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均专利>正文

一种井盖防坠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92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盖防坠网,包括底板、连接件和顶板;所述底板包括同轴心从内往外分布的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以及将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进行连接固定的紧固条;所述紧固条连接固定后将内圆环到外圆环之间分割成多个镂空部;所述连接件设置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外圆环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件上端面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为圆环形;所述顶板的内径等于外圆环的外径;所述顶板上端面与底板上端面的高度差等于井盖的厚度;体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井盖冲出后出现空井现象不小心踩进空井上而发生事故,还可以方便检修排洪以及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防坠网
本技术涉及井盖
,特别涉及一种井盖防坠网。
技术介绍
防坠网,现在城市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捞日益严重,轻的积水不漏,给行人带来不便,重者井盖冲出车毁人亡,尤其现在的井盖设计不合理,在洪水日易泛滥的今天,尤其是沿海城市,低洼地带,地上有水不漏,下水道的水多,井盖容易被水冲出,造成井空现象,在水大,水深情况下,行人和车跟本看不了水下是什么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人误踩到了没有井盖的井盖上,人很容易被踩空掉进下水道,轻者受伤,重者胜至死亡的严重事故,为了使这种悲剧不再发生,为了生命之至上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需要设计一款安全的防坠网,在设计防坠网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采上去后不能造成二次伤害,需要足够的稳固,而且在添加了防坠网后安装井盖后还需与井座完美结合,不能影响其原来的功能;现有井盖还存在着排水不方便问题,要检修或者排洪时,工作人员需要把井盖打开,一直在水里等水消退再走,水消退时还会将地面上的垃圾冲到下水道,从而导致堵塞现象,使用及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井盖冲出后出现空井现象不小心踩进空井上而发生事故,还可以方便检修排洪以及堵塞现象的井盖防坠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盖防坠网,包括底板、连接件和顶板;所述底板包括同轴心从内往外分布的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以及将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进行连接固定的紧固条;所述紧固条连接固定后将内圆环到外圆环之间分割成多个镂空部;所述连接件设置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外圆环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件上端面到底板之间的高度差与井盖的厚度相同;所述顶板为圆环形;所述顶板的内径等于外圆环的外径。对于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稳固环设置两个且均布分布在外圆环与内圆环之间;所述紧固条包括第一紧固条和第二紧固条;所述第一紧固条从外圆环内表面穿过两个稳固环与内圆环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二紧固条从外圆环的内表面穿过外侧的稳固环与内侧的稳固环连接;所述第一紧固条与第二紧固条间隔分布。对于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件设置6~10个。对于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板的环宽为2~2.5cm,厚度为1~1.5cm。对于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件的高度为6~8cm,宽度为3.5~4.5cm,厚度为1.2~1.8cm。对于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紧固条的厚度为1~1.5cm,宽度为2.5~3.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的防坠网是安装在井座上的,井座上设置与防坠网顶板相配合的凹槽,将防坠网安装在井座上,然后再将井盖安装在防坠网上,因为防坠网顶板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是一样的,所以即使安装防坠网之后,同样不会影响原井座和井盖的完美结合,也不影响他原来的功能,安装好后,即使要检修或者排洪,工作人员只需要把井盖打开即可,由于具有防坠网,防坠网的底板结构的设置既可以防止人掉下去,稳定性高,即使有人踩下去,也不会有危险,相当于下楼梯一样,不需要工作人员一直在水里等水消退再走;水能从镂空部中排下,而且还起到过滤作用,使下水道不会因为有垃圾或其他东西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井盖组件的爆炸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防坠网与井座配合安装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井盖防坠网,包括底板1、连接件2和顶板3;所述底板1包括同轴心从内往外分布的内圆环11、稳固环12和外圆环13、以及将内圆环11、稳固环12和外圆环13进行连接固定的紧固条14;所述紧固条14连接固定后将内圆环11到外圆环13之间分割成多个镂空部15;所述连接件2设置