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为:通过消毒清洗、花序丛生芽诱导及其增殖(培养和继代培养)、对丛生芽的生根诱导、生根苗的移栽炼苗获得白鹤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培育性状稳定、生长一致的白鹤芋组培苗,选取生长旺盛的试管苗在草炭土或草炭土:蛭石=4:1中进行驯苗,试管苗成活率为98%且长势良好,为工厂化生产节约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属于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
技术介绍
白鹤芋(学名:SpathiphyllumkochiiEngl.&K.Krause)天南星科白鹤芋属植物,是近些年室内栽培观赏植物;种类多样,以观赏叶片和花序为主。由于白鹤芋花粉退化不易结籽需要人工进行授粉;而白鹤芋常规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繁殖速度慢周期长不适宜规模化生产育苗。迄今为止,白鹤芋组织培养有很大的突破,现有的技术主要通过叶片和茎尖等进行扩繁以及研究花序的胚状体和研究肉穗花序的萌发均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未记载对白鹤芋花序的培养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花序,于初夏早8点至早10点采集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且幼嫩的母株花序,长不超过2cm,对花序进行清洗消毒;(2)将每个花序用刀片平均切成4份,诱导培养基为MS,MS诱导培养基添加6-BA、KT、NAA、琼脂和蔗糖,培养条件为暗培养,温度为25±2℃,继代培养在原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条件在光条件下进行,光照强度2000lux,16h/d,温度为25±2℃;(3)待花序丛生芽生长良好,分化芽高长至2cm以上即可切下生根,以1/2MS为基本生根培养基,加入生长素IBA浓度0.5mg/L,添加蔗糖浓度20g/L;(4)移栽驯苗选取生长良好叶片翠绿的生根苗,移栽的基质均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基质为100%草炭土或草炭土:蛭石=4:1,驯苗初期先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移到室内培养架上过渡一周后,打开封口膜驯苗一周以上,真菌在培养瓶中大量滋生之前对试管苗进行移栽驯化,每天早晚对试管苗叶片进行喷水。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清洗消毒:加入4滴洗洁精清洗后在自来水下冲洗半小时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经75%酒精处理30s,0.1%HgCl2处理6min。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6-BA、KT、NAA、琼脂和蔗糖的量分别为3mg/L、0.5mg/L、0.1mg/L、6g/L和30g/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以白鹤芋的花序为外植体,通过消毒清洗、花序丛生芽诱导及其增殖(培养和继代培养)、对丛生芽的生根诱导、生根苗的移栽炼苗获得白鹤芋,能够获得培育性状稳定、生长一致的白鹤芋组培苗,培养和继代培养的MS培养基中添加6-BA3mg/L、KT0.5mg/L、NAA0.1mg/L、琼脂6g/L和蔗糖30g/L,花序萌发率达89%,在原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分化,分化丛生芽数最高可达20余株,在生根阶段,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mg/LIBA,20g/L为适宜丛生芽生根培养基;选取生长旺盛的试管苗移栽至100%草炭土或草炭土:蛭石=4:1中进行驯苗,试管苗成活率均为98%以上且长势良好,为工厂化生产节约成本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实施例1: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花序,于初夏早8点至早10点采集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且幼嫩的母株花序,长不超过2cm,对花序进行清洗消毒;(2)将每个花序用刀片平均切成4份,诱导培养基为MS,MS诱导培养基添加6-BA、KT、NAA、琼脂和蔗糖,培养条件为暗培养,温度为25±2℃,继代培养在原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条件在光条件下进行,光照强度2000lux,16h/d,温度为25±2℃;(3)待花序丛生芽生长良好,分化芽高长至2cm以上即可切下生根,以1/2MS为基本生根培养基,加入生长素IBA浓度0.5mg/L,添加蔗糖浓度20g/L;(4)移栽驯苗选取生长良好叶片翠绿的生根苗,移栽的基质均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基质为草炭土或草炭土与蛭石,草炭土:蛭石=4:1,驯苗初期先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移到室内培养架上过渡一周后,打开封口膜驯苗一周以上,真菌在培养瓶中大量滋生之前对试管苗进行移栽驯化,每天早晚对试管苗叶片进行喷水。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清洗消毒:加入4滴洗洁精清洗后在自来水下冲洗半小时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经75%酒精处理30s,0.1%HgCl2处理6min。