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广仙专利>正文

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982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40
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夹持装置、设于驱动组件和夹持装置下端的底座及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槽、设于冷却槽上的进液口、与进液口相对设置的排液口、与进液口相连接的进液管及与排液口相连接的排液管。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可在工件加热完成后进行冷却,通过进液口送入冷却液再从排液口将冷却液排出,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的过程,实现了加快工件的冷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压加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压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旋压技术,也叫金属旋压成形技术,通过旋转使之受力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同时在某个方向给予一定的压力使金属材料沿着这一方向变形和流动而成型某一形状的技术。这里,金属材料必须具有塑性变形或流动性能,旋压成形不等同塑性变形,它是集塑性变形和流动变形的复杂过程。旋压设备在旋压时对温度的要求严格,如果温度过低会造成旋裂或对工件造成损坏,如果温度过高会造成组织不理想且浪费资源。传统的旋压设备在加热完成后需要自行冷却或进行人工操作冷却,需要的时间久、工作效率低且对于工人具有烫伤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进行快速冷却的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夹持装置、设于驱动组件和夹持装置下端的底座及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槽、设于冷却槽上的进液口、与进液口相对设置的排液口、与进液口相连接的进液管及与排液口相连接的排液管。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可在工件加热完成后进行冷却,在加热完毕后,可松开夹持装置使工件下落于底座上,启动冷却装置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冷却,通过进液口送入冷却液至冷却槽再从排液口将冷却液排出,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的过程,实现了加快工件的冷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冷却装置设于底座内,可从下而上对工件进行冷却且不会与其他装置造成冲突。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送液的送液装置、用于搜集排出液体的集液箱及连接于使送液装置和集液箱间的循环管。所述送液装置将冷却液通过进液管送入冷却槽,再将冷却液从排液口中排出,排出的冷却液通过排液管排入集液箱,送液装置通过集液箱和送液装置间的循环管将集液箱中的冷却液抽回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减小了资源浪费。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通过上模与下模的设置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所述上模和下模均由镶块和密封件组成,所述下模的镶块上设有限位块,所述上模上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孔。通过下模上的限位块与上模上的限位孔相配合,从而实现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夹紧,防止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上下模的松动脱落。所述镶块的内侧面设有凹腔,凹腔内设有盘绕与凹腔内的加热件,所述密封件设于凹腔外且与镶块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件上设有导出孔,所述导出孔与凹腔相连通。通过凹腔内的加热件对镶块进行加热从而将热量传递给工件实现加热的过程,通过密封件与镶块为一体结构,防止加热件露出造成漏电或烫伤等现象,所述加热件的与电源连接的导线通过导出孔导出镶块。所述镶块呈半圆形,镶块的外侧面呈弧形,镶块的内侧面为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适合的封闭面。通过与工件接触的镶块内侧可根据工件形状而进行加工设计,可提高加热的效率;通过镶块外侧面为弧形的设计,可方便对工件的加工和夹持。所述凹腔内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于凹腔和镶块之间。通过设置的绝缘件可防止加热件漏电,防止造成员工触电等危险。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相配合的丝杠;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夹持装置相配合的移动轨道;夹持装置通过丝杆安装于移动轨道上,所述驱动件与丝杆相连接,通过驱动件使丝杆进行转动。再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和电源开关;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电源、驱动组件、夹持装置及加热丝的控制。