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405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梁底模的辅助工具,解决了安装繁琐的问题,具有操作快捷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包括两根平行放置在盖梁上表面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凸出盖梁,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葫芦(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靠近盖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贴合盖梁外侧壁的定位板(14),所述定位套(13)上垂直设置有紧固螺栓(15),所述紧固螺栓(15)和定位套(13)螺纹连接。借助支撑杆和手动葫芦的配合,达到了快速拆卸底模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盖梁底模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盖梁底模的辅助工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模板拆除都是吊车配合人工,盖梁模板普遍面积较大,在多个人工将模板连接配件拆除后,将模板固定在吊车上,缓速放置地面,整个拆除过程中因连接配件多,作业位置高,导致耗时长,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公告号CN203768815U、公开日2014081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桥梁成套盖梁钢模板,在两块钢模板面板拼接处其中一边钢模板面板设计为面板凸出连接法兰3mm公榫,对应的另一边拼接钢模板面板与法兰平齐,通过法兰将两块钢模板面板连接后形成3mm公榫;在紧靠凸出公榫一边的法兰上粘贴止浆胶条;在模板拼接与密封结构、钢模板退模结构充分使用后,另增加稳固系统,稳固系统包含底横梁、侧模板上竖梁以及联系底横梁及竖梁的斜向撑杆。上述技术安装、拆除省力简易,提高施工工效。模板安装质量控制容易,模板接缝密封,封浆止水效果显著。但是该装置结构零件多,安装时比较繁琐,存在安装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具有操作快捷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包括两根平行放置在盖梁上表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凸出盖梁,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葫芦,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靠近盖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贴合盖梁外侧壁的定位板,所述定位套上垂直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和定位套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卸盖梁底模时,将支撑杆架在盖梁的上表面,将手动葫芦的铁链连接端放下到底模的位置,再将爬梯架在盖梁边,工作人员顺着爬梯移动到底模附近,将手动葫芦的铁链和底模固定连接,同时将模板上的抱箍拆除,工作人员再返回盖梁上表面,通过控制手动葫芦,将底模缓慢放下,进而实现底模的拆卸,不需要其他工具来固定,即可实现底模的快速拆卸,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将支撑杆放好后,推动定位套,使定位板贴合盖梁的外侧壁,旋紧紧固螺栓,使定位套和支撑杆之间保持相对固定,避免工作过程中支撑杆晃动,导致底模碰到盖梁,盖梁被磕伤,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支撑杆时,最好使支撑杆两端凸出盖梁的长度相同,避免两侧的手动葫芦重心不一,支撑杆会相对盖梁翘起,取得了提高安装精确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两根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件来保持相对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支撑杆借助固定件,实现相对固定,因此两根支撑杆可以保持平行状态,避免两根支撑杆之间存在夹角,拆卸底模时,相邻底模之间会碰撞,取得了提高结构合理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分别与一根支撑杆中点垂直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末端套接有内螺套,所述内螺套可以相对固定杆自转,另一个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与内螺套螺纹连接的外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内螺套,即可调节外螺杆在内螺套内的长度,进而调节两根支撑杆的间距,因此可以适用不同尺寸的盖梁,取得了扩大适用范围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外螺杆上套设有内径大于内螺套外径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上设置有绳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好支撑杆后,可以将绳梯放出并垂挂在盖梁边缘,此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借助绳梯下去,不需要再额外带爬梯,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绳梯上延伸有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末端固定设置有登山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下去作业之前,先将登山扣与自身衣服扣紧,此时工作人员就可以保持与绳梯的固定状态,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由25#工字钢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钢的机械强度高,同时在建筑工地很常见,不需要单独去生产,提高了生产便捷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效果:1.借助支撑杆和手动葫芦的配合,达到了快速拆卸底模的目的;2.借助支撑杆和定位套的配合,实现了支撑杆位置的固定;3.借助固定件和支撑杆的配合,实现了两个支撑杆的相对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用于表现支撑杆具体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两个支撑杆连接关系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支撑杆;12、手动葫芦;13、定位套;14、定位板;15、紧固螺栓;16、刻度线;2、固定件;21、固定杆;22、内螺套;23、外螺杆;31、支撑套;32、绳梯;33、安全绳;34、登山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两根平行放置在盖梁上表面的支撑杆1,支撑杆1由25#工字钢制成。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凸出盖梁,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葫芦12。将支撑杆1架在盖梁的上表面,将手动葫芦12的铁链连接端放下到底模的位置,工作人员移动到底模附近,将手动葫芦12的铁链和底模固定连接,同时将模板上的抱箍拆除,工作人员再返回盖梁上表面,通过控制手动葫芦12,将底模缓慢放下,实现底模的拆卸。如图2所示,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定位套13,定位套13靠近盖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贴合盖梁外侧壁的定位板14,定位套13上垂直设置有紧固螺栓15,紧固螺栓15和定位套13螺纹连接。将支撑杆1放好后,推动定位套13,使定位板14贴合盖梁的外侧壁,旋紧紧固螺栓15,避免工作过程中支撑杆1晃动。如图2所示,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16。放置支撑杆1时,最好使支撑杆1两端凸出盖梁的长度相同,避免两侧的手动葫芦12重心不一,支撑杆1会相对盖梁翘起。如图3所示,两根支撑杆1通过固定件2来保持相对固定,固定件2包括两个分别与一根支撑杆1中点垂直连接的固定杆21,固定杆21的末端套接有内螺套22,内螺套22可以相对固定杆21自转,另一个固定杆21设置有与内螺套22螺纹连接的外螺杆23。旋转内螺套22,即可调节外螺杆23在内螺套22内的长度,进而调节两根支撑杆1的间距,因此可以适用不同尺寸的盖梁。如图1所示,外螺杆23上套设有内径大于内螺套22外径的支撑套31,支撑套31上设置有绳梯32。放置好支撑杆1后,可以将绳梯32放出并垂挂在盖梁边缘,此时工作人员借助绳梯32下去。如图1所示,绳梯32上延伸有安全绳33,安全绳33的末端固定设置有登山扣34。工作人员下去作业之前,先将登山扣34与自身衣服扣紧,此时工作人员就可以保持与绳梯32的固定状态,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过程:需要拆卸盖梁底模时,将支撑杆1架在盖梁的上表面,借助固定件2,调节两个支撑杆1的间距,推动定位套13,使定位板14贴合盖梁的外侧壁,旋紧紧固螺栓15,使定位套13和支撑杆1之间保持相对固定,避免工作过程中支撑杆1晃动,导致底模碰到盖梁,盖梁被磕伤。将手动葫芦12的铁链连接端放下到底模的位置,放置好支撑杆1后,可以将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包括两根平行放置在盖梁上表面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凸出盖梁,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葫芦(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靠近盖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贴合盖梁外侧壁的定位板(14),所述定位套(13)上垂直设置有紧固螺栓(15),所述紧固螺栓(15)和定位套(13)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包括两根平行放置在盖梁上表面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凸出盖梁,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葫芦(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靠近盖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贴合盖梁外侧壁的定位板(14),所述定位套(13)上垂直设置有紧固螺栓(15),所述紧固螺栓(15)和定位套(13)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梁底模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杆(1)通过固定件(2)来保持相对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梁底模的拆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