁铁4的位置检测精度。另外,磁传感器14a~14d与发电线圈2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因此由于从发电线圈23等辐射的磁噪音的影响,也有可能降低磁传感器14a~14d的检测精度,降低转子磁铁4的位置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基于霍尔元件的转子磁铁的位置检测的精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示的马达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以及电路板,其安装有霍尔元件。所述转子具有在所述电枢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电枢在径向上对置的转子磁铁。所述托架具有:圆筒部,其在外周面上固定有所述电枢;托架底部,其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托架侧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基板保持部,其与所述托架侧壁部连接。所述电路板被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所述霍尔元件被所述托架侧壁部保持。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高基于霍尔元件的转子磁铁的位置检测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马达的立体图。图3是马达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的纵剖视图。图5是托架的俯视图。图6是托架的纵剖视图。图7是托架的仰视图。图8是马达的立体剖视图。图9是轴和转子的纵剖视图。图10是轴和转子的仰视图。图11是轴流风扇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外观的立体图。马达1是外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1例如在轴流风扇中用于使叶轮旋转。图2和图3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的马达1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在图4中,省略了细节部分的剖面中的平行斜线。另外,在图4中,也一并描绘出比剖面靠里侧的结构和马达1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将图4中的马达1的中心轴线J1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本说明书中的上侧和下侧并不表示组装至实际的设备时的重力方向上侧和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另外,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轴向”。马达1包含:静止部2、旋转部3和轴承机构4。轴承机构4将旋转部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静止部2包含:托架21、电枢22、端子罩部23、电路板27、基板罩部25和汇流条单元26。旋转部3包含轴31和转子32。轴承机构4包含下球轴承41和上球轴承42。图5是托架21的俯视图。图6是托架21的纵剖视图。图7是托架21的仰视图。图8是马达1的立体剖视图。在图8中,示出从斜下方观察托架21和电路板27等的图。另外,在图7和图8中,省略了基板罩部25的图示。托架21包含:托架底部211、圆筒部212和托架侧壁部213。托架底部211、圆筒部212和托架侧壁部213是树脂制的一体的部件。圆筒部212是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托架底部211是与中心轴线J1大致垂直的板状的部位。托架底部211从圆筒部212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换言之,圆筒部212从托架底部211向上方延伸。托架底部211在俯视时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托架侧壁部213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托架侧壁部213配置于圆筒部212的径向外侧。在托架侧壁部213中,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部的周向的一部分缺口。俯视时,托架侧壁部213是C字状等大致圆弧状。如图4所示,轴承机构4固定于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内周面。详细而言,轴承机构4的下球轴承41固定于圆筒部212的下部的内周面。另外,上球轴承42固定于圆筒部212的上部的内周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圆筒部212中的下球轴承41的上表面与上球轴承42的下表面之间的部位称为“圆筒中央部291”。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径小于圆筒部212中的与下球轴承41接触的部位的内径和下球轴承41的外径。另外,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径小于圆筒部212中的与上球轴承42接触的部位的内径和上球轴承42的外径。换言之,圆筒中央部291是比圆筒中央部291的下侧和上侧的部位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小径部。圆筒中央部291是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侧和上侧的部位一体的部位。在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外周面固定有电枢22。电枢22位于轴承机构4的径向外侧。电枢22的下侧被托架底部211覆盖。电枢22与汇流条单元26电连接。电枢22经由汇流条单元26和后述的端子242而与省略了图示的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枢22包含:铁芯背部221、多个齿222、绝缘件223和多个线圈224。铁芯背部22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铁芯背部221固定于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外周面。多个齿222从铁芯背部221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多个齿222在周向上配置成大致等角度间隔。铁芯背部221和多个齿222例如是一体的金属制的部件。绝缘件223是包覆多个齿222的表面的绝缘体。多个线圈224是通过从绝缘件223上将导线卷绕在多个齿222上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224是3相线圈。汇流条单元26包含:多个汇流条261、汇流条保持部262和汇流条罩部263。汇流条单元26是以中心轴线J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以及电路板,其安装有霍尔元件,所述转子具有在所述电枢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电枢在径向上对置的转子磁铁,所述托架具有:圆筒部,其在外周面上固定有所述电枢;托架底部,其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托架侧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基板保持部,其与所述托架侧壁部连接,所述电路板被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所述霍尔元件被所述托架侧壁部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6 JP 2017-041572;2016.08.05 US 62/371,3421.一种马达,其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以及电路板,其安装有霍尔元件,所述转子具有在所述电枢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电枢在径向上对置的转子磁铁,所述托架具有:圆筒部,其在外周面上固定有所述电枢;托架底部,其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托架侧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基板保持部,其与所述托架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祐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