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68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第一门体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第二门体部,第二门体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第一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其中,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运输业的不断进步,干散货箱作为大宗散粒货物运输的主要承运工具,顶部设计有大的装货口,干散货箱的上装货口都比较大,防水盖采用两扇式设计,一个稍大些的盖,先关闭,一个稍小些的盖,后关闭,小盖压到大盖之上。现在结构的双盖均采用一侧与集装箱铰接,盖的两侧靠装货口的门沿限位,落下时利用盖胶条与门沿接触达到平衡,多次这样的碰撞之后防水盖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密封出现问题。此外,由于防水盖进行了密封,两个防水盖相互搭接配合使用,目前结构多采用单级密封,即一个盖上设置有外边沿,另一个上有个向下的凹槽,内部加上橡胶垫,靠压紧式橡胶与边沿来密封,但该结构过于简单,而且胶条与门沿的配合为物理性的嵌入式结构,时间久了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第一门体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第二门体部,第二门体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第一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其中,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门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一主体部相连接,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一门体部的一侧具有第二承载面;其中,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一门体部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主体部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段体,第一段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支撑部与第一段体相连接;第二段体,第二段体与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二段体与第一门体部之间;其中,第二段体至少包括U形段体,U形段体与第一密封部相接触。进一步地,第一门体部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二主体部相连接,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具有第一承载面;其中,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二主体部的下方,第二支撑部压设在第一支撑部上;其中,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体。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为L形板或方形管,和/或第一支撑部为方形管。进一步地,本体部具有第三承载面,第三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承载面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部具有第四承载面,第四承载面倾斜于第二承载面,第四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三承载面上,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二门体部与本体部之间;其中,第二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三承载面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第四承载面位于支撑板上。进一步地,本体部具有第三承载面,第三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承载面的延伸方向,第二门体部具有第四承载面,第四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三承载面上,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二门体部与本体部之间;其中,第二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三承载面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三承载面相对设置,第四承载面成对设置,两个第四承载面与两个第三承载面一一相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本体部具有第五承载面,第五承载面与第三承载面相交,第五承载面与第三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其中,第二门体部具有与第五承载面相对设置的第六承载面,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五承载面与第六承载面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且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承载面用于承载第一门体部的压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的第一密封部承受第一门体部的所有压力。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二门体部安装在本体部上,然后将第一门体部安装在本体部上,此时,第一门体部的第一自由端需要直接压设在第二门体部的第一自由端上,由于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一密封部与第一承载面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门体部的重力由第二门体部的第二承载面承受,而第一密封部只是保证密封即可。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的第一密封部承受第一门体部的所有压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第一门体部和第二门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第二门体部和本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本体部;11、第三承载面;12、第五承载面;20、第一门体部;21、第一承载面;22、第二主体部;23、第二支撑部;30、第二门体部;31、第二承载面;32、第一主体部;321、第一段体;322、第二段体;33、第一支撑部;34、第四承载面;35、第六承载面;40、第一密封部;50、第二密封部;60、第一柔性体;7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5,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10,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20,第一门体部20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21;第二门体部30,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31,第一承载面21用于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第一密封部40,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门体部20与第二门体部30之间;其中,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21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且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20),所述第一门体部(20)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21);第二门体部(30),所述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31),所述第一承载面(21)用于压设在所述第二承载面(31)上;第一密封部(40),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部(20)与所述第二门体部(3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20),所述第一门体部(20)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21);第二门体部(30),所述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31),所述第一承载面(21)用于压设在所述第二承载面(31)上;第一密封部(40),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部(20)与所述第二门体部(3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体部(30)包括:第一主体部(32),所述第一主体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第一支撑部(33),所述第一支撑部(33)与所述第一主体部(3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33)朝向所述第一门体部(20)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承载面(31);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所述第一门体部(2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3)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32)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32)包括:第一段体(321),所述第一段体(3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一支撑部(33)与所述第一段体(321)相连接;第二段体(322),所述第二段体(32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33)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所述第二段体(322)与所述第一门体部(20)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段体(322)至少包括U形段体,所述U形段体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0)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部(20)包括:第二主体部(22),所述第二主体部(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第二支撑部(23),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2)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3)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33)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承载面(21);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3)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波李翠沈正如刘海鹏高扬王程龙侯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