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91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包括叉手、气体通道、传感器、线槽和托盘,所述叉手的左侧上端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气体通道安装在连接板的上端面位置,所述液压泵的上端固定有顶板,所述气体通道的上端面左侧通过第一弹簧和转轴与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手把的右侧连接有报警器,所述传感器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块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线槽的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预留有凹槽。该新型液压式托盘车,采用均匀分布的四个测重感应器对货物进行测重,避免超载,同时托盘与叉手为可分离结构,便于对货物进行卸货,托盘底部预留有的凹槽的宽度和固定块的直径相同,增强托盘与叉手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
技术介绍
托盘车是托盘运输工具中最简便、最有效、最常见的装卸、搬运工具,它是叉车的一种,由人力驱动液压系统来实现托盘货物的起升和下降,并由人力拉动完成搬运作业。传统的液压托盘车在对货物进行搬运的过程中,不能够对货物的重量进行称重,判断承载量是否满足要求,当货物的重量超重时,液压托盘车会因为货物超载导致托盘车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在运送过程中,稳定性不足,甚至可能出现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液压托盘车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能判断货物承载量是否满足要求,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包括叉手、气体通道、传感器、线槽和托盘,所述叉手的左侧上端固定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右侧通过连接板与导向轮相互连接,所述气体通道安装在连接板的上端面位置,且气体通道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上端固定有顶板,并且气体通道的正侧连接有复位块,所述气体通道的上端面左侧通过第一弹簧和转轴与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把,且手把的内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并且手把的右侧连接有报警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叉手的上端面,且传感器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块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线槽安装在叉手的上端面,且线槽的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控制面板、报警器和传感器通过导线相互连接,所述托盘摆放在叉手的上方,且托盘的下端面预留有凹槽,并且托盘的下端固定有支撑足。优选的,所述叉手采用“U”形结构,且叉手上端面对称分布有四个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报警器和传感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直径与凹槽的宽度相吻合。优选的,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固定块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托盘与叉手为可分离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液压式托盘车,采用均匀分布的四个测重感应器对货物进行测重,在叉手上升过程中,一旦货物超重,警报器就会报警提示使用者,避免超载,同时托盘与叉手为可分离结构,便于对货物进行卸货,托盘底部预留有的凹槽的宽度和固定块的直径相同,增强托盘与叉手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托盘底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托盘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叉手;2、连接板;3、支撑柱;4、导向轮;5、气体通道;6、液压泵;7、第一弹簧;8、连接杆;9、转轴;10、顶板;11、手把;12、控制面板;13、报警器;14、传感器;15、第二弹簧;16、固定块;17、线槽;18、导线;19、托盘;20、凹槽;21、支撑足;22、复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包括叉手1、连接板2、支撑柱3、导向轮4、气体通道5、液压泵6、第一弹簧7、连接杆8、转轴9、顶板10、手把11、控制面板12、报警器13、传感器14、第二弹簧15、固定块16、线槽17、导线18、托盘19、凹槽20、支撑足21和复位块22,叉手1的左侧上端固定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右侧通过连接板2与导向轮4相互连接,气体通道5安装在连接板2的上端面位置,且气体通道5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泵6,液压泵6的上端固定有顶板10,并且气体通道5的正侧连接有复位块22,气体通道5的上端面左侧通过第一弹簧7和转轴9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连接杆8的上端设置有手把11,且手把11的内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2,并且手把11的右侧连接有报警器13,传感器14安装在叉手1的上端面,且传感器14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15与固定块16的下端面相互连接,线槽17安装在叉手1的上端面,且线槽17的内部设置有导线18,控制面板12、报警器13和传感器14通过导线18相互连接,托盘19摆放在叉手1的上方,且托盘19的下端面预留有凹槽20,并且托盘19的下端固定有支撑足21;进一步的,叉手1采用“U”形结构,且叉手1上端面对称分布有四个传感器14,均匀分布的传感器14便于对托盘19上的货物重量进行称重;进一步的,控制面板12、报警器13和传感器14通过导线18电性连接,从控制面板12上直接查看货物的重量,当重量超重时,报警器13发生警报提示使用者;进一步的,固定块16的直径与凹槽20的宽度相吻合,当叉手1抬起托盘19时,提高叉手1对托盘19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托盘19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固定块16的高度,放下托盘19,叉手1直接从托盘19下方抽出,便于操作;进一步的,托盘19与叉手1为可分离结构,增强托盘19与叉手1之间的灵活性,便于更换托盘19。工作原理:首先把货物平稳的搬运到托盘19的上端面,并且保证货物均匀的分布在托盘19的上端面,握住手把11向下压动,气体通过气体通道5到达液压泵6,液压泵6上端向上上升,顶起顶板10,在顶起的同时叉手1在顶板10的带动下向上上升,对托盘19托起,固定块16进入到凹槽20的内部,在托盘19上升的过程中,传感器14对托盘19上的货物进行测重,测重的结果通过导线18传送给控制面板12,当货物超重时,控制面板12发出信息到报警器13,报警器13再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由于固定块16的直径和凹槽20的宽度相同,在运送过程中提高了稳定性,避免发生侧翻,当货物到达指定地点之后,踩动复位块22,对液压泵6内的空气进行排出,液压泵6上端开始下降,下降的同时叉手1下降,再拉动托盘车,叉手1从托盘19底部移出。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包括叉手(1)、气体通道(5)、传感器(14)、线槽(17)和托盘(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手(1)的左侧上端固定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右侧通过连接板(2)与导向轮(4)相互连接,所述气体通道(5)安装在连接板(2)的上端面位置,且气体通道(5)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泵(6),所述液压泵(6)的上端固定有顶板(10),并且气体通道(5)的正侧连接有复位块(22),所述气体通道(5)的上端面左侧通过第一弹簧(7)和转轴(9)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8)的上端设置有手把(11),且手把(11)的内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2),并且手把(11)的右侧连接有报警器(13),所述传感器(14)安装在叉手(1)的上端面,且传感器(14)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15)与固定块(16)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线槽(17)安装在叉手(1)的上端面,且线槽(17)的内部设置有导线(18),所述控制面板(12)、报警器(13)和传感器(14)通过导线(18)相互连接,所述托盘(19)摆放在叉手(1)的上方,且托盘(19)的下端面预留有凹槽(20),并且托盘(19)的下端固定有支撑足(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压式托盘车,包括叉手(1)、气体通道(5)、传感器(14)、线槽(17)和托盘(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手(1)的左侧上端固定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右侧通过连接板(2)与导向轮(4)相互连接,所述气体通道(5)安装在连接板(2)的上端面位置,且气体通道(5)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泵(6),所述液压泵(6)的上端固定有顶板(10),并且气体通道(5)的正侧连接有复位块(22),所述气体通道(5)的上端面左侧通过第一弹簧(7)和转轴(9)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8)的上端设置有手把(11),且手把(11)的内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2),并且手把(11)的右侧连接有报警器(13),所述传感器(14)安装在叉手(1)的上端面,且传感器(14)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15)与固定块(16)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线槽(17)安装在叉手(1)的上端面,且线槽(17)的内部设置有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龙刘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亿佳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