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雾降尘装置,所述除雾降尘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烟囱、水平地设置于烟囱内的固定件和除雾降尘组件;两个固定件间隔地连接在烟囱内,若干个除雾降尘组件平行且等间距地连接于两个固定件之间,每两个除雾降尘组件之间形成尘雾运动通道;除雾降尘组件包括反向Z形隔板和固定隔板;反向Z形隔板的两端连接有固定隔板,固定隔板连接在固定件上且与固定件相互垂直,反向Z形隔板在两个拐点处形成角度相等的夹角α;在反向Z形隔板的两个拐点处连接有挡板,挡板向烟囱下方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向Z形隔板和挡板,使小颗粒尘雾最终聚集变为大颗粒尘雾,尘通过重力作用产生沉降,雾则向上排出,从而达到拦阻尘雾中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雾降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雾和尘的分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提起雾,我们经常会想起一个词“雾霾”,其实雾和霾是完全不同的2种混合物。“雾”本身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本身无害,人们还经常利用雾进行空气加湿、环境降温或喷雾抑尘,只是雾的形成代表湿度很大几近饱和,会对空气透明度造成一定影响,其实雾的好处用处还是很多的。但是现今雾不是纯净的,它往往裹挟着“尘”,即其它杂质(酸性、碱性化合物)或微小颗粒物(如PM10、PM2.5),它们在空气中大面积悬浮或小范围漂移,长时间逗留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伤害,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一些热电、化工、冶炼等工业和矿山等污染行业中,烟囱的排放中往往含有大量或一定量的雾气或水汽,他们有可能裹挟着一些未能净化完全的颗粒物或污染物,随着排出到大气环境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的环境危害。因此,一种能够有效拦阻排放烟囱中随雾气排出的微小的有害混合物质的分离装置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雾降尘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雾降尘装置,所述除雾降尘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烟囱、水平地设置于烟囱内的固定件和除雾降尘组件;其中,两个固定件间隔地连接在烟囱内,若干个除雾降尘组件平行且等间距地连接于两个固定件之间,每两个除雾降尘组件之间形成尘雾运动通道,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尘雾运动通道相对应的通道口;除雾降尘组件包括反向Z形隔板和固定隔板;反向Z形隔板的两端连接有固定隔板,固定隔板连接在固定件上且与固定件相互垂直,反向Z形隔板在两个拐点处形成角度相等的夹角α;在反向Z形隔板的两个拐点处连接有挡板,挡板向烟囱下方倾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细小的游离态尘雾颗粒,在风速带动下产生较大的惯性力,在遇到由若干隔板和若干挡板组成的除雾降尘组件时,由直线运动改为顺着隔板和挡板组成的拐弯而做曲线运动,碰撞到隔板后,小颗粒不断碰撞聚集成集中的尘雾,并沿隔板向上运动,到隔板件的拐点时遇到挡板,小颗粒最终聚集变为大颗粒尘雾,尘通过重力作用产生沉降,雾则向上排出,从而达到拦阻尘雾中尘的目的。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除雾降尘装置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固定隔板与反向Z形隔板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30度-140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尘雾刚与反向Z形隔板碰撞,并改变运动方向,在这一阶段增加了尘雾与反向Z形隔板的接触时间,还避免了尘雾排出速度慢的问题。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除雾降尘装置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夹角α为80-100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角α为80-100度范围之间,使两个反向Z形隔板之间形成更合理的弯曲的尘雾运动通道,有利于尘雾在与反向Z形隔板的碰撞中聚集变为大颗粒尘雾。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除雾降尘装置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相邻两个反向Z形隔板的间距A为20-80mm。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除雾降尘装置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挡板的长度B为10-30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板的长度,有利于阻挡聚集变大的颗粒尘雾,也不妨碍雾的外排,增加了除雾降尘的分离比率;设定相邻两个反向Z形隔板的间距,以保证进入尘雾运动通道的尘雾最大化的实现除雾降尘的目的。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除雾降尘装置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烟囱与固定件之间、固定件与固定隔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烟囱、固定件、固定隔板之间结合程度高,或者固定件和固定隔板方便拆卸,即方便更换和调节反向Z形隔板。