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包括主体机构、拉伸机构、靠背、减震机构一以及减震机构二;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包括两段密集段和连接密集段的疏松段,所述疏松段对应设有可相互伸缩滑动的套筒及内套,所述内套伸入套筒内,所述套筒及内套的外径略小于弹簧本体的内径,所述套筒及内套均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卡扣在密集段;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与至少一可动支撑件,所述本体具有一支撑面,所述可动支撑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属于智能自行车
技术介绍
智能自行车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低成本绿色环保的性能,很多人都在使用它,智能自行车车后座是智能自行车载物的一个主要部位。现有的智能自行车车后座是采用圆管或圆钢焊接成的固定框架结构,后座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满足人们对多功能的要求,而且,后座表面凹凸不平,坐上面舒适性较差,现有的智能自行车车后座上没有安装减震结构,导致车后座的乘客要饱受颠簸之苦,无法好好享受智能自行车出行的美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以调节大小,增加减震效果,提高乘坐舒适度,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包括主体机构、拉伸机构、靠背、减震机构一以及减震机构二,所述靠背固定在拉伸机构上端面右部上,所述拉伸机构安装在主体机构上端上,所述减震机构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一对称安装在主体机构下端左部,所述减震机构二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二对称装配在拉伸机构下端右部,所述主体机构由后圆杆框架、前圆杆框架、销钉孔以及内固定板组成,所述后圆杆框架前端设有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前端安装有前圆杆框架,所述后圆杆框架和前圆杆框架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销钉孔,所述后圆杆框架通过内固定板与前圆杆框架相固定,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二分别安装在后圆杆框架和前圆杆框架下端上;所述拉伸机构由半圆形滑杆、上固定板、通孔以及把手槽组成,所述半圆形滑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对称安装在上固定板下端面上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通孔,所述上固定板右部上加工有把手槽,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一分别安装在两个半圆形滑杆下端上,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分别与后圆杆框架和前圆杆框架装配在一起,所述通孔通过销钉与销钉孔相连接,所述减震机构一由上支撑杆、活动塞、外壳、下支撑杆以及弹簧组成,所述上支撑杆下端固定有活动塞,所述活动塞安装在外壳内,所述上支撑杆下端穿过外壳与活动塞相固定,所述外壳下端设有下支撑杆,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连接有活动塞;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包括两段密集段和连接密集段的疏松段,所述疏松段对应设有可相互伸缩滑动的套筒及内套,所述内套伸入套筒内,所述套筒及内套的外径略小于弹簧本体的内径,所述套筒及内套均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卡扣在密集段;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与至少一可动支撑件,所述本体具有一支撑面,所述可动支撑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进一步地,所述后圆杆框架和前圆杆框架之间固定有加强杆;所述减震机构一和减震机构二结构相同;所述内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上端面上都设有海绵垫;所述把手槽上安装有把手护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销钉孔、内固定板、半圆形滑杆、上固定板以及通孔,该设计实现调节上固定板左右位置,解决现有的智能自行车车后座是采用圆管或圆钢焊接成的固定框架结构,后座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满足人们对多功能的要求,而且,后座表面凹凸不平,坐上面舒适性较差等问题。因添加把手槽,该设计便于人们使用拉伸机构,因添加上支撑杆、活动塞、外壳、下支撑杆以及弹簧,该设计使本专利技术实现减震功能,解决现有的智能自行车车后座上没有安装减震结构,导致车后座的乘客要饱受颠簸之苦,无法好好享受智能自行车出行的美妙等问题。因添加海绵垫,该设计进一步提高后座乘客的舒适度,因添加把手护套,该设计便于使用把手槽,因添加橡胶弹性垫,该设计增减后座乘客靠背舒适度,因添加梅花形手轮,该设计方便使用调节器,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以调节大小,增加减震效果,提高乘坐舒适度,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的主体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的拉伸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的减震机构一的示意图;图中:1-主体机构、2-拉伸机构、3-靠背、4-减震机构一、5-减震机构二、6-后圆杆框架、7-前圆杆框架、8-销钉孔、9-内固定板、10-半圆形滑杆、11-上固定板、12-通孔、13-把手槽、14-上支撑杆、15-活动塞、16-外壳、17-下支撑杆、1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包括主体机构1、拉伸机构2、靠背3、减震机构一4以及减震机构二5,靠背3固定在拉伸机构2上端面右部上,拉伸机构2安装在主体机构1上端上,减震机构一4设有两个,两个减震机构一4对称安装在主体机构1下端左部,减震机构二5设有两个,两个减震机构二5对称装配在拉伸机构2下端右部;主体机构1由后圆杆框架6、前圆杆框架7、销钉孔8以及内固定板9组成,后圆杆框架6前端设有内固定板9,内固定板9前端安装有前圆杆框架7,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销钉孔8,后圆杆框架6通过内固定板9与前圆杆框架7相固定,两个减震机构二5分别安装在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下端上。