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风导防水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88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置风导防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转轴2、集电环3转子4、电刷5、扇叶6、定子7,所述电机壳体1内置有转轴2,转轴2贯穿集电环3、扇叶6和转子4,扇叶6设置在集电环3和转子4之间的转轴2上。在电机内部增加一个扇叶,利用电机转轴的转动来让扇叶转动,在电机壳体内形成流动气体,一旦在定子和转子上产生热就会被流动的空气带走,壳体内高速流动的空气会自然降温,从而达到电机散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风导防水电机
本技术属于机电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内置风导防水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在散热问题上大多采用加开散热孔或加装导热板的方式来进行散热,但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弊端,开散热孔会影响到电机的防水性能,无法防水,在电机上加装散热板就增大了电机的体积,整体占用空间就很大;对于防水电机在这种密闭的电机电机壳体内其散热问题是不能忽视的,这就需要一种在电机内部解决其散热问题的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置风导防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转轴、集电环、转子、电刷、扇叶、定子,所述电机壳体内置有转轴,转轴贯穿集电环、扇叶和转子,扇叶设置在集电环和转子之间的转轴上。所述扇叶为至片叶片组成。所述扇叶固定在转轴上。所述集电环的上方设置电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机内部增加一个扇叶,利用电机转轴的转动来让扇叶转动,在电机壳体内形成流动气体,一旦在定子和转子上产生热就会被流动的空气带走,壳体内高速流动的空气会自然降温,从而达到电机散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机壳体1、定子2、转子3、后盖4、轴承5、转轴6、集电环7、铁环8、汝铁硼磁片9、电磁铁10、弹簧11、刷盒12、电源线13、电刷14。具体实施方式内置风导防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转轴2、集电环3、转子4、电刷5、扇叶6、定子7,所述电机壳体1内置有转轴2,转轴2贯穿集电环3、扇叶6和转子4,扇叶6设置在集电环3和转子4之间的转轴2上。所述扇叶6为3至5片叶片组成。所述扇叶6固定在转轴2上。所述集电环3的上方设置电刷5。在电机内部增加一个扇叶,利用电机转轴的转动来让扇叶转动,在电机壳体内形成流动气体,一旦在定子和转子上产生热就会被流动的空气带走,壳体内高速流动的空气会自然降温,从而达到防水电机自散热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置风导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1)、转轴(2)、集电环(3)、转子(4)、电刷(5)、扇叶(6)和定子(7),所述电机壳体(1)内置有转轴(2),转轴(2)贯穿集电环(3)、扇叶(6)和转子(4),扇叶(6)设置在集电环(3)和转子(4)之间的转轴(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风导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1)、转轴(2)、集电环(3)、转子(4)、电刷(5)、扇叶(6)和定子(7),所述电机壳体(1)内置有转轴(2),转轴(2)贯穿集电环(3)、扇叶(6)和转子(4),扇叶(6)设置在集电环(3)和转子(4)之间的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鸿图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