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1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包括底座、头枕、气囊和充放气装置;所述的底座呈“凹”字形,所述的头枕铺设于底座中;所述的气囊设于底座与头枕之间;所述的充放气装置控制气囊的吸气和放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头枕侧方添加了气囊,根据人体不同姿势的需要,调整气囊的充放气,支撑不同姿势下头部的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节头枕的俯仰,实现人体头部的仰头和低头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控制气囊的充放气和头枕的俯仰,结构简单,操作过程方便。

A Posture Adaptive Headr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ttitude adaptive headres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headrest, an air bag and a filling and deflating device; the base is in a concave shape, and the headrest is laid in the base; the air ba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headrest; and the filling and deflating device controls the breathing and deflating of the air bag. The utility model adds an airbag on the side of the head and pillow, adjusts the filling and deflating of the airbag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ostures of the human body, and supports the weight of the head in different postures.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pitch of the head pillow and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the head up and down of the human body.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f the air bag and the pitching of the head pillow,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实现头部,颈部等动脉血管,压力尽可能的分布平均以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头枕大多用使用符合人体曲线的海绵在原有的骨架上进行填充,部分电竞椅还加上了侧边的头板,在头部向左右靠的的时候,可以托起头部的重量。目前业界通常采用的是符合人体曲线的有弧度的的海绵进行填充。但是此类头枕只适合直坐时对头部的依托。在人体变换姿势的时候,头部便会离开头枕受不到头枕的依托。并且市面上的头枕智能性不高,无法实现随人的头部姿势变换而变换。当人需要侧躺姿势时,目前的头枕也没有相应的支撑侧躺头部重量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可以智能识别人体头部姿势,并根据头部姿势合理调节头枕自身姿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包括底座、头枕、气囊和充放气装置;所述的底座呈凹形;所述的头枕包括主头枕和两个侧头枕,所述的主头枕设于底座底部,所述的两个侧头枕分别设于底座的侧壁处;所述的气囊设于底座与侧头枕之间,所述的充放气装置与气囊连接,通过气囊的充放气使得主头枕与侧头枕之间角度可调。本技术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所述的气囊充气后的形状为三角柱形,所述的气囊设于侧头枕与底座侧壁之间。所述的凹形底座的口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所述的底座包括骨架和承重板,所述的承重板设于骨架上,所述的头枕设于承重板上。所述的骨架通过三个铝材框架板拼接为“凹”字形。还包括电推杆和可活动连接件,所述的可活动连接件设于底座上,用于与其他构件连接;所述的电推杆设于底座上,调整整个装置的俯仰。所述的可活动连接件为铰接件或者合页。所述的头枕为适合人体头部以及颈部的人体工程学绒毛头枕。还包括应力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的应力传感器设于头枕中,所述的应力传感器、电推杆和充放气装置分别与单片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底座和头枕之间设置气囊,利用气囊的充放气原理,实现底座侧壁处的侧头枕与底座底部的主头枕之间角度的调节,根据人体不同姿势的需要,调整气囊的充放气,支撑不同姿势下头部的重量。(2)本技术在底座上设置电推杆和可活动连接座,通过可活动连接座将底座安装在其他设备上,并通过电推杆推动底座俯仰,实现人体头部仰头和低头的目的。(3)本技术为了提高头枕姿势变换的智能性,在头枕内设置应力传感器,将应力传感器、电推杆、气囊充放气装置分别与单片机连接,通过单片机编程对应力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分析,从而控制电推杆的推拉运动实现头枕的仰角变化,当人体处于不同的姿势时,单片机控制气囊充放气装置合理的收放气囊,达到对头部最大程度的分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底座,2-头枕,3-气囊,4-充放气装置,5-电推杆;(1-2)-骨架,(1-3)-承重板;(2-1)-主头枕,(2-2)-侧头枕。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包括底座1、头枕2、气囊3和充放气装置4;底座1呈凹形,凹形底座1的口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底座2包括骨架1-2和承重板1-3,承重板1-3设于骨架1-2上,头枕2设于承重板1-3上;骨架1-2通过三个铝材框架板拼接为下大下小的凹形。头枕2包括主头枕2-1、两个侧头枕2-2,主头枕2-1设于底座底部,侧头枕2-2分别设于凹槽侧壁处;头枕为适合人体头部以及颈部的人体工程学绒毛头枕。气囊3充气后为三角柱形,气囊3设于侧头枕2-2与底座1侧壁之间,在气囊3充气后使得主头枕2-1与侧头枕2-2之间角度可调。另一个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电推杆5和可活动连接件,可活动连接件为铰接件或者合页,可活动连接件设于底座1上,用于将本技术装置与其他构件连接;电推杆5也设于底座1上,用于调整整个装置的俯仰。另一个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应力传感器和单片机,应力传感器设于头枕2中,应力传感器、电推杆5和充放气装置4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人体处于平躺或坐姿时,气囊3紧贴在承重板1-3与侧头枕2-2之间,当进入侧躺模式的时候,单片机自动控制气囊充气装置4对气囊3进行充气,使气囊3以适宜的速度撑起呈三角柱,进而将侧头枕2-2撑起,与主头枕2-1呈一定夹角,实现侧躺时支撑头部重力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头枕(2)、气囊(3)和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底座(1)呈凹形;所述的头枕(2)包括主头枕(2‑1)和两个侧头枕(2‑2),所述的主头枕(2‑1)设于底座底部,所述的两个侧头枕(2‑2)分别设于底座的侧壁处;所述的气囊(3)设于底座(1)与侧头枕(2‑2)之间;所述的充放气装置(4)与气囊(3)连接,通过控制气囊(3)的充放气使得主头枕(2‑1)与侧头枕(2‑2)之间角度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姿态自适应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头枕(2)、气囊(3)和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底座(1)呈凹形;所述的头枕(2)包括主头枕(2-1)和两个侧头枕(2-2),所述的主头枕(2-1)设于底座底部,所述的两个侧头枕(2-2)分别设于底座的侧壁处;所述的气囊(3)设于底座(1)与侧头枕(2-2)之间;所述的充放气装置(4)与气囊(3)连接,通过控制气囊(3)的充放气使得主头枕(2-1)与侧头枕(2-2)之间角度可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自适应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3)充气后的形状为三角柱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自适应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口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姿态自适应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骨架(1-2)和承重板(1-3),所述的承重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封硕刘家成陈帅顾永杰袁佳晨洪锦菲任璇张兴冰毛瑞鹏曹培林赵承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