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9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整体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包括锯齿形的第一混凝土板和锯齿形的第二混凝土板,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的剖面互为凹凸契合,契合面之间留有缝隙,在缝隙的每个转折处设置防水胶条,从而形成可以有效防水的密封腔。此种连接构造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厂组装,现场装配施工的要求。并且解决了常规连接方式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保证建筑较高的水密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整体装配式建筑的一种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这就被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工期比传统建设方式的进度要快很多,并且由于其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可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建筑噪音,降低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对节能环保大有裨益。因此国家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州等主要城市推广装配式建筑。目前的做法是两块平的装配式混凝土板之间平行布置,仅在两块装配式混凝土板之间缝隙的前后端头设置防水胶条,水容易穿过直线形的缝隙,造成接缝处漏水的问题。所以,解决板块之间的防水问题,同时也兼顾成本和施工便捷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其能解决装配式建筑板块连接之间的防水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包括锯齿形的第一混凝土板和锯齿形的第二混凝土板,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的剖面互为凹凸契合,契合面之间留有缝隙,在缝隙的每个转折处设置防水胶条,从而形成可以有效防水的密封腔。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缝隙的凸出顶面处设置防水海绵代替设置在此处的防水胶条。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之间虽通过凹凸契合及多道密封胶形成密封腔达到防水效果,但为了达到更高的水密性能,可在缝隙转折的凸出顶面位置,用防水海绵替代防水胶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此种连接构造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厂组装,现场装配施工的要求。并且解决了常规连接方式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保证建筑较高的水密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及应用施工方法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的平面图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的平面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方式和所欲达到的技术效果。但所选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解释,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做法是两块平的装配式混凝土板1’之间平行布置,仅在两块装配式混凝土板之间缝隙的前后端头设置防水胶条3,水容易穿过直线形的缝隙,造成接缝处漏水的问题。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锯齿形的第一混凝土板1和锯齿形的第二混凝土板2剖面互为凹凸契合,契合面之间留有缝隙,在缝隙的每个转折处设置防水胶条3。图2中所示的锯齿数量仅为一种示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锯齿的形状也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多边形或弧形。作为一种优化可在缝隙的凸出顶面处设置防水海绵4,这个位置也是缝隙的转折处,或在此处设置防水胶条。用防水海绵4替代防水胶条的防水效果更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锯齿形的第一混凝土板(1)和锯齿形的第二混凝土板(2),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的剖面互为凹凸契合,契合面之间留有缝隙,在所述缝隙的每个转折处设置防水胶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锯齿形的第一混凝土板(1)和锯齿形的第二混凝土板(2),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的剖面互为凹凸契合,契合面之间留有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峻陈加佳卢建华顾殷晶李进军白杨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