拉伸机构2由半圆形滑杆10、上固定板11、通孔12以及把手槽13组成,半圆形滑杆10设有两个,两个半圆形滑杆10对称安装在上固定板11下端面上前后两侧,两个半圆形滑杆10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通孔12,上固定板11右部上加工有把手槽13,两个减震机构一4分别安装在两个半圆形滑杆10下端上,两个半圆形滑杆10分别与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装配在一起,通孔12通过销钉与销钉孔8相连接。减震机构一4由上支撑杆14、活动塞15、外壳16、下支撑杆17以及弹簧18组成,上支撑杆14下端固定有活动塞15,活动塞15安装在外壳16内,上支撑杆14下端穿过外壳16与活动塞15相固定,外壳16下端设有下支撑杆17,外壳16内安装有弹簧18,弹簧18上端连接有活动塞15;弹簧18,所述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包括两段密集段和连接密集段的疏松段,所述疏松段对应设有可相互伸缩滑动的套筒及内套,所述内套伸入套筒内,所述套筒及内套的外径略小于弹簧本体的内径,所述套筒及内套均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卡扣在密集段;外壳16,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与至少一可动支撑件,所述本体具有一支撑面,所述可动支撑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包括主体机构(1)、拉伸机构(2)、靠背(3)、减震机构一(4)以及减震机构二(5),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固定在拉伸机构(2)上端面右部上,所述拉伸机构(2)安装在主体机构(1)上端上,所述减震机构一(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一(4)对称安装在主体机构(1)下端左部,所述减震机构二(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二(5)对称装配在拉伸机构(2)下端右部;所述主体机构(1)由后圆杆框架(6)、前圆杆框架(7)、销钉孔(8)以及内固定板(9)组成,所述后圆杆框架(6)前端设有内固定板(9),所述内固定板(9)前端安装有前圆杆框架(7),所述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销钉孔(8),所述后圆杆框架(6)通过内固定板(9)与前圆杆框架(7)相固定,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二(5)分别安装在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下端上;所述拉伸机构(2)由半圆形滑杆(10)、上固定板(11)、通孔(12)以及把手槽(13)组成,所述半圆形滑杆(1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10)对称安装在上固定板(11)下端面上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10)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通孔(12),所述上固定板(11)右部上加工有把手槽(13),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一(4)分别安装在两个半圆形滑杆(10)下端上,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10)分别与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装配在一起,所述通孔(12)通过销钉与销钉孔(8)相连接;所述减震机构一(4)由上支撑杆(14)、活动塞(15)、外壳(16)、下支撑杆(17)以及弹簧(18)组成,所述上支撑杆(14)下端固定有活动塞(15),所述活动塞(15)安装在外壳(16)内,所述上支撑杆(14)下端穿过外壳(16)与活动塞(15)相固定,所述外壳(16)下端设有下支撑杆(17),所述外壳(16)内安装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上端连接有活动塞(15);弹簧(18),所述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包括两段密集段和连接密集段的疏松段,所述疏松段对应设有可相互伸缩滑动的套筒及内套,所述内套伸入套筒内,所述套筒及内套的外径略小于弹簧本体的内径,所述套筒及内套均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卡扣在密集段;外壳(16),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与至少一可动支撑件,所述本体具有一支撑面,所述可动支撑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型智能自行车车后座,包括主体机构(1)、拉伸机构(2)、靠背(3)、减震机构一(4)以及减震机构二(5),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固定在拉伸机构(2)上端面右部上,所述拉伸机构(2)安装在主体机构(1)上端上,所述减震机构一(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一(4)对称安装在主体机构(1)下端左部,所述减震机构二(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二(5)对称装配在拉伸机构(2)下端右部;所述主体机构(1)由后圆杆框架(6)、前圆杆框架(7)、销钉孔(8)以及内固定板(9)组成,所述后圆杆框架(6)前端设有内固定板(9),所述内固定板(9)前端安装有前圆杆框架(7),所述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销钉孔(8),所述后圆杆框架(6)通过内固定板(9)与前圆杆框架(7)相固定,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二(5)分别安装在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下端上;所述拉伸机构(2)由半圆形滑杆(10)、上固定板(11)、通孔(12)以及把手槽(13)组成,所述半圆形滑杆(1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10)对称安装在上固定板(11)下端面上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10)的外端都加工有两个以上等距排列的通孔(12),所述上固定板(11)右部上加工有把手槽(13),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一(4)分别安装在两个半圆形滑杆(10)下端上,两个所述半圆形滑杆(10)分别与后圆杆框架(6)和前圆杆框架(7)装配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巨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