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可在工件加热完成后进行冷却,通过进液口送入冷却液再从排液口将冷却液排出,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的过程,实现了加快工件的冷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使用新型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上模去除密封件后镶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使用新型中下模去除密封件后镶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中下模去除密封件后镶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与控制装置1相连接的驱动组件2、与驱动组件2相配合的夹持装置3、设于驱动组件2和夹持装置3下端的底座4及设于底座4内部的冷却装置5,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设于底座4内部的冷却槽51、设于冷却槽51上的进液口52、与进液口52相对设置的排液口53、与进液口52相连接的进液管54及与排液口53相连接的排液管55。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5可在工件加热完成后进行冷却,在加热完毕后,可松开夹持装置3使工件下落于底座4上,迅速进行旋压处理,再启动冷却装置5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冷却,通过进液口52送入冷却液至冷却槽51再从排液口53将冷却液排出,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的过程,加快工件的冷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冷却装置5设于底座4内,可从下而上对工件进行冷却且不会与其他装置造成冲突。所述冷却装置5还包括用于送液的送液装置56、用于搜集排出液体的集液箱57及连接于使送液装置56和集液箱57间的循环管58,所述送液装置56为水泵。所述送液装置56将冷却液通过进液管54送入冷却槽,再将冷却液从排液口53中排出,排出的冷却液通过排液管55排入集液箱57,送液装置56通过集液箱57和送液装置56间的循环管将集液箱57中的冷却液抽回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减小了资源浪费。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上模31、与上模31相对设置的下模32。通过上模31与下模32的设置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所述上模31和下模32均由镶块33和密封件34组成,所述下模的镶块33上设有限位块35,所述上模31上设有与限位块35相配合的限位孔36;通过下模32上的限位块35与上模31上的限位孔36相配合,从而实现上模31与下模32之间的夹紧,防止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上下模的松动脱落;所述镶块33的内侧面设有凹腔37,凹腔37内设有盘绕与凹腔37内的加热件39,所述加热件39为加热丝,优选的采用铁铬铝电热丝,这种电热丝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具有耐高温的效果,从而延长加热丝的使用寿命,所述密封件34设于凹腔37外且与镶块33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件34为密封盖,密封件34上设有导出孔38,所述导出孔38为圆管状结构,导出孔38与凹腔37相连通。通过凹腔37内的加热件39对镶块33进行加热从而将热量传递给工件实现加热的过程,通过密封件34与镶块33为一体结构,防止加热件39露出造成漏电或烫伤等现象,所述加热件39的与电源连接的导线通过导出孔38导出镶块;所述镶块33呈半圆形,镶块33的外侧面呈弧形,镶块33的内侧面为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适合的封闭面。通过与工件接触的镶块33内侧可根据工件形状而进行加工设计,可提高加热的效率;通过镶块33外侧面为弧形的设计,可方便对工件的加工和夹持;所述凹腔37内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为绝缘云母板,所用绝缘云母板选用HP8云母板,这种云母板具有优良的耐高温绝缘性能,耐电压击穿指标高达20KV/mm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传热性好的效果,所述绝缘件设于凹腔37和镶块33之间。通过设置的绝缘件可防止加热件39漏电,防止造成员工触电等危险。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和与驱动件21相配合的丝杠22,所述丝杆22为滚珠丝杆;所述底座4上设有与夹持装置3相配合的移动轨道41;夹持装置3通过丝杆22安装于移动轨道41上,所述驱动件21与丝杆22相连接,通过驱动件21使丝杆22进行转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与控制装置(1)相连接的驱动组件(2)、与驱动组件(2)相配合的夹持装置(3)、设于驱动组件(2)和夹持装置(3)下端的底座(4)及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设于底座(4)内部的冷却槽(51)、设于冷却槽(51)上的进液口(52)、与进液口(52)相对设置的排液口(53)、与进液口(52)相连接的进液管(54)及与排液口(53)相连接的排液管(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与控制装置(1)相连接的驱动组件(2)、与驱动组件(2)相配合的夹持装置(3)、设于驱动组件(2)和夹持装置(3)下端的底座(4)及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设于底座(4)内部的冷却槽(51)、设于冷却槽(51)上的进液口(52)、与进液口(52)相对设置的排液口(53)、与进液口(52)相连接的进液管(54)及与排液口(53)相连接的排液管(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还包括用于送液的送液装置(56)、用于搜集排出液体的集液箱(57)及连接于使送液装置(56)和集液箱(57)间的循环管(5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上模(31)、与上模(31)相对设置的下模(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1)和下模(32)均由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仙
申请(专利权)人:黄广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