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12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在柱塞滑靴的滑动面和滑靴盘的滑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多个凹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滑动面形成有多个凹坑,从而在减少发生流体动压效果引起的柱塞滑靴的倾斜现象而减少粘着磨耗同时,使摩擦引发的颗粒能够被捕获于凹坑的内部,因而减少研磨磨耗;随着凹坑的形成减少柱塞滑靴的倾斜现象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凹坑的垂直截面形状具有垂直壁,从而使流体动压效果最大化的;以及除了密封带外还追加形成有辅助带,密封带的底面和辅助带的底面形成滑动面,从而显著减少滑动面的磨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液压柱塞泵的柱塞滑靴及滑靴盘。
技术介绍
尤其与通过电动机的电动力传递装置相比,液压装置具有能够以小型的装置产生较大的力、易于防止过负荷、能够进行准确的力调整、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等优点。此外,液压装置因具有无级变速简单、工作顺畅、振动少等诸多优点,在工业现场等以多种形态广为使用。其中,在液压装置中,液压柱塞泵尤其因效率高、压力范围和转速范围等广、驾驶特性有利,在多种领域被广为运用。然而,在液压装置中,液压柱塞泵尤其因部件的价格高昂,用于减少工作时的磨耗来提高耐久性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尤其,在液压柱塞泵中,在柱塞滑靴与滑靴盘的滑动面发生较多摩擦,为提高柱塞滑靴和滑靴盘的耐久性,减少发生在滑动面的摩擦较为重要。当柱塞滑靴在滑靴盘上滑动时所引发的磨耗大体有粘着磨耗和研磨磨耗。就粘着磨耗而言,如图1所图示,当柱塞滑靴1在滑靴盘3上旋转时,因离心力发生以移动方向为基准柱塞滑靴1的后方翘起的倾斜现象,而因该倾斜现象,随着柱塞滑靴1的前方下端角落2与滑靴盘3接触发生粘着磨耗。此外,由于这样的倾斜现象,存在柱塞滑靴1的后方侧的油膜厚度增加,因而液压油(润滑油)将脱离滑动面而导致系统的效率下降的问题。就研磨磨耗而言,在柱塞滑靴与滑靴盘的相对运动时因摩擦而发生的颗粒导致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滑动面受损。由于这样的粘着磨耗和研磨磨耗降低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耐久性,因而有必要同时预防这些磨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防止发生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滑动面的粘着磨耗和研磨磨耗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上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为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在柱塞滑靴的滑动面和滑靴盘的滑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多个凹坑。此时,所述多个凹坑的孔距可以为400μm至900μm。此外,所述多个凹坑的直径可以为100μm至300μm。此外,所述多个凹坑的深度可以为10μm至50μm。此外,在所述滑动面的整体面积中所述凹坑所占的面积可以为3%以上。此外,所述多个凹坑的垂直截面可以具有垂直壁。此外,在所述柱塞滑靴的底面可以形成有:密封带,其配置于半径方向最外侧;以及辅助带,其形成于与所述密封带相同的高度,且间隔而配置于所述密封带的半径方向内侧,从而所述密封带和所述辅助带的底面形成滑动面。此外,所述辅助带可以包括第一辅助带、第二辅助带以及第三辅助带,所述第一辅助带、第二辅助带以及第三辅助带是直径不同的同心圆形状,且由半径方向内侧向外侧依次间隔而配置。此外,可以在所述第一辅助带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辅助带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液压油路,在所述第二辅助带的外周面与第三辅助带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液压油路,在所述第三辅助带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带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三液压油路,所述第一液压油路通过第一通道与形成于所述柱塞滑靴的底面的液压油供应口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油路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压油路连通,所述第三液压油路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液压油路连通。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滑动面形成有多个凹坑,从而在减少发生流体动压效果引起的柱塞滑靴的倾斜现象而减少粘着磨耗同时,使摩擦引发的颗粒能够被捕获于凹坑的内部,因而具有减少研磨磨耗的效果。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具有随着凹坑的形成减少柱塞滑靴的倾斜现象而提高系统的效率的效果。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凹坑的垂直截面形状具有垂直壁,从而具有使流体动压效果最大化的效果。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除了密封带外还追加形成有辅助带,密封带的底面和辅助带的底面形成滑动面,从而具有显著减少滑动面的磨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以往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工作状态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的底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滑靴盘的立体图。