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178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布水装置、集水槽及控制装置,布水装置设置于建筑物屋顶的屋面上方,供水装置与布水装置通过供水管连通,集水槽槽口朝上地设置于建筑物屋顶边缘下方,集水槽能收集沿建筑物屋顶边缘流下的水,集水槽通过回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控制装置与供水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能控制供水装置通过供水管向布水装置供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以主动的方式向建筑物的屋顶的屋面喷淋水,利用水与屋面之间的温差对屋面进行降温,再利用水蒸发时带走大量屋面的热量,从而大量消耗晒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热,快速降低屋面温度,有效地减少了屋面的传热量,保证室内的温度,在夏季降低空调负荷,达到节省能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降温
,尤其是指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我国建筑能耗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约为27%~40%,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由于建筑屋面引起的室内负荷占比很高,可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14%,屋顶保温隔热效果差的建筑所占比例更高。为节约建筑能耗,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进行新规制定,老旧楼外墙保温、屋面增加坡屋顶覆盖等改造措施,目的也是提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是,以上改造措施,普遍存在施工周期长,导热系数受限等问题,还是属于被动节能措施。为快速实现隔绝太阳辐射热,有些建筑在屋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以减少部分太阳能直接照射带来的热负荷。这种方式普遍存在于各类蔬菜大棚、简易建筑及老旧建筑。这种技术虽然有一定的节能作用,通过密网减少太阳能透光量(光通量),从理论上也是减少了太阳能热辐射能量,可以减少建筑热负荷,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这属于一种被动式节能方式通过阻隔实现能量减少,阻隔量级不高,效率不高。其次,受环境及材料限制,施工往往很不规范,消防规范无法达到,需要经常更换,可靠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能以主动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降温,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太阳辐射热,环保高效且能与现有被动节能措施完全兼容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布水装置、集水槽及控制装置,所述布水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屋顶的屋面上方,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布水装置通过供水管连通,所述集水槽的槽口朝上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集水槽能收集沿所述建筑物的屋顶边缘流下的水,所述集水槽通过回水管与所述供水装置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水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供水装置通过所述供水管向所述布水装置供水。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最低处的边缘下方,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最低处的边缘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相对应;或者所述集水槽沿所述建筑物的周向环绕所述建筑物设置,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各处边缘均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相对应。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箱及水泵,所述水箱通过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布水装置连通,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水箱的连通位置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集水槽通过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水箱的连通位置靠近所述水箱的顶部,且所述回水管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所述水泵设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屋面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还包括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水管的中部连通,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排放阀。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回水管上设有过滤器和回水阀,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排放管与所述回水管的连接处与所述供水装置之间,所述回水阀位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供水装置之间。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水箱与补水管连通,所述补水管的端部伸入至所述水箱的内部,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补水阀为浮球阀,所述浮球阀安装于所述补水管的伸入至所述水箱的内部的一端。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补水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水箱的外部,所述水箱的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补水阀及所述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如上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所述布水装置为多个通过管道连通的喷头或多个相互连通的具有径向穿孔的穿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能以主动的方式向建筑物的屋顶的屋面喷淋水,利用水与屋面之间的温差对屋面进行降温,再利用水蒸发时带走大量屋面的热量,从而大量消耗晒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热,快速降低屋面温度,有效地减少了屋面的传热量,保证室内的温度,在夏季降低空调负荷,达到节省能耗的效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的布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供水装置;11、水箱;12、水泵;2、布水装置;21、管道;22、喷头;3、集水槽;4、控制装置;5、建筑物;51、屋顶;511、屋面;6、供水管;7、回水管;71、排放管;711、排放阀;72、过滤器;73、回水阀;8、补水管;81、补水阀;9、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包括供水装置1、布水装置2、集水槽3及控制装置4,布水装置2设置于建筑物5的屋顶51的屋面511上方,屋面511是指建筑物5屋顶51的表面,供水装置1与布水装置2通过供水管6连通,集水槽3的槽口朝上地设置于建筑物5的屋顶51边缘的下方,集水槽3能收集沿建筑物5的屋顶51边缘流下的水,集水槽3通过回水管7与供水装置1连通,控制装置4与供水装置1电连接,控制装置4能控制供水装置1通过供水管6向布水装置2供水,水通过布水装置2基本均匀地喷洒在建筑物5的屋顶51的屋面511上,水沿屋面511流动并从屋顶51边缘处自由下落至集水槽3中从而被收集,汇集在集水槽3中的水通过回水管7重新流回供水装置1,如此能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在此过程中,通过水与屋面511之间的温差所产生的热传导以及水蒸发过程中从屋面511吸收热量,从而对屋面511进行降温,同时水在沿屋面511流动的过程中能隔绝太阳辐射,减少屋面511受到的太阳辐射热,从而从多个方面来对建筑物5进行降温。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中,集水槽3设于建筑物5的屋顶51的最低处的边缘下方,建筑物5的屋顶51的最低处的边缘与集水槽3的槽口相对应,此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斜顶的建筑物5,由于水往低处流,大部分的水均会沿建筑物5屋顶51最低处的边缘落下,所以仅需在建筑物5的屋顶51最低处的边缘设置集水槽3,即可收集大部分的水,此时,集水槽3为两端封闭的长条状槽体;或者,集水槽3沿建筑物5的周向环绕建筑物5设置,建筑物5的屋顶51的各处边缘均与集水槽3的槽口相对应,此种方式适用于屋顶51基本为平顶的建筑物5,由于水在屋顶51上流动过程中为较为均匀的从屋顶51的各处边缘落下,因此需沿建筑物5的周向设置一圈集水槽3,如此保证从屋顶51上落下的水基本全部进入集水槽3中,如此设置,集水槽3为沿建筑物5的周向围合形成的闭合的环形结构,呈环形结构的集水槽3可以通过多根长条状的槽体首尾固定焊接形成。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布水装置、集水槽及控制装置,所述布水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屋顶的屋面上方,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布水装置通过供水管连通,所述集水槽的槽口朝上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集水槽能收集沿所述建筑物的屋顶边缘流下的水,所述集水槽通过回水管与所述供水装置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水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供水装置通过所述供水管向所述布水装置供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布水装置、集水槽及控制装置,所述布水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屋顶的屋面上方,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布水装置通过供水管连通,所述集水槽的槽口朝上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集水槽能收集沿所述建筑物的屋顶边缘流下的水,所述集水槽通过回水管与所述供水装置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水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供水装置通过所述供水管向所述布水装置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最低处的边缘下方,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最低处的边缘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相对应;或者所述集水槽沿所述建筑物的周向环绕所述建筑物设置,所述建筑物的屋顶的各处边缘均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箱及水泵,所述水箱通过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布水装置连通,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水箱的连通位置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集水槽通过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水箱的连通位置靠近所述水箱的顶部,且所述回水管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所述水泵设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屋面水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紫玉山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