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692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41
一种换热器,包括上下堆叠的若干板片,所述若干板片包括上下相邻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二板片之间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板片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的第一卡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内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板片设有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下相对的第二本体部,自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以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互卡持并固定。如此,使得换热器相邻两个板片之间的密封性能较强,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several plates stacked up and down, including the first plate, the second plate and the first channel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second plate. The firs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ody part, a first clamping part bent from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irst body part, and a first clamping groove formed in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e seco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ody part opposite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first body. The first coordination part is formed by bending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econd body part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e first coordination part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clamping groove to clamp and fix each other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us,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plates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strong, and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节能与环保是当代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列为了基本国策。节能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节省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余热是指能利用而未被利用的热能。根据调查,我国工业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余热回收就是将浪费的热能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相关技术中,可以利用板式换热器来实现余热回收。在板式换热器中,相关技术中对上下相邻的两块金属板之间采用胶封的密封方式,受温度影响容易脱胶,容易导致漏风,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漏风的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上下堆叠的若干板片,所述若干板片包括上下相邻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二板片之间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板片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的第一卡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内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板片设有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下相对的第二本体部,自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以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互卡持并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部设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两个第一卡持部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并相互卡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持部设有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壁相平行的第一内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内壁靠近所述第一流道且收容于所述第一扣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设有凹陷的至少一条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凹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配合部设有自所述第二本体部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平行的第二外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外壁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流道且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壁朝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二凹槽,所述至少一条第二凹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凹槽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二凹槽沿左右方向镜像对称。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设有主体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外周的固定框,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下堆叠至少三片板片,所述至少三片板片包括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二板片、位于所述第二板片下方的第三板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片与所述第三板片之间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流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板片设有第三本体部、自所述第三本体部的前后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的第三卡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卡持部内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前后两侧的至少一侧还设有弯折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卡槽内以与所述第三卡持部相互卡持并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卡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本体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部设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扣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三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卡持部设有自所述第三本体部前后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三内壁、与所述第三内壁相平行的第三外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外壁与所述第三内壁的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内壁靠近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外壁远离所述第二流道且收容于所述第二扣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内壁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凹陷设有至少一条第三凹槽,所述至少一条第三凹槽沿左右方向延伸而成。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换热器将相邻的两个板片的第一板片的左右侧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第一卡持部,在第二板片的至少一侧边缘对应设置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使得相邻的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之间沿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相互卡持并相对定位,从而减少漏风,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换热器去除固定框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圆圈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换热器去除固定框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圆圈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圆圈内的换热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A圆圈内的换热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主体部;101-第一流道;102-第二流道;11、-第一板片;110、110'-第一卡槽;111-第一本体部;112、112'-第一卡持部;1121-第一外壁;1122-第一折弯部;1123-第一内壁;1124-第一凹槽;12-第二板片;120-第一扣槽;121-第二本体部;122-第一配合部;1221-第二内壁;1222-第二折弯部;1223-第二外壁;1224-第二凹槽;123-第二配合部;13-第三板片;130-第三卡槽;131-第三本体部;132-第三卡持部;2-固定框;21-第一翅片;22-第二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换热器100,所述换热器100设有呈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设置的主体部1,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外周的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的八个棱边上的8根相互连接并相对固定的固定条(未标号)。所述主体部1包括上下堆叠的若干板片,所述若干板片的数量超过3片,上下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夹持有翅片(未标号),并且上下相邻的所述两个板片与夹持于所述两个板片间的所述翅片之间形成流道。所述主体部1自上而下设有多层流道,相邻两层流道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垂直。本专利技术中,相邻两层流道内的流体交叉流动,并且通过位于两个流道之间的板片进行换热,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且成本低。沿上下方向,界定任意相邻的三片所述板片依次为第一板片11、第二板片12以及第三板片13。所述翅片包括夹持于所述第一板片11和所述第二板片12之间的第一翅片21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二板片12与所述第三板片13之间的第二翅片22。所述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片11、所述第二板片12及所述第一翅片21之间的第一流道10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片12、所述第三板片13以及所述第二翅片22之间的第二流道102。所述第一流道101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流道102沿左右方向延伸。当然,任意相邻的三片板片之间形成的第一流道101也可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流道102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堆叠的多个板片,多个所述板片包括上下相邻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之间,所述第一板片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的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内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板片有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下相对的第二本体部,自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互卡持。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9 CN 2017218959799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堆叠的多个板片,多个所述板片包括上下相邻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之间,所述第一板片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的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内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板片有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下相对的第二本体部,自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弯折而成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互卡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部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卡持部,即左第一卡持部与右第一卡持部,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配合部,即左第一配合部与右第一配合部,所述左第一卡持部与所述左第一配合部相互卡持,所述右第一卡持部与所述右第一配合部相互卡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设有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左右两侧的至少一侧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壁相平行的第一内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内壁靠近所述第一流道且收容于所述第一扣槽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设有凹陷的至少一条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凹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而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设有自所述第二本体部左右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添龙凤如露汪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