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99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主体、蜗杆点铆机构和衬套点铆机构,所述主体固定于底板的轴心位置处,所述主体的轴心位置处设有预留通孔,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的蜗杆点铆通孔以及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的衬套点铆通孔,所述蜗杆点铆通孔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的上方,所述蜗杆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蜗杆点铆通孔一一对应的蜗杆点铆件,所述衬套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衬套点铆通孔一一对应的衬套点铆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同时对蜗杆衬套进行点铆,大大提高了转盘的装配效率,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
技术介绍
蜗杆和衬套都是电能表必不可少的零配件,使用时蜗杆设置于电能表转盘的转轴内用于带动转盘转动,而衬套则套设于蜗杆的外部,用于增强蜗杆的稳定性。而在对转盘进行装配时一般都需要对蜗杆和衬套进行点铆。现有技术中,上述两个工序需要分开进行,即先对衬套点铆,然后再对蜗杆进行点铆。由此使得转盘的装配更加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电能表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同时对蜗杆衬套进行点铆的点铆夹具。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主体、蜗杆点铆机构和衬套点铆机构,所述主体固定于底板的轴心位置处,所述主体的轴心位置处设有预留通孔,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的蜗杆点铆通孔以及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的衬套点铆通孔,所述蜗杆点铆通孔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的上方,所述蜗杆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蜗杆点铆通孔一一对应的蜗杆点铆件,所述蜗杆点铆件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安装板、固定于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一气缸上的蜗杆顶针,所述蜗杆顶针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设置于蜗杆点铆通孔内,所述衬套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衬套点铆通孔一一对应的衬套点铆件,所述衬套点铆件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二气缸上的衬套顶针,所述衬套顶针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点铆通孔和衬套点铆通孔均沿着主体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且所述蜗杆点铆通孔和衬套点铆通孔在水平面上为依次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点铆通孔的数量和衬套点铆通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顶针和衬套顶针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留通孔内靠近底板的一端设有顶块,所述顶块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能够同时对蜗杆和转盘的转轴之间以及衬套和蜗杆之间进行点铆,大大提高了转盘的装配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蜗杆、衬套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符号说明:底板1,主体2,预留通孔3,蜗杆点铆通孔4,衬套点铆通孔5,第一安装板6,第一气缸7,蜗杆顶针8,第二安装板9,第二气缸10,衬套顶针11,第一弹簧12,顶块13,第二弹簧14,衬套15,蜗杆16,转盘17。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上的主体2、蜗杆点铆机构和衬套点铆机构,所述主体2通过螺钉固定于底板1的轴心位置处,所述主体2的轴心位置处设有预留通孔3,所述预留通孔3的下半部分结构大小与所需点铆的衬套的结构相配,所述预留通孔3的上半部分的结构大小与所需点铆的蜗杆的结构相配,所述主体2上还设有三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3的蜗杆点铆通孔4以及三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3的衬套点铆通孔5(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的数量和衬套点铆通孔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三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确定蜗杆点铆通孔4和衬套点铆通孔5的数量,例如均还可以是两个、四个等);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5的上方,且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和衬套点铆通孔5均为阶梯形结构;所述蜗杆点铆机构包括三个与蜗杆点铆通孔4一一对应的蜗杆点铆件,所述蜗杆点铆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板6、固定于第一安装板6上的第一气缸7以及固定于第一气缸7上的蜗杆顶针8,所述蜗杆顶针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设置于蜗杆点铆通孔内,所述衬套点铆机构包括三个与衬套点铆通孔5一一对应的衬套点铆件,所述衬套点铆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二安装板9、固定于第二安装板9上的第二气缸10以及固定于第二气缸10上的衬套顶针11,所述衬套顶针11远离第二气缸10的一端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5内;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和衬套点铆通孔5均沿着主体2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且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和衬套点铆通孔5在水平面上为依次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每个蜗杆点铆通孔4之间的夹角和每个衬套点铆通孔5之间的夹角均为120°,而相邻的蜗杆点铆通孔4和衬套点铆通孔5在水平面上的夹角则为60°;所述蜗杆顶针8和衬套顶针上11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2;使得蜗杆顶针8和衬套顶针上11在进行点铆时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提高点铆效果,也能够对蜗杆和衬套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述预留通孔3内靠近底板1的一端设有顶块13,所述顶块13和底板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4。本技术的操作简述如下:首先,将需要点铆的衬套15放入主体2的预留通孔3内,然后将需要点铆的蜗杆16套入与其装配的转盘17的转轴内,接着将转盘17倒置于主体2上,使得蜗杆16也套入预留通孔3内,同时蜗杆16的一部分套入衬套15内,然后开启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10使得第一气缸7推动蜗杆顶针8对蜗杆16进行点铆,而第二气缸10则推动衬套顶针11对衬套15进行点铆,由此便能够对蜗杆15和衬套16同时进行点铆,节约了转盘17的装配时间。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上的主体(2)、蜗杆点铆机构和衬套点铆机构,所述主体(2)固定于底板(1)的轴心位置处,所述主体(2)的轴心位置处设有预留通孔(3),所述主体(2)上还设有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3)的蜗杆点铆通孔(4)以及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3)的衬套点铆通孔(5),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5)的上方,所述蜗杆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蜗杆点铆通孔(4)一一对应的蜗杆点铆件,所述蜗杆点铆件包括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板(6)、固定于第一安装板(6)上的第一气缸(7)以及固定于第一气缸(7)上的蜗杆顶针(8),所述蜗杆顶针(8)远离第一气缸(7)的一端设置于蜗杆点铆通孔(4)内,所述衬套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衬套点铆通孔(5)一一对应的衬套点铆件,所述衬套点铆件包括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二安装板(9)、固定于第二安装板(9)上的第二气缸(10)以及固定于第二气缸(10)上的衬套顶针(11),所述衬套顶针(11)远离第二气缸(10)的一端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杆、衬套点铆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上的主体(2)、蜗杆点铆机构和衬套点铆机构,所述主体(2)固定于底板(1)的轴心位置处,所述主体(2)的轴心位置处设有预留通孔(3),所述主体(2)上还设有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3)的蜗杆点铆通孔(4)以及若干个横向贯穿于预留通孔(3)的衬套点铆通孔(5),所述蜗杆点铆通孔(4)设置于衬套点铆通孔(5)的上方,所述蜗杆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蜗杆点铆通孔(4)一一对应的蜗杆点铆件,所述蜗杆点铆件包括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板(6)、固定于第一安装板(6)上的第一气缸(7)以及固定于第一气缸(7)上的蜗杆顶针(8),所述蜗杆顶针(8)远离第一气缸(7)的一端设置于蜗杆点铆通孔(4)内,所述衬套点铆机构包括若干个与衬套点铆通孔(5)一一对应的衬套点铆件,所述衬套点铆件包括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李娜姚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翔升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