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酶抑制剂和美白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63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和美白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包括葛根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以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葛根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5%,所述薄荷提取物的加入量为45‑99.9%。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酪氨酶酶抑制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优异,且对人体无副作用。进一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的配方温和,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起到美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酪氨酸酶抑制剂和美白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和美白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妆品领域。
技术介绍
黑色素(Melanin)主要由人体皮肤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产生,它能减小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黑色素的含量及分布决定了皮肤的颜色。然而,黑色素在基底层的异常蓄积会造成色素沉着过度引起黑斑病、雀斑、老年斑等,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对黑色素生物合成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酪氨酸酶(tyrosinase)在黑色素生物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酪氨酸和多巴向黑色素转变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它的过量表达是导致色素沉着过度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断黑色素的生物合成反应链,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实现美白的效果。酪氨酸酶具有多种特征性催化活性,既可以作为酪氨酸羟化酶、多巴氧化酶,又可以作为5,6-二羟基吲哚氧化酶,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酪氨酸酶通过单酚酶活性将酪氨酸转化为多巴,通过二酚酶活性将多巴转化为多巴醌,是酪氨酸酶催化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限速步骤。一般认为,酪氨酸酶活性对皮肤黑色素沉积起着主要作用。而美白剂的作用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生成黑色素的氧化途径或者降低酪氨酸酶的表达,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现阶段,中草药因其天然药效温和且不良作和少而被广泛认同,从中了解到近年来崇尚自然,远离化学污染的理念。但是,现有的中草药美白祛斑制剂的效果欠佳,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差。因此,寻找开发高效且对人体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天然中草药皮肤美白祛斑制剂己成为目前化妆品领域的一个较被重视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中草药美白祛斑制剂的效果欠佳,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酪氨酶酶抑制剂。本专利技术的酪氨酶酶抑制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优异,且对人体无副作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美白修护霜,其配方温和,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起到美白的作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原料易于获取的美白修护霜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其包括:葛根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以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葛根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5%,所述薄荷提取物的加入量为45-99.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其中,所述葛根提取物和所述薄荷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0.9~75,优选为1:1~70,更优选为1:2~65,进一步优选为1:3~60,更进一步优选为1:4~55,再进一步优选为1:5~5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美白修护霜,其包括本专利技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以所述美白修护霜的总质量计,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加入量为0.01-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其中,所述美白修护霜还包括:保湿剂、油脂、增稠剂、乳化剂、pH调节剂、皮肤调理剂、舒敏剂和抗氧化剂;其中,以所述美白修护霜的总质量计,所述保湿剂的加入量为0.01-20%;所述油脂的加入量为10-30%;所述乳化剂的加入量为0.01-5%;所述增稠剂的加入量为0.02-1.8%;所述pH调节剂的加入量为0.01-1%;所述皮肤调理剂的加入量为0.01-5%;所述舒敏剂的加入量为0.01-5%;所述抗氧化剂的加入量为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其中,所述保湿剂包括双丙甘醇、二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甘油、泛醇、PEG/PPG-17/6共聚物、甜菜碱、甘油聚醚-26、甘油聚丙烯酸酯、透明质酸钠、海藻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油脂包括油醇芥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聚异丁烯、牛油果树果脂、棕榈酸乙基己酯、氢化聚癸烯、C20-24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C13-14异链烷烃、环己硅氧烷、C12-15醇苯甲酸酯、氢化大豆油、植物甾醇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其中,所述乳化剂包括PEG-10油菜籽甾醇、异硬脂醇聚醚-20、山梨坦异硬脂酸酯、月桂醇聚醚-7、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的复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其中,所述增稠剂包括黄原胶、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山嵛醇、聚丙烯酰胺、卡波姆、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和异十六烷和聚山梨醇酯-60的复合物、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其中,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氨甲基丙醇、精氨酸、柠檬酸、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抗氧化剂包括丁羟甲苯、番茄红素、生育酚、生育酚乙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其中,所述皮肤调理剂包括巨藻提取物、墨角藻提取物、水解胶原蛋白、绿藻提取物、尿囊素、乳酸杆菌/大豆发酵产物提取物、白果槲寄生叶提取物、白茅根提取物、β-葡聚糖、棕榈酰三肽-5、乙酰基六肽-8、仙人掌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舒敏剂包括北美金缕梅水、红没药醇、姜根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所述美白修护霜的各组分混合的步骤。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酪氨酶酶抑制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优异,且对人体无副作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的配方温和,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起到美白的作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美白修护霜的制备方法的操作简单,原料易于获取,且能够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5的葛根提取物的对数质量浓度-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关系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对比例6-10的薄荷提取物的对数质量浓度-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关系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7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对数质量浓度-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关系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7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中葛根提取物的含量与相互作用系数的关系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例1-7以及应用对比例1-3的黑色素变化率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器材和步骤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包括:葛根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以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葛根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5%,所述薄荷提取物的加入量为45-99.9%。本专利技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够很好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在化妆品中使用时,特别是在美白修复霜中使用时,具有优异的美白效果。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lBenth)的干燥根,甘葛藤又习称为粉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葛根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以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葛根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5%,所述薄荷提取物的加入量为45‑99.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葛根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以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葛根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5%,所述薄荷提取物的加入量为45-99.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葛根提取物和所述薄荷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0.9~75,优选为1:1~70,更优选为1:2~65,进一步优选为1:3~60,更进一步优选为1:4~55,再进一步优选为1:5~50。3.一种美白修护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以所述美白修护霜的总质量计,所述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加入量为0.01-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白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美白修护霜还包括:保湿剂、油脂、增稠剂、乳化剂、pH调节剂、皮肤调理剂、舒敏剂和抗氧化剂;其中,以所述美白修护霜的总质量计,所述保湿剂的加入量为0.01-20%;所述油脂的加入量为10-30%;所述乳化剂的加入量为0.01-5%;所述增稠剂的加入量为0.02-1.8%;所述pH调节剂的加入量为0.01-1%;所述皮肤调理剂的加入量为0.01-5%;所述舒敏剂的加入量为0.01-5%;所述抗氧化剂的加入量为0.0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美白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包括双丙甘醇、二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甘油、泛醇、PEG/PPG-17/6共聚物、甜菜碱、甘油聚醚-26、甘油聚丙烯酸酯、透明质酸钠、海藻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油脂包括油醇芥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聚异丁烯、牛油果树果脂、棕榈酸乙基己酯、氢化聚癸烯、C20-24烷基聚二甲基硅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登亮刘德海戴嘉彬江兰兰李华真林盛杰张伟杰张楚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能化妆品科研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联佳精细化工厂广东丹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