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外圆环13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件2上端面与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为圆环形;所述顶板3的内径等于外圆环13的外径;所述顶板3上端面与底板1上端面的高度差等于井盖300的厚度;本设计中的防坠网100是铸铁件,硬度强度高,提高可承受的重力;防坠网100是井盖组件的其中一部件,井盖组件还包括井座200和井盖300,井座200是安装在井口上的,井座200内侧设有与顶板3配合的凹槽201,井座200的中间具有通孔,凹槽201的高度与顶板3的厚度相同,从而防坠网100安装在井座200上之后不会有凸出井座200或者凹陷在井座200内的问题,再将井盖300安装在防坠网100上,由于顶板3上端面与底板1上端面的高度差等于井盖300的厚度,因此井盖300安装之后与防坠网100以及井座200的上端面相平,从而该防坠网100的设置不会影响井盖300与井座200的完美结合;而底板1的结构设置是通过内圆环11、稳固环12、外圆环13以及紧固条14组成,对比网状结构,该结构更加稳固,而且在设置时,可以通过调节紧固条14、内圆环11、稳固环12和外圆环13的排布,使得连接固定之后,所形成的镂空部15的空隙不能太大,需要设置为比普通小朋友的脚要小,从而可以避免小朋友踩上去之后发生二次伤害。所述稳固环12设置两个且均布分布在外圆环13与内圆环11之间;所述紧固条14包括第一紧固条14和第二紧固条14;所述第一紧固条14从外圆环13内表面穿过两个稳固环12与内圆环1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二紧固条14从外圆环13的内表面穿过外侧的稳固环12与内侧的稳固环12连接;所述第一紧固条14与第二紧固条14间隔分布;为了提高镂空部15的密集度,需要设置两个稳固环12,同时紧固条14的连接固定时,如果每个紧固条14都是从外圆环13的内表面连接到内圆环11的外表面,那么靠近内圆环11部分的紧固件会过于密集而且会有干涉,而靠进外圆环13端的紧固件排布则会过于疏松,因此需要设置两种紧固条14,第一紧固条14从外圆环13连接到内圆环11,第二紧固条14从外圆环13连接到内侧的稳固环12,并且第一紧固条14和第二紧固条14间隔分布,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间隙分布问题。所述连接件2设置6~10个;所述连接件2的高度为6~8cm,宽度为3.5~4.5cm,厚度为1.2~1.8cm;所述顶板3的环宽为2~2.5cm,厚度为1~1.5cm;所述紧固条14的厚度为1~1.5cm,宽度为2.5~3.5cm;连接件2的数量、宽度以及厚度的设置决定了将底板1与顶板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经过试验,将连接件2的数量设置6~10个,宽度为3.5~4.5cm,厚度为1.2~1.8cm合适,而连接件2高度的设置与井盖300厚度相配合,通常设置为6~8cm;顶板3的环宽决定了与井座200接触面的大小,其环宽和厚度共同决定了与井座200配合时的稳定性,经过试验,将顶板3的环宽设置为2~2.5cm,厚度设置为1~1.5cm合适;而紧固条14的厚度与宽度则决定了人采在底板1上时的稳定性,而且要配合镂空部15间隙的分布,经过试验,将紧固条14的厚度设置为1~1.5cm,宽度设置为2.5~3.5cm合适。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设计中的防坠网100是铸铁件,硬度强度高,提高可承受的重力;此外,配合本设计使用的还包括井座200和井盖300,井座200是安装在井口上的,井座200内侧设有与顶板3配合的凹槽201,凹槽201的高度与顶板3的厚度相同,从而防坠网100安装在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盖防坠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连接件和顶板;所述底板包括同轴心从内往外分布的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以及将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进行连接固定的紧固条;所述紧固条连接固定后将内圆环到外圆环之间分割成多个镂空部;所述连接件设置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外圆环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件上端面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为圆环形;所述顶板的内径等于外圆环的外径;所述顶板上端面与底板上端面的高度差等于井盖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防坠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连接件和顶板;所述底板包括同轴心从内往外分布的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以及将内圆环、稳固环和外圆环进行连接固定的紧固条;所述紧固条连接固定后将内圆环到外圆环之间分割成多个镂空部;所述连接件设置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外圆环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件上端面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为圆环形;所述顶板的内径等于外圆环的外径;所述顶板上端面与底板上端面的高度差等于井盖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防坠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环设置两个且均布分布在外圆环与内圆环之间;所述紧固条包括第一紧固条和第二紧固条;所述第一紧固条从外圆环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均鲍如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均鲍如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