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922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包括基座,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铰链和右铰链,左铰链和右铰链上分别铰链连接有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上部连接有顶棚,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基座中间位置设置有营养液腔,顶板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腔,支撑腔内部设置有抽液泵,抽液泵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抽液管下端设置在营养液腔内部,抽液泵上部连接有第一供液管。该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幼苗进行供液,更好地针对大棚种植进行育苗处理,改善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已经成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菜需要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季节蔬菜栽培育苗是生产的重要环节,育苗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蔬菜的早熟性、丰产性及经济效益。为了在大棚中同时培育更多的幼苗,大棚内大都采用无土栽培,无法提供幼苗需要的种营养元素。因此,需要为幼苗提供营养液,提供各种营养元素和水分供幼苗吸收,使幼苗能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改善农业大棚使用效果,方便根据需要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包括基座,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铰链和右铰链,左铰链和右铰链上分别铰链连接有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上部连接有顶棚,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基座中间位置设置有营养液腔,顶板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腔,支撑腔内部设置有抽液泵,抽液泵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抽液管下端设置在营养液腔内部,抽液泵上部连接有第一供液管,第一供液管上部连接有第二供液管,第二供液管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供液管,顶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供液腔和右供液腔,左供液腔左侧和右供液腔右侧分别连接有第四供液管和第五供液管,第四供液管左侧和第五供液管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出液腔和右出液腔,左出液腔右侧连接有多个左出液管,左出液管下部均连接有多个左喷雾管,右出液腔左侧连接有多个右出液管,右出液管下部连接有多个右喷雾管。进一步地,左支撑架右侧上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腔,右支撑架左侧上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腔,育苗腔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培养腔。进一步地,顶板上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下部相连接。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幼苗进行供液,更好地针对大棚种植进行育苗处理,改善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左侧棚体;2、第一培养腔;3、左铰链;4、左支撑架;5、第二支撑板;6、基座;7、左喷雾管;8、抽液管;9、右供液腔;10、第五供液管;11、顶板;12、支撑腔;13、抽液泵;14、第三支撑板;15、第二培养腔;16、右出液腔;17、右支撑架;18、右侧棚体;19、第一支撑板;20、第三培养腔;21、左出液管;22、右喷雾管;23、右出液管;24、左出液腔;25、第四供液管;26、左供液腔;27、顶棚;28、第二供液管;29、支撑柱;30、第三供液管;31、第一供液管;32、营养液腔;33、育苗腔;34、右铰链;35、第四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的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包括基座6,基座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铰链3和右铰链34,左铰链3和右铰链34上分别铰链连接有左侧棚体1和右侧棚体18,左侧棚体1和右侧棚体18上部连接有顶棚27,基座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架4和右支撑架17,左支撑架4和右支撑架17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11,左支撑架4和右支撑架17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33;基座6中间位置设置有营养液腔32,顶板11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腔12,支撑腔12内部设置有抽液泵13,抽液泵13下部连接有抽液管8,抽液管8下端设置在营养液腔32内部,抽液泵13上部连接有第一供液管31,第一供液管31上部连接有第二供液管28,第二供液管28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供液管30,顶板11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供液腔26和右供液腔9,左供液腔26左侧和右供液腔9右侧分别连接有第四供液管25和第五供液管10,第四供液管25左侧和第五供液管10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出液腔24和右出液腔16,左出液腔24右侧连接有多个左出液管21,左出液管21下部均连接有多个左喷雾管7,右出液腔16左侧连接有多个右出液管23,右出液管23下部连接有多个右喷雾管22。左支撑架4右侧上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9和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19和第二支撑板5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腔2,右支撑架17左侧上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4和第四支撑板35,第三支撑板14和第四支撑板35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腔15,育苗腔33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培养腔20。顶板11上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9,支撑柱29顶端与27下部相连接。该专利技术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培养腔2、第二培养腔15和第三培养腔20中培养幼苗。利用营养液腔32对营养液进行储存,需要进行供液时,启动抽液泵13,将营养液腔32中的营养液抽入抽液管8。营养液从第一供液管31进入第二供液管28,再从第三供液管30流出,落入下方的左供液腔26和右供液腔9中。左供液腔26和右供液腔9中的营养液分别从第四供液管25和第五供液管10进入左出液腔24和右出液腔16,再进入左出液管21和右出液管23,最后从左喷雾管7和右喷雾管22下端呈雾状喷出,喷洒在下方第一培养腔2、第二培养腔15和第三培养腔20内的幼苗上,为幼苗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元素,使幼苗能茁壮成长。左侧棚体1、右侧棚体18和顶棚27将育苗腔33封闭,从而更好地控制育苗腔33内的温度,将育苗腔33中的温度调节到适宜幼苗生长的范围内。阳光可以透过左侧棚体1、右侧棚体18和顶棚27照射到育苗腔33内,使幼苗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为幼苗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铰链和右铰链,所述左铰链和右铰链上分别铰链连接有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所述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上部连接有顶棚,所述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所述基座中间位置设置有营养液腔,所述顶板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内部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下端设置在营养液腔内部,所述抽液泵上部连接有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一供液管上部连接有第二供液管,所述第二供液管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供液管,所述顶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供液腔和右供液腔,所述左供液腔左侧和右供液腔右侧分别连接有第四供液管和第五供液管,所述第四供液管左侧和第五供液管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出液腔和右出液腔,所述左出液腔右侧连接有多个左出液管,所述左出液管下部均连接有多个左喷雾管,所述右出液腔左侧连接有多个右出液管,所述右出液管下部连接有多个右喷雾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大棚智能化育苗供液处理系统,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铰链和右铰链,所述左铰链和右铰链上分别铰链连接有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所述左侧棚体和右侧棚体上部连接有顶棚,所述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所述基座中间位置设置有营养液腔,所述顶板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内部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下端设置在营养液腔内部,所述抽液泵上部连接有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一供液管上部连接有第二供液管,所述第二供液管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供液管,所述顶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供液腔和右供液腔,所述左供液腔左侧和右供液腔右侧分别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旋
申请(专利权)人:武宣县新汇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