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楠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789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涉及室内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所述内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框,所述进风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该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通过减震器的设置,起到了减小震动的作用,减小了装置使用时发出的震动,延长了装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
本技术涉及室内通风设备
,具体为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
技术介绍
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通风又称换气,是用机械或自然的方法向室内空间送入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把室内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污浊空气排出,使室内空气满足卫生要求和生产过程需要,建筑中完成通风工作的各项设施,统称通风设备,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造成空气流动,现在一般使用的通风方法为,机械通风,机械通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送风和排风,获得稳定的通风效果,在某些场合常兼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某些房间对空气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不允许周围空气流入,这些房间的机械送风量应大于机械排风量使室内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室内多余的空气会通过门、窗和其他缝隙流至室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大外界空气向居室内的流入量,但较大的通风量往往会提高电力的使用,现在需要一种节能高效的通风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所述内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框,所述进风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所述内壳的内顶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一卡座框和第三风扇,所述第一卡座框的内部卡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节圆,所述第一节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节线,所述第一节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纹,所述内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框,所述第二卡座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节圆。可选的,所述第二节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节线,所述第二节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齿纹。可选的,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转杆,所述第二风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转杆。可选的,所述第二联动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风扇的一侧,所述第一联动转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风扇的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一风扇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珠,所述转珠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框,所述内框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扇叶。可选的,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壳,所述减震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通过减震器的设置,起到了减小震动的作用,减小了装置使用时发出的震动,延长了装备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三风扇、第一电机、第一转杆、第二电机和第二转杆的设置,起到了节能的作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使得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进行联动转动,摒弃了以往的单个电机带动风扇的做法,达到了节约电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合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合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风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减震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减震器、201-减震壳、202-第一支撑块、203-弹簧、204-第二支撑块、205-固定块、206-承接板、3-内壳、4-出风框、5-第一固定杆、6-第一转轴、7-第一连接杆、8-第一合页、9-进风框、10-第二固定杆、11-第二转轴、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合页、14-第一风扇、1401-外框、1402-转珠、1403-内框、1404-连杆、1405-圆形扇叶、15-第二风扇、16-第一卡座框、17-第三风扇、18-第一电机、19-第一转杆、20-第一节圆、21-第一节线、22-第一齿纹、23-第二卡座框、24-第二电机、25-第二转杆、26-第二节圆、27-第二节线、28-第二齿纹、29-第一联动转杆、30-第二联动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器2,减震器2包括减震壳201,减震壳20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202,第一支撑块2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03,弹簧2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204,第二支撑块2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5,固定块2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板206,通过减震器2的设置,起到了减小震动的作用,减小了装置使用时发出的震动,延长了装备的使用寿命,减震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3,内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框4,出风框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第一固定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8,内壳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框9,进风框9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0,第二固定杆1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13,内壳3的内顶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15、第一卡座框16和第三风扇17,第一风扇14包括外框1401,外框14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珠1402,转珠140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框1403,内框140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连杆1404,连杆1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扇叶1405,第一卡座框16的内部卡接有第一电机18,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19,第一转杆19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节圆20,第一节圆20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节线21,第一节线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纹22,内壳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框23,第二卡座框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5,第二转杆25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节圆26,第二节圆26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节线27,第二节线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齿纹28,第一风扇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转杆29,第二风扇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转杆30,第二联动转杆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风扇17的一侧,第一联动转杆2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器(2),所述减震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3),所述内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框(4),所述出风框(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固定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8),所述内壳(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框(9),所述进风框(9)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0),所述第二固定杆(1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13),所述内壳(3)的内顶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15)、第一卡座框(16)和第三风扇(17),所述第一卡座框(16)的内部卡接有第一电机(18),所述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19),所述第一转杆(19)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节圆(20),所述第一节圆(20)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节线(21),所述第一节线(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纹(22),所述内壳(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框(23),所述第二卡座框(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5),所述第二转杆(25)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节圆(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的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器(2),所述减震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3),所述内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框(4),所述出风框(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固定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8),所述内壳(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框(9),所述进风框(9)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0),所述第二固定杆(1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13),所述内壳(3)的内顶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15)、第一卡座框(16)和第三风扇(17),所述第一卡座框(16)的内部卡接有第一电机(18),所述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19),所述第一转杆(19)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节圆(20),所述第一节圆(20)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节线(21),所述第一节线(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纹(22),所述内壳(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框(23),所述第二卡座框(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5),所述第二转杆(25)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节圆(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张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