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6-BA、KT、NAA、琼脂和蔗糖的量分别为3mg/L、0.5mg/L、0.1mg/L、6g/L和30g/L。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进行如下实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及处理试验材料取自内蒙古赤峰市天鑫花卉繁育基地12号白鹤芋培育大棚,采集花序最好季节为初夏,采集时间为早上8点-10点。采集花序的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且幼嫩花序长不超过2cm为宜。带回实验室清洗,然后加入4滴洗洁精清洗后在自来水下冲洗半小时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经75%酒精处理30s,0.1%HgCl2处理6min。1.2花序丛生芽诱导及其增殖将每个花序用刀片平均切成4份,诱导培养基为MS;其中培养基中添加6-BA(1.0mg/L、2.0mg/L、3.0mg/L)、KT(0.5mg/L)和NAA(0.1mg/L、0.5mg/L),重复实验3次,每组接种10瓶,每瓶接种2个外植体。培养条件为暗培养,继代培养在原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条件在光条件下进行。1.3不同蔗糖浓度对丛生芽的生根诱导待花序丛生芽生长良好,分化芽高长至2cm以上即可切下生根。以1/2MS为基本生根培养基,加入生长素IBA浓度0.5mg/L,添加不同的蔗糖浓度20g/L、30g/L、40g/L和50g/L;10d~20d观察分化芽的生根情况及其苗的长势情况。1.4不同基质下对生根苗的移栽炼苗移栽驯苗选取生长良好叶片翠绿的生根苗,移栽的基质均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基质为100%草炭土或草炭土:蛭石=4:1,每组驯苗300株。驯苗初期先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移到室内培养架上过渡一周后,打开封口膜驯苗一周以上,真菌在培养瓶中大量滋生之前对试管苗进行移栽驯化。每天早晚对试管苗叶片进行喷水以防叶片干枯。1.5培养条件暗培养条件:温度为25±2℃;光照培养为:光照强度2000lux,16h/d,温度为25±2℃。培养基中均添加蔗糖30g/L,琼脂6g/L。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激素组合对花序丛生芽诱导的影响花序接种至培养基中培养第10天表面开始膨大有突起;培养第21天时,花序表面明显变大且有分化迹象,此时将培养瓶转移至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光培养;光培养第7天白色花序变为绿色且有小部分小苗从花序上分化出来;培养到第40天时分化的小苗叶片张开生长良好,此时培养基养分消耗较多需进行继代培养;培养至49天,小苗陆续从花序团的基部分化;当培养时间超过60天以后,丛生芽占据整个培养瓶,最多可高达20余株。然而从表1可以得出:随着6-BA浓度的增加,丛生芽诱导率随之增加,丛生芽增殖数也在增加(如表1);当6-BA浓度为3.0mg/L,NAA浓度为0.1mg/L时,丛生芽诱导率可达89%作为花序诱导丛生芽培养基。表1不同激素组合对花序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分别代表显著水平(P<0.05)。2.2不同蔗糖浓度对丛生芽生根的影响将生长良好的丛生芽切下接种至不同蔗糖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中,丛生芽在生根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花序,于初夏早8点至早10点采集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且幼嫩的母株花序,长不超过2cm,对花序进行清洗消毒;(2)将每个花序用刀片平均切成4份,诱导培养基为MS, MS诱导培养基添加6‑BA、KT、NAA、琼脂和蔗糖,培养条件为暗培养,温度为25±2℃,继代培养在原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条件在光条件下进行,光照强度2000lux,16h/d,温度为25±2℃;(3)待花序丛生芽生长良好,分化芽高长至2cm以上即可切下生根,以1/2MS为基本生根培养基,加入生长素IBA浓度0.5mg/L,添加蔗糖浓度20g/L;(4)移栽驯苗选取生长良好叶片翠绿的生根苗,移栽的基质均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基质为100%草炭土或草炭土:蛭石=4:1,驯苗初期先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移到室内培养架上过渡一周后,打开封口膜驯苗一周以上,每天早晚对试管苗叶片进行喷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鹤芋花序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花序,于初夏早8点至早10点采集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且幼嫩的母株花序,长不超过2cm,对花序进行清洗消毒;(2)将每个花序用刀片平均切成4份,诱导培养基为MS,MS诱导培养基添加6-BA、KT、NAA、琼脂和蔗糖,培养条件为暗培养,温度为25±2℃,继代培养在原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条件在光条件下进行,光照强度2000lux,16h/d,温度为25±2℃;(3)待花序丛生芽生长良好,分化芽高长至2cm以上即可切下生根,以1/2MS为基本生根培养基,加入生长素IBA浓度0.5mg/L,添加蔗糖浓度20g/L;(4)移栽驯苗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高殷,王晓,邹薇薇,魏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