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除雾降尘装置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固定隔板与反向Z形隔板之间、反向Z形隔板与挡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固定隔板和反向Z形隔板、反向Z形隔板和挡板的连接强度以及严密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考虑尘雾湿度大、做布朗运动的特点,利用烟囱排放时的初速(一般为6-12米/秒)对其进行加速,使得微小液滴与粒子彼此碰撞形成惯性运动状态,在除雾降尘装置的拦阻下,因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很快结合形成大分子团,从而沉降下来,没有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保护了环境。特别是,细小的游离态尘雾颗粒,在风速带动下产生较大的惯性力,在遇到由若干隔板和若干挡板组成的除雾降尘组件时,由直线运动改为顺着反向Z形隔板组成的拐弯而做曲线运动,碰撞到反向Z形隔板后,小颗粒不断碰撞聚集成集中的尘雾,并沿反向Z形隔板向上运动,到反向Z形隔板的拐点时遇到挡板,小颗粒最终聚集变为大颗粒尘雾,尘通过重力作用产生沉降,雾则向上排出,从而达到拦阻尘雾中尘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除雾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除雾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除雾降尘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烟囱1、水平地设置于烟囱1内的固定件2和由若干隔板和若干挡板组成的除雾降尘组件3;其中,两个固定件2间隔地连接在烟囱1内,若干个除雾降尘组件3平行且等间距地连接于两个固定件2之间,每两个除雾降尘组件3之间形成尘雾运动通道,固定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尘雾运动通道相对应的通道口,以使尘雾顺着所述尘雾运动通道运动,提高尘雾的分离量,提高除雾降尘的效率;除雾降尘组件3包括反向Z形隔板31和固定隔板32;反向Z形隔板31的两端连接有固定隔板32,固定隔板32连接在固定件2上且与固定件2相互垂直,两个挡板33分别连接在反向Z形隔板31的两个拐点处,挡板33向烟囱1下方倾斜,挡板设置在隔板连接的拐点处,在尘雾改变运动方向的时候增加阻力,以保证聚集更多的尘雾颗粒,达到可以分离出雾颗粒中的尘颗粒的效果;相邻两个反向Z形隔板的间距A为20-80mm;挡板的长度B为10-30mm,设置挡板的长度,有利于阻挡聚集变大的颗粒尘雾,也不妨碍雾的外排,增加了除雾降尘的分离比率;设定相邻两个反向Z形隔板的间距,以保证进入尘雾运动通道的尘雾最大化的实现除雾降尘的目的。反向Z形隔板31在两个拐点处形成角度相等的夹角α,优选地,夹角α为80-100度,以保证尘雾在向上运动遇到拐点时,拐点处的通道弯折角度一致,使两个反向Z形隔板之间形成更合理的弯曲的尘雾运动通道,有利于尘雾在与反向Z形隔板的碰撞中聚集变为大颗粒尘雾,并有利于阻挡大颗粒尘沉降,雾顺利外排;其中,固定隔板32与反向Z形隔板31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30度-140度,尘雾刚与反向Z形隔板碰撞,并改变运动方向,在这一阶段增加了尘雾与反向Z形隔板的接触时间,还避免了尘雾排出速度慢的问题;设置反向Z形隔板通过两次改变排放的尘雾的运动方向,增加尘雾聚集和碰撞的时间,尽可能地分离出外排的雾颗粒中的尘颗粒,挡板33的长度为所述尘雾运动通道的三分之一,有利于阻挡聚集变大的颗粒尘雾,也不妨碍雾的外排,增加了除雾降尘的分离比率。烟囱1与固定件2之间、固定件2与固定隔板32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以使烟囱、固定件、固定隔板之间结合程度高,或者固定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降尘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烟囱(1)、水平地设置于烟囱(1)内的固定件(2)和除雾降尘组件(3);其中,两个固定件(2)间隔地连接在烟囱(1)内,若干个除雾降尘组件(3)平行且等间距地连接于两个固定件(2)之间,每两个除雾降尘组件(3)之间形成尘雾运动通道,固定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尘雾运动通道相对应的通道口;除雾降尘组件(3)包括反向Z形隔板(31)和固定隔板(32);反向Z形隔板(31)的两端连接有固定隔板(32),固定隔板(32)连接在固定件(2)上且与固定件(2)相互垂直,反向Z形隔板(31)在两个拐点处形成角度相等的夹角α;在反向Z形隔板(31)的两个拐点处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向烟囱(1)下方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降尘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烟囱(1)、水平地设置于烟囱(1)内的固定件(2)和除雾降尘组件(3);其中,两个固定件(2)间隔地连接在烟囱(1)内,若干个除雾降尘组件(3)平行且等间距地连接于两个固定件(2)之间,每两个除雾降尘组件(3)之间形成尘雾运动通道,固定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尘雾运动通道相对应的通道口;除雾降尘组件(3)包括反向Z形隔板(31)和固定隔板(32);反向Z形隔板(31)的两端连接有固定隔板(32),固定隔板(32)连接在固定件(2)上且与固定件(2)相互垂直,反向Z形隔板(31)在两个拐点处形成角度相等的夹角α;在反向Z形隔板(31)的两个拐点处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向烟囱(1)下方倾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晓光,吕宇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