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1783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包括:温室大棚,用于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进行保温;地埋管,设置在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通过地埋管将地埋管内的水与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地埋管侧供水管和地埋管侧回水管与地埋管的两端相连;风机盘管机组,设置在温室大棚内,风机盘管机组与主机侧供水管、主机侧回水管和地源热泵机组形成一个水循环封闭回路,用于将温室大棚的空气进行不断地循环并与风机盘管机组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为温室大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清洁、无污染的供暖及保温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供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北方用于种植的温室大棚在冬季大多采用炉灶采暖,用煤炭作燃料,炉膛在大棚外,通过瓦管或砖砌烟道将热量输入温室大棚内。另外还可能因为天气原因在温室大棚内直接加温,多用小煤炉或木炭加温。这些方法都会形成烟尘、SO2、NOx、CO2和微量重金属等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对温室大棚内植物造成污染,影响温室大棚内植物的品质。并且会产生一氧化碳对在温室大棚内劳作人员造成中毒的危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可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一氧化碳中毒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包括:温室大棚,用于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进行保温;地埋管,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通过所述地埋管将所述地埋管内的水与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地埋管侧供水管和地埋管侧回水管与所述地埋管的两端相连;风机盘管机组,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内,所述风机盘管机组与主机侧供水管、主机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形成一个水循环封闭回路,用于将所述温室大棚的空气进行不断地循环并与所述风机盘管机组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采用水平埋管的方式将所述地埋管置于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所述地埋管置于土壤内的深度为地面以下2米。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在所述地埋管侧供水管上设置水泵,用于控制经地埋管侧供水管流向所述地埋管的水量。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在主机侧回水管上设置水泵,用于控制经所述主机侧回水管流回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水量。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经所述地埋管侧回水管流回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水与经所述主机侧回水管流回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水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内进行热交换;或经所述地埋管侧回水管流回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水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工作液进行热交换,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工作液与经所述主机侧回水管流回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所述风机盘管机组设置在距地面以上2.5米。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所述地埋管以S型盘管置于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所述风机盘管机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风机盘管机组的进水端并联在所述主机侧供水管上,多个风机盘管机组的出水端并联在主机侧回水管上。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所述多个风机盘管机组在所述温室大棚内以等间隔的形式直线排列。分析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在本技术的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中,根据土壤恒温的特性及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相较于普通的土壤温度更高的特点,将温室大棚下方土壤的温度通过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多个风机盘管机组传递至温室大棚内,为温室大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清洁、无污染的供暖及保温方式。2、本技术的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避免了烟尘、SO2、NOx、CO2和微量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进而避免了外界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避免了温室大棚内环境的污染,为温室大棚的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来保证植物的品质。3、本技术的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为温室大棚内的劳作人员提供了无污染且舒适的劳作环境,避免了影响劳作人员生命安全因素的产生。4、在本技术的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中,采用水平埋管的方式将地埋管设置在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具有开挖深度浅,只需开挖2米深度即可,且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还不影响温室大棚内植物的种植和生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温室大棚,2土壤,3地埋管,4水泵,5地源热泵机组,6风机盘管机组,7水泵,11地埋管侧供水管,12地埋管侧回水管,21主机侧回水管,22主机侧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包括:温室大棚1,用于对温室大棚1内的空气进行保温;地埋管3,设置在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2内,通过地埋管3将地埋管3内的水与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2进行热交换;地源热泵机组5,通过地埋管侧供水管11和地埋管侧回水管12与地埋管3的两端相连;风机盘管机组6,设置在温室大棚1内,风机盘管机组6、主机侧供水管22、主机侧回水管21和地源热泵机组5形成一个水循环封闭回路。为了与温室大棚1内的空气进行充分且均匀的热交换,优选设置多个风机盘管机组6,多个风机盘管机组6的进水端并联在主机侧供水管22上,多个风机盘管机组6的出水端并联在主机侧回水管21上。多个风机盘管机组6能够与温室大棚1内的空气进行不断地热交换。多个风机盘管机组6在温室大棚1内以等间隔的形式直线排列。将风机盘管机组6设置在距地面以上2.5米为宜,既保证温室大棚1内空气温度的均匀性又不影响劳作人员进行劳作;尽管风机盘管机组6不断地将温室大棚1内的空气进行循环,但是风机盘管机组6设置的高度过高时,依然不利于温室大棚1内空气温度的均匀性,而设置高度过低时又会影响温室大棚1内植物的生长且不利于劳作人员进行劳作。进一步地,在上述温室大棚系统中,采用水平埋管的方式将地埋管3置于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2内。优选地,地埋管3以S型盘管置于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2内。在本技术中,根据土壤恒温的特性及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2相较于普通的土壤温度更高的特点,将地埋管3置于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2内,不仅可以保证经地埋管侧供水管11流向地埋管3的水与土壤2进行充分热交换,且上述热交换不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此外,将地埋管3以S型盘管水平置于温室大棚1下方的土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大棚,用于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进行保温;地埋管,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通过所述地埋管将所述地埋管内的水与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地埋管侧供水管和地埋管侧回水管与所述地埋管的两端相连;风机盘管机组,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内,所述风机盘管机组与主机侧供水管、主机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形成一个水循环封闭回路,用于将所述温室大棚的空气进行不断地循环并与所述风机盘管机组内的水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31 CN 20172094655541.一种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供暖的温室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大棚,用于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进行保温;地埋管,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通过所述地埋管将所述地埋管内的水与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地埋管侧供水管和地埋管侧回水管与所述地埋管的两端相连;风机盘管机组,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内,所述风机盘管机组与主机侧供水管、主机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形成一个水循环封闭回路,用于将所述温室大棚的空气进行不断地循环并与所述风机盘管机组内的水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水平埋管的方式将所述地埋管置于所述温室大棚下方的土壤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存堂邱明红韩红鸣
申请(专利权)人: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