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角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91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广角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群组以及滤光片。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负光焦度透镜,第二群组依次包括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和一个正光焦度透镜,第二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三群组包括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负光焦度透镜,第三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和第三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形成粘合体;第四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正光焦度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具有视角广、大孔径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广角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特别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
技术介绍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对于车载摄像镜头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要求对汽车四周进行无死角监控,且通光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明暗变化,同时要求镜头能够对发射或反射不同单色光的物体(如交通信号灯、公路标识信息等)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以满足无人驾驶系统的高要求。因此,开发一种可以配合无人驾驶的高性能光学镜头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广角镜头,至少具有视角广、大孔径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广角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群组以及滤光片。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负光焦度透镜,第二群组依次包括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和一个正光焦度透镜,第二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三群组包括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负光焦度透镜,第三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和第三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形成粘合体;第四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正光焦度透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具有视角广、大孔径的特点,其第一群组主要用于光线的收集和畸变的矫正,第二群组主要用于光线的会聚,第三群组用于消除色差的作用,同时第二群组和第三群组均由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负光焦度透镜两个透镜组成,可以有效减小镜头的像差。第四群组可以起到消除像差和控制主光线出射角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场曲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轴向色差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垂轴色差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场曲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轴向色差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垂轴色差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场曲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轴向色差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垂轴色差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场曲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轴向色差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的垂轴色差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广角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群组以及滤光片。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负光焦度透镜,第二群组依次包括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和一个正光焦度透镜,第二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三群组包括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负光焦度透镜,第三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和第三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形成粘合体;第四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λ1-fλ3|≤0.005;0<|fλ5-fλ3|<0.01;其中,fλ1表示超广角镜头在蓝光435nm入射时的焦距,fλ3表示超广角镜头在绿光550nm入射时的焦距,fλ5表示超广角镜头在红光650nm入射时的焦距。满足此条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在不同单色光焦点位置之差很小,保证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对可见光范围内较宽的波段对单色光都有良好的成像效果,有利于提高该超广角镜头对发射或反射单色光的物体(如信号指示灯、公路标志牌等)的分辨能力。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fQ11/(r1-r2)<0;其中,fQ11表示第一群组中靠近物侧的负光焦度透镜的焦距,r1、r2分别表示第一群组中靠近物侧的负光焦度透镜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此条件,可以有效地使光线汇聚,保证超广角镜头可以实现超广角(FOV>200°)成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Q4/|r13|<2;其中,fQ4表示第四群组的焦距,r13表示第四群组的靠近成像面的正光焦度透镜(即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此条件,可以有效保证超广角镜头的主光线出射角度,减小超广角镜头后端口径,减小球差、慧差等光学像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Q2负/fQ3正|<2;0<|fQ2正/fQ3负|<2;0.5<nQ2负/nQ3正<1.5;0.5<nQ2正/nQ3负<1.5;其中,fQ2负、fQ2正分别表示第二群组中的负光焦度透镜和第二群组中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fQ3正、fQ3负分别表示第三群组中的正光焦度透镜和第三群组中的负光焦度透镜的焦距,nQ2负、nQ2正分别表示第二群组中负光焦度透镜和第二群组中正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nQ3正、nQ3负分别表示第三群组中正光焦度透镜和第三群组中负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满足此条件,可进一步使第二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与第三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焦距和折射率,以及使第二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与第三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焦距和折射率,从而有效减小镜头的像差,并且减小公差带来的影响,提高组装良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dn/dt)Q41<-3×10-6/℃;其中,(dn/dt)Q41表示第四群组中靠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由于第四群组靠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均为负值,例如小于-3×10-6/℃时,能够使光学焦距在高温时增大、在低温时减小,有效的补偿了结构件(如镜筒、镜座)的热膨胀,保证了超广角镜头在高低温时的解像力都有良好的表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VdQ41>60;ΔPg,FQ41>0.01;其中,VdQ41表示第四群组中靠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的阿贝数,ΔPg,FQ41表示第四群组中靠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散偏离阿贝经验公式的偏离值。第四群组靠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的低色散和高相对部分色散时,不仅能有效减小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超广角镜头的焦点移动,有效解决热漂移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地矫正二级光谱,使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焦点位置更加接近,有效提高可见光单色光的MTF(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广角镜头不仅具有可靠的热稳定性,而且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较宽的波段对单色光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所述第二群组依次包括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和一个正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群组的所述负光焦度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群组的所述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所述第三群组包括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三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和所述第三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形成粘合体;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群组,所述第四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光阑,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二群组和所述第三群组之间,以及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群组与成像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所述第二群组依次包括一个负光焦度透镜和一个正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群组的所述负光焦度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群组的所述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所述第三群组包括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三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和所述第三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形成粘合体;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群组,所述第四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正光焦度透镜;光阑,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二群组和所述第三群组之间,以及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群组与成像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包括一个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一群组的负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依次包括一个靠近所述物侧的负光焦度透镜和一个靠近所述成像面的负光焦度透镜,所述靠近所述物侧的负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群组包括一个正光焦度透镜,所述第四群组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群组依次包括一个靠近所述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和一个靠近所述成像面的正光焦度透镜,所述靠近所述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λ1-fλ3|≤0.005;0<|fλ5-fλ3|<0.01;其中,fλ1表示所述超广角镜头在蓝光435nm入射时的焦距,fλ3表示所述超广角镜头在绿光550nm入射时的焦距,fλ5表示所述超广角镜头在红光650nm入射时的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fQ11/(r1-r2)<0;其中,fQ11表示所述第一群组的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哲刘绪明曾吉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