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75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片面膜,包括: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和集成电路部分,所述集成电路部分用于向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提供极性相反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织物电极层、导电高分子层以及载物层,所述织物电极层与集成电路部分的放电电路连接,用于向导电高分子层释放电刺激信号;所述载物层中包含功能性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站粘性及导电性,用在面膜领域中,可实现均匀性电刺激导入,并且与人体脸部皮肤贴合度更好,提高导入效果;并且贴片面膜绝大部分结构可循环使用,使用成本低,环境友好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片面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膜产品,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分子材料的贴片面膜,属于皮肤护理

技术介绍
离子渗透是一种离子流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在介质中有向扩散的物理过程。这一现象,直接或间接地构建了一种在电场力作用下主动转运物质的方法,常被用于科学实验、药物释放及临床诊断中,而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离子渗透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容护肤领域中。例如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CN103566466A)公开了一种美容器具,该器具通过两个电极与人体构成外部电流回路,使其中一个电极的美容成分通过同性相斥的原理渗透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达到美容成分外部导入或导出皮肤内部污垢的效果。而且,该器具采用硬质金属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实现导入导出功能,但由于人体皮肤的柔软特性,硬质金属电极与人体皮肤的贴合性较差,导入导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尤其应用在鼻子所在区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此外,一般上述美容过程需进行10-20分钟效果最佳,而该器具需手持使用,操作不方便,用户体验感差。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CN107041996A)公开了一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案通过带有可拉伸柔性电路板的面膜本体,来提供物理美容功能,同时实现与皮肤的友好接触。而且,面膜本体中的柔性电路板可以任意添加物理美容终端,如添加LED贴片实现色光照射以达到光子嫩肤的目的,如添加超声贴片可促进面部护肤产品的吸收。但是,由于柔性电路板中的物理美容终端之间存在连接空隙,在美容时存在盲区,使部分的面部区域无法获得美容效果。在离子渗透处理过程中,用于美容护肤的有效成分的负载本身也是对于美容护肤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美容护肤的有效成分一次涂覆到皮肤表面,不仅不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而且还存在有效成分浓度过高对于皮肤造成损伤的风险。因此,目前美容护肤领域应用离子渗透技术的技术方案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美容护肤过程中电极和皮肤接触不佳、不能充分均匀作用于皮肤表面等风险问题,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导入导出贴片及面膜,该面膜可有效提高离子导入率,并且贴合性高,导电均匀,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面膜,包括: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和集成电路部分,所述集成电路部分用于向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提供极性相反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织物电极层、导电高分子层以及载物层,所述织物电极层与集成电路部分的放电电路连接,用于向导电高分子层释放电刺激信号;所述载物层中包含功能性物质。本专利技术的贴片面膜产品采用两个电极部分相互配合的作用,实现对于皮肤输送功能物性质的促进作用,利用载物层负载功能性物质,然后在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贴合皮肤形成的电势差促进载物层负载的功能性物质向皮肤转移,达到良好的美容护肤功效。相比于一般的美容护肤方法,具有更加高效率的功能性物质的转移吸收效果。然后载物层负载的功能性物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优选载物层本身可以和电极部分分离,实现载物层更换,达到良好的循环利用。所述载物层中包含了用于美容护肤的功能性物质,载物层直接覆盖在人体脸部皮肤上,用于向人体脸部皮肤导入功能性物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包括可导电材料,该可导电材料与人体皮肤任一部分直接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高分子层采用添加了导电填料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是硅凝胶。例如,采用加成型硅凝胶、市售AB型硅凝胶等任一现有的硅凝胶材料实现。优选地,所述导电填料的添加比例为高分子聚合物质量分数的1-30wt%。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填料是炭系导电填料、导电金属粉末或导电金属丝线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所述炭系导电填料选自炭黑、乙炔炭黑、石墨、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电填料的具体添加量可根据导电性能需求确定,通常不宜过高,以避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硬度增强,导致与人体皮肤的贴合性较差。