图5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凹坑的一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图6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凹坑的另一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图7是示出通过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凹坑的流体动压效果的图。图8是图示本技术的比较例的柱塞滑靴的图。图9是对图2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柱塞滑靴与图8所图示的比较例的柱塞滑靴的磨耗图进行比较的图表。符号说明10-柱塞滑靴,12-滑动面,14-凹坑,16-第一辅助带,17-第二辅助带,18-第三辅助带,19-密封带,20-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第三通道,23-第一液压油路,24-第二液压油路,25-第三液压油路,30-滑靴盘,32-滑动面,34-凹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对各图的构成要素附加参照符号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标示于其他图上,也尽量使其具有相同的符号。此外,在说明本实施例时,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使本实施例的要旨不清楚时,省略其详细说明。图2和图3分别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的立体图和底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滑靴盘的立体图。图5和图6分别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凹坑的一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和另一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图7是示出通过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及滑靴盘的凹坑的流体动压效果的图。图8是图示本技术的比较例的柱塞滑靴的图。图9是对图2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柱塞滑靴与图8所图示的比较例的柱塞滑靴的磨耗图进行比较的图表。参照图2至图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柱塞滑靴10结合于液压柱塞泵的柱塞的下端,滑靴盘30提供供柱塞滑靴10滑动的路径。如同图1所图示的柱塞滑靴1和滑靴盘3,本实施例的柱塞滑靴10能够接触于滑靴盘30的滑动面而滑动移动。此处,所谓的滑动面意指在柱塞滑靴10和滑靴盘30中相互接触而发生滑动运动的部分。在柱塞滑靴10的底面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辅助带16、17、18以及密封带12。密封带12的平面形状为环形状,密封带12在柱塞滑靴10的底面配置于半径方向最外侧而发挥密封通过液压油供应口13供应而起润滑油作用的液压油的功能。辅助带16、17、18以与密封带12相同的高度形成,且形成于密封带12的半径方向内侧,从而当柱塞滑靴10在滑靴盘30上滑动时,能够接触于滑靴盘30的滑动面32。亦即,密封带12的底面和各辅助带16、17、18的底面形成柱塞滑靴10的滑动面12。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辅助带16、17、18是直径不同的同心圆形状,且由半径方向内侧向外侧依次间隔而配置。在本说明中,将形成于半径方向最内侧的辅助带16称为第一辅助带16,将自此向半径方向外侧依次配置的辅助带17、18分别称为第二辅助带17和第三辅助带18。在第一辅助带16的外周面与第二辅助带17的内周面之间、第二辅助带17的外周面与第三辅助带18的内周面之间以及第三辅助带18的外周面与密封带12的内周面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液压油路23、第二液压油路24以及第三液压油路25。第一液压油路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在柱塞滑靴的滑动面和滑靴盘的滑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多个凹坑,在所述柱塞滑靴的底面形成有配置于半径方向最外侧的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平面形状为环形状而密封液压油,所述密封带的底面形成所述柱塞滑靴的滑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3 KR 10-2017-00366341.一种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在柱塞滑靴的滑动面和滑靴盘的滑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多个凹坑,在所述柱塞滑靴的底面形成有配置于半径方向最外侧的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平面形状为环形状而密封液压油,所述密封带的底面形成所述柱塞滑靴的滑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坑的孔距为400μm至9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坑的直径为100μm至3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坑的深度为10μm至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面的整体面积中所述凹坑所占的面积为3%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用柱塞滑靴及滑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坑的垂直截面具有垂直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逸金东昱徐永在
申请(专利权)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