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外壳及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831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外壳及电源连接器,连接器外壳包括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第一连接壳包括第一握持体和第一安装体,第二连接壳包括第二握持体和第二安装体;第一安装体包括第一插接柱和第一导向块,第一插接柱上设有第一导向条,第一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安装体包括第二导向块和第二插接柱,第二插接柱上设有第二导向条,第二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上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一插接柱插在第二插接槽内,第一导向条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第二插接柱插在第一插接槽内,第二导向条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这样可以轻松地将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扣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外壳及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外壳及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连接器,其一般包括电流连接壳体和信号线连接壳体,通过电流连接壳体和信号线连接壳体的设置可以供公端子和母端子等组装和配合。其中,电源连接器在使用时,需将安装有公端子的电流连接壳体和安装有母端子的信号线连接壳体相插接配合形成电性连接,但是现有技术的电流连接壳体和信号线连接壳体插接配合一般是在其中一壳体上设有凹槽结构以及在另一壳体上设置凸柱结构,通过凹槽结构与凸柱结构的配合实现。然而,凹槽结构与凸柱结构在插接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公差的存在而导致插接不顺畅,凹槽结构与凸柱结构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够完成插接,并且,后期的拆卸也较为困难,导致其使用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源连接器的电流连接壳体和信号线连接壳体插接不顺畅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外壳,包括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包括第一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体一端的第一安装体,所述第二连接壳包括第二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体一端的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插接柱的侧部设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条平行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二插接柱和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插接柱的侧部设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条平行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接柱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插接柱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二导向条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柱的上部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插接柱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插接区域,所述第二插接柱的上部开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二插接柱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缺口,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相互连通形成第二插接区域,所述第一导向块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区域内,所述第二导向块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区域内。优选地,所述第二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高度,所述第四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宽度相等且等于28mm。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壳与所述第二连接壳的高度相等且等于42mm。优选地,所述第一握持体上设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握持体上设有第二抵接槽,所述第二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槽内,所述第二凸块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握持体的两侧部和所述第二握持体的两侧部均设有握手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连接器外壳,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相互扣接时,用户可以一手握着第一握持体,另一手握着第二握持体,使得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相对,然后两手分别推动第一握持体和第二握持体将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相互扣接,在扣接的过程中,第一插接柱插设于第二插接槽内,第二插接柱插设于第一插接槽内,这样便可以使得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之间不需要进行细致的对位进行插接,有效地解决了小部件之间因装配公差对插困难的问题,使用方便;而且在将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相互插接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条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第二导向条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使得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之间插接更加顺畅,用户体验好。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外壳,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包括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组件包括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均安装在在所述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一安装体和所述第二安装体相互扣接,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相互配合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相互配合并电性连接。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由于使用有上述的连接器外壳,通过先将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安装在第一插接槽内,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安装在第二插接槽内,然后将第一安装体与第二安装体对接时,设置在第一安装体上两侧的导柱与设置在第二安装体上两侧的导槽相互对接,这样第一安装体便在导槽的引导下,可以轻松、快捷地扣接在第二安装体上,使得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对应地配合形成电性连接,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对应地配合形成电性连接,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优选地,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倒钩,第一负极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倒钩,第二正极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第三倒钩,第二负极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第四倒钩,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的第二端和第二正极端子的第二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三倒钩扣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的第二端和第二负极端子的第二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倒钩和所述第四倒钩扣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槽内和所述第二插接槽内均设有一个弹性片,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之间通过所述弹性片扣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之间通过所述弹性片扣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第一连接壳11—第一握持体12—第一安装体13—第一插接槽14—第一插接区域15—第一抵接槽16—第一凸块20—第二连接壳21—第二握持体22—第二安装体23—第二插接槽24—第二插接区域25—第二抵接槽26—第二凸块30—正极组件31—第一正极端子32—第二正极端子40—负极组件41—第一负极端子42—第二负极端子50—弹性片60—握手槽121—第一插接柱122—第一导向块141—第一缺口142—第二缺口221—第二导向块222—第二插接柱311—第一倒钩411—第二倒钩1211—第一导向槽1221—第一导向条2211—第二导向槽2221—第二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包括第一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体一端的第一安装体,所述第二连接壳包括第二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体一端的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插接柱的侧部设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条平行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二导向块和第二插接柱,所述第二插接柱的侧部设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条平行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接柱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插接柱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二导向条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包括第一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体一端的第一安装体,所述第二连接壳包括第二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体一端的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插接柱的侧部设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条平行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二导向块和第二插接柱,所述第二插接柱的侧部设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条平行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接柱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插接柱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二导向条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柱的上部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插接柱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插接区域,所述第二插接柱的上部开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二插接柱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缺口,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相互连通形成第二插接区域,所述第一导向块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区域内,所述第二导向块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高度,所述第四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宽度相等且等于2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与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桂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达电力连接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