进一步的,所述硅凝胶中加入6%~18%的乙炔炭黑作为导电填料。例如,可以是7%、8%、9%、10%、11%、12%、13%、15%乙炔炭黑作为导电填料。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高分子层的厚度为0.1mm~3mm。例如,可以是1mm、2mm厚的导电高分子层,实现织物电极层向下放电的均匀传导。进一步的,所述载物层采用吸水性材料制成。例如无纺布、水凝胶、纤维、生物蛋白、棉、涤纶、混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高分子层和载物层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如此一来,当载物层中的功能性物质释放完全以后,可以将载物层拆卸去掉,然后将第一电极层部分其余结构和集成电路部分、第二电极部分回收重复使用。更换新的含有功能性物质的载物层以后,作为全新的具有完全功效作用的贴片面膜可反复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织物电极层的背面还设置了绝缘层。在织物电极层远离导电高分子层的一侧设置绝缘层避免织物电极层背面漏电,更有利于保持织物电极层放电实现电刺激功能的均匀一致。优选地,所述绝缘层采用塑料PET、橡胶、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层厚度为0.5μm~25μm。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物质包括治疗性药物或美容性物质。优选地,所述功能性物质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蜗牛原液、辅酶Q10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粘连性及导电性,用在面膜领域中,可实现均匀性电刺激导入,并且与人体脸部皮肤贴合度更好,提高导入效果。2、本专利技术贴片面膜除载物层以外的其他部分可以拆卸保留,更换新的含有功能性物质的载物层以后可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贴片面膜的垂直面膜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贴片面膜的简要爆炸视图(织物电极、导电高分子层、载物层具有相同的投影结构,并依次层叠设置)。图3是实验结束后对照组的猪皮表面情况。图4是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猪皮表面情况。图5是实验结束后对照组的猪皮表面切片情况。图6是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猪皮表面切片情况。图中标记:1-第一电极部分,2-第二电极部分,3-集成电路部分,4-皮肤底层,10-绝缘层,11-织物电极,12-导电高分子层,13-载物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两部分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通过施加同等的极性相反的电压以人体作为导体形成流通的导电回路,进而提高第一电极部分的载物层中导入物质透过人体皮肤表层进入皮肤底层的导入效果。所述织物电极采用导电织物实现,导电织物属于现有材料,具体可以通过织物镀银、镀镍、镀铜等制成,或者采用通过银纤维、镍纤维、铜纤维、碳纤维、有机导电纤维等与氨纶、锦纶等材料通过混纺制成的混纺材料,具有良好均匀的导电性,也可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可拉伸性,通过裁剪或模切成面膜形状和大小。织物电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在贴片面膜贴服于人体脸部皮肤而产生弯曲变形的时候产生相应的弯折,不易损坏,保持电极层功能稳定可靠。所述导电高分子层是由硅凝胶和导电填料混合制成的,通过织物电极结合导电硅凝胶层可有效改善贴片面膜对于皮肤表面的贴合性以及导电均匀性的问题,使得贴片面膜在应用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与人体脸部皮肤贴合,达到控制接触电阻均匀一致的效果,使得织物电极层放电经过导电硅凝胶材料层传导至皮肤表面的均匀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片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和集成电路部分,所述集成电路部分用于向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提供极性相反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织物电极层、导电高分子层以及载物层,所述织物电极层与集成电路部分的放电电路连接,用于向导电高分子层释放电刺激信号;所述载物层中包含功能性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片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和集成电路部分,所述集成电路部分用于向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提供极性相反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织物电极层、导电高分子层以及载物层,所述织物电极层与集成电路部分的放电电路连接,用于向导电高分子层释放电刺激信号;所述载物层中包含功能性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片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包括可导电材料,该可导电材料与人体皮肤任一部分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片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高分子层采用添加了导电填料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是硅凝胶;优选地,所述导电填料的添加比例为高分子聚合物质量分数的1-30wt%。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贴片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是炭系导电填料、导电金属粉末或导电金属丝线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炭系导电填料选自炭黑、乙炔炭黑、石墨、碳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宇郭仪杨柏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柔电云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