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199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弓形码、螺栓和圆管,所述弓形码为90度圆弧的扁钢,所述弓形码具有两端,其中一个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圆管外表面上;所述圆管为内置螺纹的圆柱形的圆钢,所述螺栓上的螺纹与所述圆管内部的螺纹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装,通过将弓形码远离圆管的一端点焊固定于舱室大开孔四边钢板上,调节螺栓的高度就可以实现对舱室大开孔四边钢板与封板之间紧密度的调节,从而对敞口型舱室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舱室密性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舱室密性是必须进行提交检验的项目。对于密闭性舱室,比如油舱、水舱等舱室,只需将人孔道门盖封住,即可直接通过管路充气进行气密性试验。而对于敞口型舱室,比如侧推舱,隔离空仓等,没有人孔道门盖,而是有尺寸在1平方米以上的大开孔,作为敞开通道区域,这样在做该类舱室气密性试验之前,就必须将大开孔进行封闭。以往的大开孔封闭,都是使用与开孔尺寸一样的封板,与大开孔四边钢板进行对接焊焊接,从而保证气密性试验的气体不从此处泄露,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材料,还要进行焊接,焊后的碳刨割除及打磨修补,额外工作量增加,气密性试验准备工作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时对大开孔封闭造成的材料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包括弓形码、螺栓和圆管,所述弓形码为90度圆弧的扁钢,所述弓形码具有两端,其中一个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圆管外表面上;所述圆管为内置螺纹的圆柱形的圆钢,所述螺栓上的螺纹与所述圆管内部的螺纹相匹配。具体的,所述弓形码的扁钢厚度为4mm-8mm。具体的,所述弓形码与所述圆管采用角焊固定,焊脚的高度为3mm。具体的,所述螺栓性能等级为4.8级。具体的,所述螺栓外径为16mm,所述圆管外径为21.3mm。具体的,所述螺栓与所述圆管相接触部位的螺纹长度s至少为50mm。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的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长宽尺寸比舱室大开孔四边长度各大出10mm的一张封板,将其覆盖在所述舱室大开孔四周;其次,根据所述封板的长宽尺寸,单边每隔300mm放置一个工装本体;再次,将每个所述工装本体的弓形码远离所述圆管的一端点焊固定于舱室大开孔四边所在的钢板上,将所述工装本体上的螺栓向下旋转,直到封板四边与舱室大开孔四边钢板密贴为止;最后,在对舱室气密性试验充气时,若舱室大开孔处有气体漏出,调节螺栓继续向下旋转,直至不再有气体漏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工装,通过将弓形码远离圆管的一端点焊固定于舱室大开孔四边钢板上,调节螺栓的高度就可以实现对舱室大开孔钢板与封板之间紧密度的调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使用状态图。图中:1、工装本体;2、封板;3、舱室大开孔;4、舱室大开孔四边钢板;10、弓形码;20、螺栓;30、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照附图1,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包括弓形码10、螺栓20和圆管30,所述弓形码10为90度圆弧的扁钢,所述弓形码10具有两端,其中一个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圆管30外表面上;所述圆管30为内置螺纹的圆柱形的圆钢,所述螺栓20上的螺纹与所述圆管30内部的螺纹相匹配。所述弓形码10的扁钢厚度为4mm-8mm。所述弓形码10与所述圆管30采用角焊固定,焊脚的高度为3mm。所述螺栓20性能等级为4.8级。所述螺栓20外径为16mm,所述圆管30外径为21.3mm。所述螺栓20与所述圆管30相接触部位的螺纹长度s至少为50mm。参照附图2和附图3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的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长宽尺寸比舱室大开孔3四边长度各大出10mm的一张封板2,将其覆盖在所述舱室大开孔3四周;其次,根据所述封板2的长宽尺寸,单边每隔300mm放置一个工装本体1;再次,将每个所述工装本体1的弓形码远离所述圆管的一端点焊固定于舱室大开孔3四边所在的钢板上,将所述工装本体1上的螺栓向下旋转,直到封板2四边与舱室大开孔四边钢板4密贴为止;最后,在舱室气密性试验充气时,若舱室大开孔3处有气体漏出,调节螺栓20继续向下旋转,直至不再有气体漏出。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设备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弓形码(10)、螺栓(20)和圆管(30),所述弓形码(10)为90度圆弧的扁钢,所述弓形码(10)具有两端,其中一个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圆管(30)外表面上;所述圆管(30)为内置螺纹的圆柱形的圆钢,所述螺栓(20)上的螺纹与所述圆管(30)内部的螺纹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弓形码(10)、螺栓(20)和圆管(30),所述弓形码(10)为90度圆弧的扁钢,所述弓形码(10)具有两端,其中一个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圆管(30)外表面上;所述圆管(30)为内置螺纹的圆柱形的圆钢,所述螺栓(20)上的螺纹与所述圆管(30)内部的螺纹相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码(10)的扁钢厚度为4mm-8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码(10)与所述圆管(30)采用角焊固定,焊脚的高度为3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20)性能等级为4.8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敞口型舱室气密性检测试验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劲松吴佩邵志杰王啸晔金国飞王中海柯金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