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74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控制方法在空调压缩机开启且车速满足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然后在车内温度小于温度设定值时,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车内温度及乘客舒适性的前提下,发动机怠速提升量采用逐步降低的方式,而非逐步提高的方式,在确保舒适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节油。采用磁场占空比作为判断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标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整车用电需求,实现了对怠速油耗的精确控制,达到了降低怠速油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发动机怠速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伴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车辆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发动机作为车辆的主要能耗器件,其工作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经济性能。目前,车辆在使用空调的状态下,通常都会直接将发动机怠速提高,发动机怠速提高会直接导致其能耗增加,所以在空调开启时,合理的控制发动机转速就能降低车辆的能耗。怠速状态是指发动机空转是的一种工作状况。在实际生活中,发动机怠速过低会在临时停车(如遇红灯时的停车、汽车转弯、减速)时出现熄火的现象;而如果发动机怠速过高,则会增加燃料的消耗量,使发动机工作温度升高,加速发动机的磨损,且在变速换挡时还会出现较大冲击,对汽车损害大。因此,必须将怠速调整到适当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汽车平稳并延长发动机的工作寿命。如公开号为“CN104895688A”,名称为“一种客车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及系统”的中国专利,在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通过仪表总线系统实时地检测发电机的发电电压或发电电流,并通过微处理器将其与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或各用电设备的所需总电流对比,以此来判断发动机怠速转速是过高还是过低。微处理器通过CAN总线将指令传送至发动机ECU,并由发动机ECU对发动机怠速转速做出相应调整。该专利可对发动机怠速转速进行实时调整,在保证客车整体供电量的前提下使发动机怠速转速处于合适状态。但是该专利只是根据判断条件调整怠速时发动机的转速,未考虑车内温度是否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且该专利文件采用当前电量、发电机电压/电流作为判断是否提升发动机怠速的主要判断标准,由于整个发电机工作过程处于瞬态工况当前电量、发电机电压/电流不能正确反映发电机的真正工作状态及整车的需求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用于在保证乘客舒适性的前提下如何节油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且判断当前车辆车速是否小于车速设定值,若空调压缩机开启且当前车辆车速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2)判断车内温度是否小于温度设定值,若小于温度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进一步地,发动机的怠速是逐步降低的,发动机怠速的逐步降低是通过比较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的大小关系来降低。进一步地,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二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进一步地,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三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二设定值。进一步地,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四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三设定值。进一步地,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第三设定值及第四设定值时,均需将发动机按照对应的怠速持续运行设定的时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及控制器,所述采集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速、压缩机状态及车内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且判断当前车辆车速是否小于车速设定值,若空调压缩机开启且当前车辆车速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且判断车内温度是否小于温度设定值,若小于温度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进一步地,发动机的怠速是逐步降低的,发动机怠速的逐步降低是通过比较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的大小关系来降低。进一步地,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二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及控制器,所述采集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速、压缩机状态及车内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且判断当前车辆车速是否小于车速设定值,若空调压缩机开启且当前车辆车速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且判断车内温度是否小于温度设定值,若小于温度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空调压缩机开启且车速满足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然后在车内温度小于温度设定值时,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本专利技术在保证车内温度及乘客舒适性的前提下,发动机怠速提升量采用逐步降低的方式,而非逐步提高的方式,在确保舒适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节油。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采用磁场占空比作为判断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标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整车用电需求,实现了对怠速油耗的精确控制,达到了降低怠速油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车辆开空调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结构图;图2为车辆开空调发动机怠速控制逻辑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运营数据采集模块、空调数据采集模块、发电机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器及执行模块,运营数据采集模块、空调数据采集模块、发电机数据采集模块、执行模块与整车控制器连接。其中,运营数据采集模块实时获取车辆运营的相关数据,如车速等,空调数据采集模块实时获取车辆空调运营信息,如车内温度、空调压缩机状态等,发电机数据采集模块实时获取车辆发电机运营数据,如磁场占空比等,整车控制器通过获取上述信息,依据事先制定的控制策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主要指控制发动机怠速。通过实时监测,空调首次运行时,优先保障车内温度在乘客可接受的范围内,结合发电机磁场占空比、车内温度等数据,控制发动机怠速在合适转速运行,以此实现开空调怠速工况整车燃油降低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首先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且判断当前车辆车速是否小于车速设定值,若空调压缩机开启且当前车辆车速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对应下面描述的D转每分钟);且判断车内温度是否小于温度设定值,若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逐步降低。如图2所示,具体的步骤为:①依据运营数据采集模块和空调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当前的车速及空调压缩机状态;②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车速是否小于等于Akm/h,若两个均满足,则执行步骤③,否则结束;③发动机怠速控制在D转每分钟,维持E分钟;④车内温度小于或等于B,发电机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发电机磁场占空比,整车控制器判断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与C%关系,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小于C%,则执行步骤⑤,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等于C%,则执行步骤③;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大于C%,则执行步骤③;⑤发动机怠速控制在第二设定值(D-50)转每分钟,维持E分钟;⑥判断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与C%关系,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小于C%,则执行步骤⑦,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等于C%,则执行步骤⑤;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大于C%,则执行步骤⑤;⑦发动机怠速控制在第三设定值(D-100)转每分钟,维持E分钟;⑧判断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与C%关系,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小于C%,则执行步骤⑨,若发电机磁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且判断当前车辆车速是否小于车速设定值,若空调压缩机开启且当前车辆车速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2)判断车内温度是否小于温度设定值,若小于温度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开启,且判断当前车辆车速是否小于车速设定值,若空调压缩机开启且当前车辆车速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2)判断车内温度是否小于温度设定值,若小于温度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怠速是逐步降低的,发动机怠速的逐步降低是通过比较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的大小关系来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二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三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动机怠速在第二设定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小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降低到第四设定值,若发电机磁场占空比仍大于或等于磁场占空比设定值,则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三设定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发动机怠速在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第三设定值及第四设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辉刘亚威马磊李元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