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52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和炉门,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并与炉门连接,连接口的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与炉门呈一体成型的连接圈,连接圈设置有与连接口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炉门通过固定铰链与两个相同的连接弯杆连接,并且连接弯杆的尾部设置有移动支座,炉体的外圆周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与设置在炉体底部的主动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炉门与炉体采用了螺纹连接的形式,提高了两者在接合界面的密封性,并且炉门与炉体开启和关闭的动作由电机驱动,电机按传动路线依次驱动主动轮、从动轮、移动座和炉门,伸缩杆在炉门转动的过程中自动伸长,设计合理且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封真空烧结炉
本技术属于金刚石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高密封真空烧结炉。
技术介绍
热压烧结是金刚石粉末成型的最重要的工序之一,而真空烧结炉就是一种常用的先进热处理设备,可以进行金属材料和工件的真空加热、淬火、回火、退火、渗碳、渗氮、加压气淬等各种热处理,真空热处理过程能使被处理材料和工件性能显著提高,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一台真正合格的真空炉主要以工作真空度、极限真空度、抽气速率比、炉室漏气率、加热功率、温度均匀性做为基本参考。目前,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炉门、机组系统、真空系统、充气放气系统、气动装置、加热及保温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柜;其中,炉门是一个罩体式的结构,且需要不断地开启关闭,自然地,炉门与炉体的连接处往往成为真空度最差的地方,而大多数的炉门是通过一个具有弯度的门页枢接在炉体的圆筒结构的一端,而且炉门与炉体接触的一面为凸台形状的结构(凸台上设置有钼带加热层),这种炉门在涉及到真空密封功能时,一方面是靠凸台来实现,一方面是通过炉门与炉体之间的垫圈来实现,密封形式比较单一,尤其是在一些烧结炉中还会用到氢气作为保护气,为了防止气体泄漏造成危险,真空烧结炉的密封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真空烧结炉的炉门与炉体在连接位置的真空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炉门、真空系统、充气放气系统、气动装置、加热及保温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柜,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并与炉门连接,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圆周与连接口的内径相配合,所述连接口的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与炉门呈一体成型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炉门的远离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固定铰链,所述固定铰链与两个相同的连接弯杆连接,所述连接弯杆的尾部为伸缩杆,所述连接弯杆的尾部铰接有移动支座,所述移动支座的后端与设置在炉体的外圆周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与设置在炉体的下方的主动轮啮合,所述主动轮由电机驱动。作为优选,所述炉体的外圆周设置有用来安装从动轮的安装套圈,所述安装套圈和从动轮之间采用脂润滑。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支座与从动轮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将炉门与炉体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大大提高了两者在接合界面的密封性;利用电机驱动从动轮带动移动座绕炉体中心轴线做圆周运动,移动座带动炉门旋转的同时伸缩杆自动伸长,使得炉门可以顺利与炉体分离,而且炉门以移动座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转动即可彻底打开整个炉膛。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的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的轴测图;以上各图中,1、支架;2、炉体;21、连接口;3、炉门;31、凸台;32、连接圈;4、连接弯杆;5、移动支座;6、从动轮;7、主动轮;8、电机;9、安装套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连接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2、炉门3、真空系统、充气放气系统、气动装置、加热及保温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柜,所述炉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所述炉体2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21并与炉门连接,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凸台31,所述凸台31的外圆周与连接口21的内径相配合;其中,支架、真空系统、充气放气系统、气动装置、加热及保温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柜在现有真空烧结炉技术中的应用比较成熟,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重点是对炉体连接口和炉门的连接结构提出的改进,将炉门和炉体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而且针对这一改进提出能够顺利开门、闭门的相关结构。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炉体前端的连接口21的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画出),所述炉门3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与炉门呈一体成型的连接圈32,所述连接圈32设置有内螺纹,相当于在罩形的炉门的前端加了一个内径较大的内螺纹管,这样的话,炉门3和连接口21就成了螺纹连接的形式,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较现有技术中的翻盖形式的密封性更高,稳定性更好。为了能够实现炉门的启闭功能,本技术提供的炉门的远离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固定铰链,所述固定铰链与两个相同的连接弯杆4连接,所述连接弯杆4的尾部为伸缩杆,所述连接弯杆4的尾部设置有移动支座5,所述移动支座5的后端与设置在炉体2的外圆周的从动轮6连接,所述移动支座5与从动轮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6与设置在炉体2的下方的主动轮7啮合,所述主动轮7由电机8驱动。其中,所述连接弯杆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移动支座5上和固定铰链上,可以将炉门3翻开,这一点与现有技术中炉门翻开的动作相同;有一点最大的不同是,本技术由于对炉门3采用了螺纹连接的形式,所述炉门3必须具备轴向运动的功能才能完成开门的第一步或关门的第二步,因此,将连接弯杆4的尾部设置成伸缩杆,移动支座可以随从动轮同步运动,当从动轮运动的过程中,连接弯杆充当机械手将炉门转动旋出或旋紧,炉门3产生一个轴向位移,这个轴向位移的间接体现在伸缩杆的伸缩位移上,从而保证炉门开启和关闭动作的完成。进一步地,为了减少从动轮7与炉体2的摩擦,本技术提供的炉体2的外圆周设置有用来安装从动轮6的安装套圈9,所述安装套圈9和从动轮6之间采用脂润滑,脂润滑能够在从动轮6和安装套圈9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保持原来的形状,不致受重力作用而流失,也不会在垂直的表面上滑落和从缝隙处滴漏出去,此特点对于炉门停停开开的工作状态以及安装套圈与从动轮为敞开式的结构特别适用,而且结构设计相当简单。需要说明的是,必要的时候可以安装一个齿轮盒将从动轮和主动轮置于其中,但是需要在齿轮盒上设置供连接柱做圆周运动的环槽,因为连接柱需要带动移动座与从动轮座同步转动。当然,也可以将从动轮和炉体之间采用轴承的结构设计,这样来确保从动轮可以转动,此类的结构设计很多,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详细描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炉门、真空系统、充气放气系统、气动装置、加热及保温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柜,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并与炉门连接,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圆周与连接口的内径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的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与炉门呈一体成型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炉门的远离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固定铰链,所述固定铰链与两个相同的连接弯杆连接,所述连接弯杆的尾部为伸缩杆,所述连接弯杆的尾部铰接有移动支座,所述移动支座的后端与设置在炉体的外圆周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与设置在炉体的下方的主动轮啮合,所述主动轮由电机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密封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炉门、真空系统、充气放气系统、气动装置、加热及保温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柜,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并与炉门连接,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圆周与连接口的内径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的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炉门的贴近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与炉门呈一体成型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炉门的远离连接口的一面设置有固定铰链,所述固定铰链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锋郭电英蔡立超曾祥云秦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聊城君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