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04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包括管状外模,管状外模的前管段的管口呈自内向外扩展的开口状,管状外模的管腔内设置有杆状芯模,杆状芯模的头部为导引段,管状外模的前管段与杆状芯模的杆身之间形成的环形型腔区域与管件的设计轮廓尺寸相符。整形杆杆身的外轮廓与管件的设计内轮廓相符,对管件的内轮廓整形;管状模的前管段的内轮廓与管件的设计外轮廓相符,对管件的外轮廓进行整形,保证管件的轮廓与设计轮廓一致,大幅提高管件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的管口整形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对管件管口的进行整圆的整形模。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一种装置,普遍用于空调等家电设备中。热交换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间隔布置的两直管通过U形弯管联通,如图1所示,U形弯管A为直管段折弯成U形构成,两直管分别插置于U形弯管A的两管口并焊接到一起,实现两直管的联通。U形弯管A在加工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两种缺陷,其一是,如图2所示,U形弯管A的圆度缺陷,一方面是A1处的管口外翻的缺陷,这将造成U形弯管管口外径大于设计值,导致U形弯管A无法插入至直管内,另一方面,A2处为管口被碰扁的缺陷,这将造成U形弯管A与直管焊接后,U形弯管A与直管连接强度低;其二是,如图3所示,U形弯管A的管口A3处内折,U形弯管A与直管连接后,不仅会出现管内介质自U形弯管A与直管之间泄漏的情况,而且U形弯管A的管口内折将增加管道内的流阻,直接影响装配后热交换器的性能。因此只要出现上述缺陷之一,U形弯管A无法用于管路的连接,U形弯管A只能报废,U形弯管A的次品率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管件管口整形至与设计轮廓一致的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包括管状外模,管状外模的前管段的管口呈自内向外扩展的开口状,管状外模的管腔内设置有杆状芯模,杆状芯模的头部为导引段,管状外模的前管段与杆状芯模的杆身之间形成的环形型腔区域与管件的设计轮廓尺寸相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整形杆杆身的外轮廓与管件的设计内轮廓相符,对管件的内轮廓整形;管状模的前管段的内轮廓与管件的设计外轮廓相符,对管件的外轮廓进行整形,保证管件的轮廓与设计轮廓一致,大幅提高管件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设计要求的管件的立体图;图2为管件一种缺陷的剖视图;图3为管件另一种缺陷的示意图;图4为管状模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剖视图;图6为管状模的前管段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a、7b、7c为有缺陷的管件整形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包括管状外模10,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的管口呈自内向外扩展的开口状,管状外模10的管腔内设置有杆状芯模20,杆状芯模20的头部为导引段,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与杆状芯模20的杆身之间形成的环形型腔区域B与管件A的设计轮廓尺寸相符。如图7a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将待整形的管件A固定,管状外模10与杆状芯模20向管件A移动,管件A分别自杆状芯模20头部的导引段和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开口导入环形型腔区域B,杆状芯模20将管件A的内轮廓整形至管件A的设计内轮廓,即将图2和图3中A2和A3处的缺陷进行修整;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将管件A的外轮廓整形至管件A的设计外轮廓,即将图2中A1处的缺陷进行修整,本模具将管件A管口整形至与其设计轮廓一致,大幅提高管件的成品率。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管件A的设计轮廓尺寸是指管件A的轮廓尺寸为符合原本设计要求,即管件A的内、外轮廓不存在缺陷,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符合要求的管件。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圆管上的缺陷,而方管或管截面为异形的管件同样适用。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将管件A的外轮廓整形至管件A的设计外轮廓,换言之,前管段11的内管径与管件A的设计外管径大小相符,但是,实际制造时,前管段11的内管径必然是略大于管件A的设计外管径,管件A整形后依然存在其管口轻微外翻的情况,再加上管件A管口的翻边缺陷向内挤压整形后,管件A管口的翻边还会有向外反弹的情况,不同材质的管件A反弹的程度不同,管件A管口处的轻微外翻将剐蹭与之相连的直管,不仅影响安装,而且导致焊接好的管道内有铜粉的情况,因此,参照图7c所示,所述管状外模10整体呈变径圆管状,管状外模10包括大直径的前管段11和小直径的后管段13,前、后管段11、13之间为圆锥管段12过渡连接。管件A的管口经圆锥管段12再次整形后,管件A的管口整形成收口状,这样不仅方便管件A的装配,而且避免安装时剐蹭与之相连的直管而产生管道内存留铜粉的情况,保证管道的装配质量。杆状芯模20整体呈圆杆状,杆状芯模20的头部呈圆锥杆状或球冠状且伸出至管状外模10的管口外。所述圆锥管段12的锥角β为20°~45°。由于管状外模10与杆状芯模20整形时会出现整形模与管件A摩擦的情况,造成管状外模10与杆状芯模20之间铜粉的积聚,影响管件A的整形,因此所述管状外模10的后管段13上开设有气流通路15,气流通路15的进、出气口分别与气源、管状外模10的管腔连通,经气流通路15向管状外模10内吹气,将管状外模10内的铜粉吹出,保证管件A的整形质量。杆状芯模20的杆芯与管状外模10的管芯同芯布置且二者均固定在模座上,驱动机构驱使模座沿杆状芯模20的杆芯线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管状外模10上有沿其径向凸伸并对称布置有两连接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外模(10),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的管口呈自内向外扩展的开口状,管状外模(10)的管腔内设置有杆状芯模(20),杆状芯模(20)的头部为导引段,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与杆状芯模(20)的杆身之间形成的环形型腔区域(B)与管件(A)的设计轮廓尺寸相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外模(10),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的管口呈自内向外扩展的开口状,管状外模(10)的管腔内设置有杆状芯模(20),杆状芯模(20)的头部为导引段,管状外模(10)的前管段(11)与杆状芯模(20)的杆身之间形成的环形型腔区域(B)与管件(A)的设计轮廓尺寸相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外模(10)整体呈变径圆管状,管状外模(10)包括大直径的前管段(11)和小直径的后管段(13),前、后管段(11、13)之间为圆锥管段(12)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的管口整形模,其特征在于:杆状芯模(20)整体呈圆杆状,杆状芯模(20)的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贞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三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