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以及定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463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包括百分表,还包括探尺和外套管,所述探尺沿着百分表测量杆长度方向安装在测量杆的端部,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探尺上,探尺从外套管的前端伸出,外套管的后端与百分表的套筒相连接,外套管的外壁从前向后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块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块,两个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定位装置进行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装置检查、准备校准块、校准定位装置、铸嘴定位。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可靠,能够准确对铸嘴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以及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轧机铸嘴的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以及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铸轧机是使用金属坯铸轧板料、带料的机械设备,铸轧机的特点是产量大、工艺稳定、生产率高、产品品质高且稳定、板形优良等特点,可生产所有铝合金板带材,是生产铝及铝合金冷轧用带坯的主流。铸轧机的辊式浇铸线包括铸嘴、上铜辊和下铜辊等结构,上铜辊和下铜辊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辊式浇铸线生产过程中,铸嘴与两个铜辊(上铜辊和下铜辊)中心连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连续铸轧工艺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其他工艺参数,而且对产品铸轧板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换辊后,将铸嘴调整到标准工艺要求的位置非常重要。在现有技术中,铸嘴与两个铜辊之间的位置普遍采用人工手动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都是凭借经验先粗调再进行微调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而调整周期长,浪费时间。因此,如何提高铸嘴的定位调整效率和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的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包括百分表,百分表上设有测量杆,测量杆外设有固定在表壳上的套筒,还包括探尺和外套管,所述探尺沿着百分表测量杆长度方向安装在测量杆的端部,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探尺上,探尺从外套管的前端伸出,外套管的后端与百分表的套筒相连接,外套管的外壁从前向后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块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块,两个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外套管上套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前端固定在第二卡块后方的外套管外壁,后端固定在百分表的套筒上。优选地,还包括一个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百分表的套筒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外套管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是大小相同的球体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方法,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方法,辊式浇铸线包括铸嘴,以及相互配合的上铜辊和下铜辊,使用所述定位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置检查;确保定位装置能够正常工作;S2、准备校准块;所述校准块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竖向的端板和水平方向的定位板,定位板顶面从前向后分别设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所述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之间的距离等于定位装置上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卡块能够卡靠在第一卡位部上,所述第二卡块能够卡靠在第二卡位部上;S3、校准定位装置;将定位装置的探尺端部顶在端板上,然后将一个第一卡块置于第一卡位部,将一个第二卡块置于第二卡位部,此后将百分表归零;S4、铸嘴定位;将定位装置伸入到上铜辊和下铜辊的夹缝中,让一个第一卡块和一个第二卡块压靠在上铜辊上,另一个第一卡块和另一个第二卡块压靠在下铜辊上,让探尺顶压在铸嘴上,调整铸嘴的位置,直到百分表的读数归零,固定铸嘴的位置,最后撤去定位装置。优选地,在S2中,所述校准块定位板顶面设有凸台,凸台顶面前后之间的距离为定位装置上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之间的距离,凸台前端形成所述第一卡位部,凸台后端形成所述第二卡位部。优选地,在S3中,校准时,定位装置的外套管贴靠在定位板顶面。优选地,在S4中,所述探尺沿垂直于上铜辊和下铜辊中心连线的方向伸入上铜辊和下铜辊的夹缝中。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以及定位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拆分保存,在辊式浇铸线生产过程中,通过让本定位装置垂直于两个铜辊的虚拟中心连线来确定铸嘴位置,通过让百分表先归零,铸嘴调整到位后百分表再次归零的方式确定铸嘴的位置,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定位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套管与第一、第二连接结构的拆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头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定位装置的拆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校准块主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定位装置校准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方法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处放大图。图中:1百分表2探尺3外套管41第一卡块42第二卡块5加强管6连接套管7标准块81铸嘴82上铜辊83下铜辊11测量杆12套筒61接头62螺母71端板72定位板73凸台611花瓣结构721第一卡位部722第二卡位部73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包括百分表1,百分表1上设有测量杆11,测量杆11外设有固定在表壳上的套筒12,测量杆11在套筒12中伸缩测量。本装置还包括探尺2和外套管3,所述探尺2沿着百分表测量杆11长度方向安装在测量杆11的端部,即探尺2与测量杆11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外套管3套设在探尺2上,探尺2从外套管3的前端伸出,外套管3的后端与百分表1的套筒12相连接,即探尺2的长度大于外套管3的长度,探尺2可以自由伸缩。外套管3的外壁从前向后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块4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块42,两个第一卡块41和两个第二卡块42的位置相对应。使用时,探尺2带着测量杆11相对外套管3进行伸缩测量。在优选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外套管3不会因长度较大而弯曲变形,结合图1和图5,所述外套管3上套有加强管5,所述加强管5的前端固定在第二卡块42后方的外套管外壁,后端固定在百分表1的套筒12上,通过加强管5提高刚度,让探尺2一直处于直线状态,不会弯曲变形而影响测量精度。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一个连接套管6,连接套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百分表1的套筒12相连接,连接套管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外套管3相连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套管6与加强管5通过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接。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5,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别包括接头61和螺母62,接头61为轴向的中空管状结构,并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接头61的一端与连接套管6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螺母62螺纹连接。结合图3和图4,所述接头61与螺母62连接的一端沿轴向开有多个开口,如图4所示,开口将接头61的这一端在周向分成多个花瓣结构611,当与螺母62螺纹配合时,所有花瓣结构611相互靠拢形成收口结构,具体原理是:结合图1、图3和图5,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一连接结构的螺母62先分别预紧在对应的接头61上,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包括百分表,百分表上设有测量杆,测量杆外设有固定在表壳上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探尺和外套管,所述探尺沿着百分表测量杆长度方向安装在测量杆的端部,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探尺上,探尺从外套管的前端伸出,外套管的后端与百分表的套筒相连接,外套管的外壁从前向后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块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块,两个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包括百分表,百分表上设有测量杆,测量杆外设有固定在表壳上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探尺和外套管,所述探尺沿着百分表测量杆长度方向安装在测量杆的端部,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探尺上,探尺从外套管的前端伸出,外套管的后端与百分表的套筒相连接,外套管的外壁从前向后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块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块,两个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上套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前端固定在第二卡块后方的外套管外壁,后端固定在百分表的套筒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百分表的套筒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外套管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是大小相同的球体结构。5.一种用于铸轧机辊式浇铸线的铸嘴定位方法,辊式浇铸线包括铸嘴,以及相互配合的上铜辊和下铜辊,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置检查;确保定位装置能够正常工作;S2、准备校准块;所述校准块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竖向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康倪炜烽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菲特尔莫古轴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