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544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胃管、与所述胃管的一端连接的三通阀、和分别与所述三通阀连接的鼻饲管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瓶;还包括泡沫块支架,所述泡沫块支架的中部设于与一侧贯通的三通阀卡槽;所述泡沫块支架的一侧上端设有鼻饲管孔,所述鼻饲管穿过鼻饲管孔,向下通过鼻饲管通道与所述三通阀卡槽中的三通阀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的另一侧上端设有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穿过引流管孔,向下通过引流管通道与所述三通阀卡槽中的三通阀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的下端设有胃管孔,所述胃管穿过所述胃管孔,向上通过胃管通道与所述三通阀卡槽中的三通阀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鼻饲就是把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通过胃管往患者胃中输注食物、水分和药物,通常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已进食的患者,以维持病人的营养治疗的技术。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目前临床上,同时需要鼻饲和胃部减压的患者,进行鼻饲和胃部减压的操作需要分别拔插才能连接各个功能导管与胃管,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提出了一种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具体结构如下: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胃管、与所述胃管的一端连接的三通阀、和分别与所述三通阀连接的鼻饲管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瓶;还包括泡沫块支架,所述泡沫块支架的中部设于与一侧贯通的三通阀卡槽;所述泡沫块支架的一侧上端设有鼻饲管孔,所述鼻饲管穿过鼻饲管孔,向下通过鼻饲管通道与所述三通阀卡槽中的三通阀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的另一侧上端设有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穿过引流管孔,向下通过引流管通道与所述三通阀卡槽中的三通阀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的下端设有胃管孔,所述胃管穿过所述胃管孔,向上通过胃管通道与所述三通阀卡槽中的三通阀连通。可选的,所述泡沫块支架的顶部中间设有盲孔;还包括金属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支撑臂,所述金属支撑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盲孔匹配的支杆。可选的,所述泡沫块支架的底端设有固定绑带。可选的,所述泡沫块支架的底端中部设有固定凹槽。在临床实践中,胃管、鼻饲管可以是同一种管路的不同称呼方式,本技术中,胃管和鼻饲管也是可以指代同一种管路,之所以对其区别称呼,目的在于胃管特指直接通往胃部的管路部分,鼻饲管特指直接连通营养液的管路部分。本技术可以是两根临床上所用的胃管或鼻饲管的完整管子,也可以是一根管子分割为两个部分。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以快捷完成进食和负压引流的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营养液瓶和负压引流瓶的固定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自身的固定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连接固定装置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连接固定装置的泡沫块支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连接固定装置的泡沫块支架的剖面图;图4为实施例2连接固定装置的泡沫块支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连接固定装置的泡沫块支架的金属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图的比例尺并不统一,为了观看清楚,各图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缩放。图中,胃管1、三通阀2、鼻饲管3、引流管4、泡沫块支架6、三通阀卡槽61、鼻饲管孔621、鼻饲管通道622、引流管孔623、引流管通道624、胃管通道626、盲孔627、支撑臂628、支杆629。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胃管1、与所述胃管1的一端连接的三通阀2、和分别与所述三通阀2连接的鼻饲管3和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瓶;结合图2、图3所示,还包括泡沫块支架6,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中部设于与一侧贯通的三通阀卡槽61;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一侧上端设有鼻饲管孔621,所述鼻饲管3穿过鼻饲管孔621,向下通过鼻饲管通道622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另一侧上端设有引流管孔623,所述引流管4穿过引流管孔623,向下通过引流管通道624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下端设有胃管孔,所述胃管1穿过所述胃管孔,向上通过胃管通道626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管路部分和支架部分。支架部分对管路部分的各个部件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胃管一端与三通阀连接,向下穿过胃管通道,经胃管孔露出于支架,另一端直通胃部。引流管一端与三通阀连接,向上穿过引流管通道,经引流管孔露出于支架,另一端连接引流瓶。鼻饲管一端与三通阀连接,向上穿过鼻饲管通道,经鼻饲管孔露出于支架,另一端连接营养液瓶。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使用时,可以切换三通阀,使得胃管与鼻饲管连通,从而进行补充营养;或者胃管与引流瓶连通,从而进行负压引流。进行这两种操作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从胃管上拔下鼻饲管或引流瓶。另外,在泡沫块上设置管路,可以很好的对管路进行限位,防止缠绕和拉扯。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以快捷完成进食和负压引流的各自的操作和操作之间的切换。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图5所示,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顶部中间设有盲孔627;还包括金属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支撑臂628,所述金属支撑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盲孔627匹配的支杆629。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还在泡沫块支架上设置了支撑杆,营养液瓶和负压引流瓶可以悬挂在支撑臂上,不在需要额外的支撑,可以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还提供了营养液瓶和负压引流瓶的固定装置。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底端设有固定绑带。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还包括自身的固定装置,可以放置在病床上或者可以通过固定绑带固定在患者的头部,方便进行进食和负压引流操作。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底端中部设有固定凹槽。本实施的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是实施例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把头部嵌入固定凹槽而佩戴在患者头上。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与所述胃管(1)的一端连接的三通阀(2)、和分别与所述三通阀(2)连接的鼻饲管(3)和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瓶;还包括泡沫块支架(6),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中部设于与一侧贯通的三通阀卡槽(61);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一侧上端设有鼻饲管孔(621),所述鼻饲管(3)穿过鼻饲管孔(621),向下通过鼻饲管通道(622)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另一侧上端设有引流管孔(623),所述引流管(4)穿过引流管孔(623),向下通过引流管通道(624)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下端设有胃管孔,所述胃管(1)穿过所述胃管孔,向上通过胃管通道(626)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胃管、鼻饲管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与所述胃管(1)的一端连接的三通阀(2)、和分别与所述三通阀(2)连接的鼻饲管(3)和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瓶;还包括泡沫块支架(6),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中部设于与一侧贯通的三通阀卡槽(61);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一侧上端设有鼻饲管孔(621),所述鼻饲管(3)穿过鼻饲管孔(621),向下通过鼻饲管通道(622)与所述三通阀卡槽(61)中的三通阀(2)连通;所述泡沫块支架(6)的另一侧上端设有引流管孔(623),所述引流管(4)穿过引流管孔(623),向下通过引流管通道(624)与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