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可移除的插入件的上悬置、包括这种悬置的组件和这种悬置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45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7
车辆上悬置(10),包括容装在外壳(18)中的防震块(16)和可移除的插入件(24),该防震块(16)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40)的弹性体(16A),而该可移除的插入件(24)具有第二接触面(42),该第二接触面(42)与该第一接触面(10)间隔,其中该弹性体(16A)能变形,使得该第一接触面(40)至少部分作为支座与该第二接触面(42)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可移除的插入件的上悬置、包括这种悬置的组件和这种悬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抗震装置领域,确切说涉及上悬置、包括这种悬置和减震器的组件以及制造这种上悬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车辆上悬置通常包括三个独立部件,即防震块、容纳防震块的金属外壳和被固定至外壳以限制防震块的至少一部分偏移的盖子。换言之,盖子作为止挡在预定方向上与防震块配合。防震块首先被组装至外壳,而盖子在第二步骤中被固定至外壳,通常通过压接或冲压。这样的组装漫长且成本昂贵。因此,人们就此方向有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涉及一种车辆上悬置。一个实施例涉及车辆上悬置,其包括容装在外壳内的防震块和可移除的插入件,该防震块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的弹性体,而该可移除的插入件具有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间隔,其中,该弹性体可变形,使得第一接触面至少部分作为支座与第二接触面配合。应该理解的是,可移除的插入件是与防震块和外壳分开的独立构件,并且它被插入由防震块和外壳形成的组件中并能从中被抽出。例如该插入件是压配合的。同样应该理解,当插入件与由外壳和防震块形成的组件组装时,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布置一个空间,从而在弹性体的至少一个变形状态下,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完全或部分地相互配合。换言之,弹性体具有至少一次变形,此时第一接触面完全或部分地与第二接触面配合。当然,没有构件伸入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的空间中。同样应该理解,第一接触面通过单个壁一体形成(即第一表面因此是连续的)或者具有由多个独立的壁形成的几个部分(即第一表面因此是非连续的)。同样,第二接触面通过单个壁一体形成(即第二表面因此是连续的)或者具有由多个独立的壁形成的几个部分(即第二表面因此是非连续的)。例如第一接触面具有与第二接触面一样多的部分,但不是必须的。这样的上悬置结构是简单的,同时其组装因为该插入件而特别容易。只将该插入件插入由该外壳和防震块形成的组件以完成车辆上悬置的组装就够了。于是避免了压接或冲压已知的上悬置的盖子的讨厌步骤。另外,防震块在弹性体变形过程中的偏移保持通过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的配合被控制。确实,在弹性体的至少一个变形状态期间,第一接触面接触到第二接触面,其结果就是弹性体的变形受限制,其限制了防震块的行程。这允许获得具有两个上悬置状态的阻尼行为,即此时弹性体自由变形并显示出一定刚性的第一状态以及此时弹性体与第二接触面配合以便上悬置的刚性比在第一状态中的其刚性更高的第二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对置。例如,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空间是基本恒定的,但不一定如此。这样的布置形式易于实现并且可以获得易组装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块包括被设计成接合至减震器杆上的环,该环沿轴向延伸,可移除的插入件包括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指件,第二接触面延伸到指件上。于是应该理解,第二接触面是不连续的并且延伸到所有的指件上(即到每个指件的至少一个壁上)。当然,指件的形状不受限制。同样应该理解,第二接触面在轴向上延伸。例如,第一接触面也在轴向上延伸,但不一定如此。该防震块包括所述弹性体和环。于是应该理解,当减震器被固定至该环时,该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经受不同的力。所述力移动该环并且使弹性体变形,尤其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即在径向上)。于是当弹性体径向变形时,第二接触面接触第一接触面。这样的结构简单且允许容易将插入件接合到由防震块和外壳形成的组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件被设计成在轴向上被插入由防震块和外壳形成的该组件中。这样的布置形式尤其允许简单可靠的组装,第二接触面所经受的力垂直于轴向。于是,弹性体的变形不具有从由防震块和外壳形成的该组件中抽出插入件的危险。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块包括被设计成要接合至减震器杆的环,该环沿轴向延伸,该弹性体能够变形,从而当该环被轴向移动时该第一接触面至少部分作为支座与第二接触面配合。因此应该理解,当该环被轴向移动时,即当轴向力通过减震器被施加至该环时,弹性体变形,使得第一接触面作为支座与第二接触面配合。例如当第一和第二接触面轴向延伸时,在该环沿轴向移动时使弹性体在径向上变形,从而第一接触面完全或部分地变为抵靠第二接触面的支座。本文也涉及一种包括车辆上悬置和减震器的组件。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如本文所述的被接合至减震器的车辆上悬置的组件。