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10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包括播种板本体,所述播种板本体用以置于水稻试验田上,所述播种板本体呈矩形体设置,且长度为49.8cm、宽度为33.6cm以及厚度为0.5cm,所述播种板本体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孔组以及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间隔设置的距离值为1cm;其中,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分别由多个播种孔呈阵列状排列组成,每一所述播种孔用以播种水稻种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有助于使水稻种苗播种均匀,且隔绝杂草以及土壤上层的水体对水稻抗褐飞虱鉴定试验的影响。

A Sowing Board for Identification of Rice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eding board for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in rice, including a seeding board body, which is used for placing on a rice experimental field. The seeding board body is rectangular and has a length of 49.8 cm, a width of 33.6 cm and a thickness of 0.5 cm. The seeding boar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le group and a second hole group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hole group is arranged. The second hole group is spac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eeding plate body, and the distance value of the spaced space is 1 cm. The first hole group and the second hole group ar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eeding holes arranged in arrays, each of which is used to sow rice seedlings.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helpful to make the rice seedlings sown evenly, and to isolate the influence of weeds and upper soil water on the identification test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
本技术涉及水稻抗褐飞虱鉴定试验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
技术介绍
目前对水稻品种的抗褐飞虱抗性评价有苗期群体人工接虫鉴定法、苗期单株接虫鉴定法、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法和成株期田间鉴定法。对于苗期的抗性鉴定一直沿用国际水稻研究所创立的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或经我国学者改进的标准苗期筛选法(MSST法),即在水稻苗期对稻飞虱的抗性进行评价,以苗期的抗性水平作为水稻对稻飞虱抗性指标指导生产。然而,在水稻抗褐飞虱鉴定试验过程中,水稻生长期间容易产生杂草,影响褐飞虱的分布和取食;由于播种时材料分布不均匀,评价时容易丢失数据,对结果产生影响;由于材料直接在土里生长,鉴定时褐飞虱容易浮在水体表面,影响褐飞虱取食和存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旨在解决现有水稻抗褐飞虱鉴定试验过程中水稻种苗播种不均匀,且容易受杂草以及土壤上层的水体的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包括播种板本体,所述播种板本体用以置于水稻试验田上,所述播种板本体呈矩形体设置,且长度为49.8cm、宽度为33.6cm以及厚度为0.5cm,所述播种板本体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孔组以及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间隔设置的距离值为1cm;其中,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分别由多个播种孔呈阵列状排列组成,每一所述播种孔用以播种水稻种苗。优选地,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孔组内的所述多个播种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26列排布设置,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呈16行排布设置;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孔组内的所述多个播种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26列排布设置,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呈16行排布设置。优选地,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每两列所述播种孔之间的距离为1cm;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孔组内、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每两行所述播种孔之间的距离为0.2cm;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孔组内、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每两行所述播种孔之间的距离为0.2cm。优选地,每一所述播种孔的孔径为D,且0.6cm≤D≤1.0cm。优选地,所述播种板本体由透明塑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尺寸配合所述水稻试验田的尺寸设置,所述播种板本体可以限制杂草的生长、隔绝所述褐飞虱与土壤上层的水体接触;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孔组和所述第二孔组在所述播种板本体上的位置,可以在有限的所述播种板本体上种植数量较多的水稻;更进一步地,设置多个所述播种孔呈阵列状排列,可以使所述水稻种苗的播种均匀,确保每一所述水稻种苗具有相同的生长环境,以有助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播种板本体21第一孔组11长边22第二孔组12宽边23播种孔13竖边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现有的水稻抗褐飞虱鉴定试验,直接将水稻种苗种植于水稻试验田中,在水稻生长期间容易生长杂草,影响所述褐飞虱的分布和取食;由于所述水稻试验田包括位于下层的土壤层以及位于所述土壤层上方的水体层,使所述褐飞虱容易落于所述水体层,影响所述褐飞虱的存活;并且,水稻种苗的播种容易不均匀,丢失部分数据,对试验结果存在影响。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的一实施例。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主要应用于研究场所中的水稻试验田,其中,所述水稻试验田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可以体现为研究室中常用的塑料面包盒,所述塑料面包盒内具备有培养水稻生长所需的所有基本条件,例如土壤、土壤上层的水体等,用于对少量的所述水稻的抗褐飞虱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包括播种板本体1,所述播种板本体1的尺寸优选配合所述塑料面包盒的尺寸设置,即,使所述播种板本体1置于所述水稻试验田上时,完全盖合所述水稻试验田的上端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限定的所述播种板本体1的具体尺寸值为配合常见塑料面包盒的尺寸设置的优选例,当应用于其他尺寸类型的水稻试验田时,工作机理与此类似,不作赘述。所述播种板本体1呈矩形体设置,且所述播种板本体1的长度为49.8cm,对应形成长边11,宽度为33.6cm,对应形成宽边12,以及厚度为0.5cm,对应形成竖边13。所述播种板本体1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孔组21以及第二孔组22,所述第一孔组21以及所述第二孔组22沿所述播种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间隔设置的距离值为1cm,所述第一孔组21以及所述第二孔组22分别与临近的所述长边11的距离为0.5cm、且与临近的所述宽边12的距离为2cm。其中,所述第一孔组21以及所述第二孔组22分别由多个播种孔23呈阵列状排列组成,每一所述播种孔23用以播种水稻种苗。如此设置,使所述播种板本体1上的每一所述播种孔23中仅生长试验所需的所述水稻种苗,使所述播种板本体1上的非所述播种孔23处形成所述水稻试验田与空气层的隔断,即,使位于所述播种板本体1下层发芽的杂草缺乏足够的氧气供给和成长空间而无法正常生长;使位于所述播种板本体1上层的所述褐飞虱无法进入所述水体层,避免出现溺毙情况,转而只能在所述水稻种苗上取食,达到试验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孔组21与所述第二孔组22之间的间隔设置,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板本体,所述播种板本体用以置于水稻试验田上,所述播种板本体呈矩形体设置,且长度为49.8cm、宽度为33.6cm以及厚度为0.5cm,所述播种板本体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孔组以及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间隔设置的距离值为1cm;其中,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分别由多个播种孔呈阵列状排列组成,每一所述播种孔用以播种水稻种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板本体,所述播种板本体用以置于水稻试验田上,所述播种板本体呈矩形体设置,且长度为49.8cm、宽度为33.6cm以及厚度为0.5cm,所述播种板本体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孔组以及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间隔设置的距离值为1cm;其中,所述第一孔组以及所述第二孔组分别由多个播种孔呈阵列状排列组成,每一所述播种孔用以播种水稻种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稻抗褐飞虱鉴定的播种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孔组内的所述多个播种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26列排布设置,且沿所述播种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呈16行排布设置;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平何青姜伟华王志勇祝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禾泰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