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属于吊装领域,举升装置包括承重本体、活动连接于承重本体下方的夹持组件及与承重本体垂直连接的动力组件,夹持组件至少包括成对设置的间距可调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承重本体包括设于其两侧且与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配合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位于侧梁一侧,第一滑轨长度大于第二滑轨长度;动力组件包括与承重本体垂直设置的传动件以及固定设于传动件一端的加力器;将轨道吊车举升时,加力器与导轨抵紧使轨道吊车举升至脱离导轨。该举升装置采用两侧不对称滑轨设置,能在保证平衡的同时控制总体重量,确保一人即可完成本举升装置的拿取、安装、使用、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一般采用EHB轨道吊车将车身吊起以辅助进行装配工作。如图1所示为EHB轨道吊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以导轨1为依托,沿着导轨1运动。EHB轨道吊车包括横梁2、与导轨1上表面滚动连接的行走轮3以及连接于横梁2与行走轮3之间的侧梁4。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行走轮3与导轨1始终为抵紧或者卡紧连接状态。行走轮3表面一般包覆有橡胶层,很容易发生破损,时常需要进行更换。当吊车零部件特别是行走轮损坏而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及时抢修以尽早恢复生产。由于本技术中所涉及的轨道吊车为单侧具有侧梁4的不对称结构,其左右两侧重量分布并不对称,该结构给维修带来很大的不便。通常,我们采用吊带与手拉葫芦配合以进行抢修,即用吊带绑住吊车横杆,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吊车吊起,使吊车举升,然后可以更换行走轮或者其他零部件。采用该抢修方法,抢修过程中长达50min时间用于寻找合适的挂点进行安装、使用、拆卸手拉葫芦,单次抢修时间更是长达80min,产量损失85台/次。实际中,很多情况现场空间狭窄,导致吊带与手拉葫芦安装不便,抢修难以进行。并且,由于手拉葫芦比较笨重,存在安全隐患。当然,也可以通过液压千斤顶实现,不过在使用时需两个千斤顶同时配合使用,安装、拆卸时间降为30min,但行走轮支架薄弱无法支撑吊车重量,不宜采用。也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机械两爪捋子,但是其缺点是顶升费力,螺杆受力大螺纹易变形,使用过程存在断裂风险,使用寿命短;螺杆圆锥形顶部损伤吊车导轨,不宜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举升装置包括承重本体、活动连接于所述承重本体下方的夹持组件以及与所述承重本体垂直连接的动力组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至少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且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间距可调;所述承重本体至少包括设于其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配合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位于侧梁一侧,且所述第一滑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轨长度;所述动力组件至少包括与所述承重本体垂直设置的传动件以及固定设于所述传动件一端的加力器;将所述轨道吊车举升时,所述加力器与导轨抵紧并举升,所述举升装置带动所述轨道吊车举升至脱离导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均水平设置,进行所述轨道吊车举升时,所述第一夹持臂到所述动力组件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臂到所述动力组件的垂直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配合对其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举升装置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套设于所述传动件外,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承重本体活动连接且一端与所述加力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空心螺杆结构,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传动件为螺纹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传动件配合以控制所述传动件旋转的手柄。进一步地,所述加力器为液压加力器,包括设于其一端的平头顶杆,举升时,所述平头顶杆与导轨抵紧配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两侧不对称滑轨设置,在举升两侧重量不对称物件时,能在保证平衡的同时控制总体重量,确保一人即可完成本举升装置的拿取、安装、使用、拆卸;(2)其采用液压加力器与夹持组件配合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抓抱力及较大顶升力,且顶升过程快速稳定,省去了复杂的液压管路系统,结构简单,操作轻便;(3)液压加力器的采用,举升过程中定位件与承重本体的螺纹之间的作用力为静压力,使得该举升装置相较于传统的机械两爪捋子结构,能有效延长装置的寿命;(4)在举升时,平头顶杆不旋转,由此可以保护导轨表面在压力下不被破坏;(5)设置限位件,在举升过程中对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进行限位,防止坠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提供的EHB轨道吊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提供的机械两爪捋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将轨道吊车进行举升时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将轨道吊车进行举升时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将轨道吊车进行举升时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将轨道吊车进行举升时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X轴”“Y轴”“Z轴”“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100,该举升装置100包括承重本体10、活动连接于承重本体10下方的夹持组件20以及与承重本体10垂直连接的动力组件30。其中,夹持组件20用于抓抱吊车,较佳的抓抱位置为横梁2。承重本体10承载吊车的重量,动力组件30作用于导轨1上并产生举升效果,从而带动吊车使其向上举升。该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100,可用于制造业中吊装设备或者旅游业中观光缆车设备中,轨道吊车的维护及维修,特别适用于轨道吊车行走轮的更换。参照图3至图6,夹持组件20用于夹持吊车的横梁2,该夹持组件20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且第一夹持臂21与第二夹持臂22的间距可调。当然,夹持组件20也可以包括更多对夹持臂,以进一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承重本体、活动连接于所述承重本体下方的夹持组件以及与所述承重本体垂直连接的动力组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至少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且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间距可调;所述承重本体至少包括设于其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配合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位于侧梁一侧,且所述第一滑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轨长度;所述动力组件至少包括与所述承重本体垂直设置的传动件以及固定设于所述传动件一端的加力器;将所述轨道吊车举升时,所述加力器与导轨抵紧并举升,所述举升装置带动所述轨道吊车举升至脱离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承重本体、活动连接于所述承重本体下方的夹持组件以及与所述承重本体垂直连接的动力组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至少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且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间距可调;所述承重本体至少包括设于其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配合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位于侧梁一侧,且所述第一滑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轨长度;所述动力组件至少包括与所述承重本体垂直设置的传动件以及固定设于所述传动件一端的加力器;将所述轨道吊车举升时,所述加力器与导轨抵紧并举升,所述举升装置带动所述轨道吊车举升至脱离导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吊车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均水平设置,进行所述轨道吊车举升时,所述第一夹持臂到所述动力组件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臂到所述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羽,姚文涛,秦杰,林申龙,彭长风,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