本文也涉及一种车辆上悬置的制造方法。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制造如本文所述的车辆上悬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防震块,其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的弹性体;围绕防震块包覆模制一外壳,通过提供至少一个与第一接触面对置的空间,配备具有第二接触面的可移除的插入件,该可移除的插入件能够被接合到由外壳和防震块形成的部件上,使得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间隔开并且能在弹性体的至少一次变形中至少部分与第二接触面配合。作为本文主题的车辆上悬置的结构可以单件形式制造由防震块和外壳形成的组件。这是尤其有利的并且减少组装所述上悬置所需要的步骤数量。上悬置的组装于是不包括除将可移除的插入件插入包含该外壳和防震块的组件中的步骤外的步骤。于是,可以制造聚合物材料的外壳并且在防震块、尤其是弹性体上包覆模制它。聚合物材料是包含基材(通常是聚合物)的混合物,其可以通常在热态下和/或在压力下被模制成型,以产生一个单件。例如,聚合物材料是合成有机聚合物材料。例如该聚合物材料是热塑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移除的插入件可以被组装,从而第二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对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围绕环被包覆模制。于是,弹性体围绕环被包覆模制,而该外壳围绕弹性体被包覆模制。这样的方法很好地适用于以工业规格且最佳方式来制造这样的车辆上悬置。附图说明在阅读了以下所提供的对作为非限定例子所给出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后将会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所述说明提到附图页,其中:图1示出车辆上悬置的透视图,此时可移除的插入件接近包括外壳和防震块的组件,图2示出根据图1的截面图II所看到的车辆上悬置,图3A-3C示出在将安装于减震器上的车辆上悬置与车身组装的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图4示出在环轴向运动时的弹性体的变形。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分别以透视图和剖视图示出了车辆上悬置10,其中,可移除的插入件24未被插入由外壳18和防震块16形成的组件20中。防震块16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40的弹性体16A和被设计成要接合至减震器杆的环16B,环16B显示出沿轴线X延伸的旋转对称形状。更概括地讲,防震块16在轴向X上延伸。第一接触面40也在轴向X上延伸。当然,弹性体16A比环16B更柔软以便能弹性变形并阻尼由环16B承受的震动,使得这些震动完全或部分地未被传递到外壳18。例如,环16B由金属或聚合物材料制造。为了制造防震块16,弹性体16A围绕环16B被包覆模制。外壳18由聚合物材料制造并且围绕防震块16包覆模制。因此,由防震块16和外壳18形成的组件20形成一个单件。空间E与第一接触面40对置地设置。外壳18具有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形。尤其是,外壳显示出在轴向X上包围防震块的两侧的内部分18A。换言之,防震块16在轴向X上被外壳18的内部分18A包夹。当然并且广义地讲,径向R是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方位角方向或周向C对应于描绘出围绕轴向X的圆环的方向。三个方向即轴向X、径向R和方位角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上悬置(10),包括容装在外壳(18)中的防震块(16)和可移除的插入件(24),该防震块(16)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40)的弹性体(16A),而该可移除的插入件(24)具有第二接触面(42),该第二接触面(42)与该第一接触面(10)间隔,其中该弹性体(16A)能变形,使得该第一接触面(40)至少部分作为支座与该第二接触面(42)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3 FR 16575331.一种车辆上悬置(10),包括容装在外壳(18)中的防震块(16)和可移除的插入件(24),该防震块(16)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40)的弹性体(16A),而该可移除的插入件(24)具有第二接触面(42),该第二接触面(42)与该第一接触面(10)间隔,其中该弹性体(16A)能变形,使得该第一接触面(40)至少部分作为支座与该第二接触面(42)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上悬置(10),其中该第一接触面(40)与该第二接触面(42)对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上悬置(10),其中该防震块(16)包括被设计成接合至减震器杆(28B)的环(16B),所述环(16B)在轴向(X)上延伸,该可移除的插入件(24)包括沿轴向(X)延伸的多个指件(26),该第二接触面(42)延伸经过该指件(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上悬置(10),其中该可移除的插入件(24)被设计成在轴向(X)上被插入由外壳(18)和防震块(16)形成的组件(20)中。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车辆上悬置(10),其中该防震块(16)包括被设计成接合至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基弗尔G·普安德索特
申请(专利权)人:威巴克南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