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729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挡水结构包括隧洞和平压单元,隧洞之上设置有挡水单元、放水单元,放水单元将隧洞上下游分隔为有压段和无压段,挡水单元包括并列布置的n个挡水闸门装置,每个挡水闸门装置均包括并列布置的检修闸井和工作闸井,放水单元包括事故闸井和放水闸室,平压单元包括平压主管,平压主管将相邻两个挡水闸门装置之间的检修闸井与工作闸井连通。封堵方法包括使用前述挡水结构进行蓄水操作之后对无压段进行封堵的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导流洞具备在高水头时依靠自身挡水闸门装置挡水进行封堵施工,避免了传统低高程导流洞封堵过程需另布置一条导流洞的进行封堵,极大节省工程量和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
技术介绍
高坝大库工程由于水头高、工期长达数年,需要根据大坝填筑高程、导流度汛要求、下闸蓄水计划等分层设置导流洞。低层导流洞的封堵一般伴随着工程下闸蓄水并提前投产发电。此时,往往需要在中层单独布置一条导流洞,调节下闸蓄水期的库水位,使其既能满足低层导流洞封堵水头和工期要求,又能满足水库蓄水发电和下放生态流量的需要。为满足以上需求,简化下闸蓄水程序,取消单独设置的中层导流洞,减少工程投资,需要采用分级挡水的布置形式,使其具备承受更高挡水水头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所述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包括隧洞和平压单元,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在所述隧洞之上依次布置有挡水单元、放水单元,其中,位于所述放水单元上游的隧洞为有压段A,位于所述放水单元下游的隧洞为无压段,位于所述有压段A与无压段之间的隧洞为有压段B,所述挡水单元包括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n个挡水闸门装置,n为自然数,每个挡水闸门装置均包括并列布置的检修闸井和工作闸井,所述放水单元包括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事故闸井和放水闸室,所述检修闸井、工作闸井、事故闸井井和放水闸室以内分别配置有可导通或阻断所述隧洞以内水流的检修闸门、工作闸门、事故闸门和放水闸门,所述平压单元包括平压主管,所述平压主管之上连接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检修闸井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工作闸井连通,所述无压段以内设置有堵头。所述放水闸门为弧形闸门。所述检修闸门、工作闸门和事故闸门均为平板闸门。定义所述有压段A水头为H0,所述挡水闸门装置数量为n,所述有压段B断面直径为D,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承受水头为ΔH,当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按照等水推力原则设计时,则H0、ΔH、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定义所述有压段A水头为H0,所述挡水闸门装置数量为n,所述有压段B断面直径为D,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承受水头为Hi,其中,i=1,2,3,…,n,当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按照不等水推力原则设计时,则H0、Hi、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H0=H1+H2+...Hn+D。所述隧洞数量为多条,并且各条隧洞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高程,其中,沿着隧洞以内水流方向,每条隧洞之间上均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有挡水单元、放水单元,所述挡水单元包括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方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n级挡水闸门装置,所述放水单元包括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事故闸井和放水闸室,沿着所述隧洞高程由高至低的顺序,各级挡水单元以内所包含的挡水闸门装置的数量逐级递增,定义所述隧洞数量为k,各条隧洞之上所述有压段A水头为Hj其中,j=1,2,…,k,所述有压段B断面直径为D,则Hk、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Hj-Hj-1=D。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流向,自第2个挡水闸门装置起,每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检修闸井与工作闸井还通过连通管连通。沿着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流向,自第2个挡水闸门装置起,每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井还通过排水通道A与下一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检修闸井连通,最后一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井依次通过溢流通道B、平压竖井与所述有压段A连通,所述溢流通道B、平压竖井汇交连接处还通过溢流通道C与所述无压段连通,所述平压主管还将最后一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井与平压竖井连通,每个排水通道A布置高度均与其连接的挡水闸门装置控制水位高程一致,溢流通道B布置高度与所述放水闸门控制水位高程一致,溢流通道C布置高度与所述放水闸门控制水位高程一致,溢流通道C末端与所述堵头设置位置相接近,所述事故闸井以内还设置有充水管,溢流通道C通过充水管与所述有压段A连通。所述事故闸井以内还埋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与所述有压段A连通,通气管另外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放水闸室控制水位高程以上。所述隧洞可以设置为多层,每层隧洞之上均设置有如前所述放水单元、平压单元和挡水单元。以所述各层隧洞布置高度为参照量,按照由高自低的方向,各层隧洞之上设置的挡水单元所包含的挡水闸门装置的数量逐层递增。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层导流洞封堵方法,包括使用所述低层导流洞封堵结构进行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所述放水闸门截断所述隧洞以内水流;步骤二:待水位上升至与所述溢流通道C齐平时,关闭第n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井;步骤三:待水位上升至与溢流通道B齐平时,关闭第n-1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井;步骤四:待水位上升至与第n-1个挡水闸门装置连接的溢流通道A齐平时,关闭第n-2个挡水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井;步骤五:重复步骤四,直至关闭所有挡水单元以内所有挡水闸门装置的工作闸井;步骤六:通过所述堵头封堵所述无压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各级挡水闸门装置分担来自于隧洞上游的总水头,减轻了各级挡水闸门装置的承受的水压力,保证了整个挡水结构的运行安全,使整个挡水结构具备承受更高上游总水头的能力,并通过相应的封堵方法,便于通过整个挡水结构进行蓄水操作,特别是在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时还可以参与到下一期的联合导流度汛中去。以减少后期导流措施和建筑物的压力,为蓄水操作提供了方便,并且保证了操作安全。该专利技术不仅省去了低层导流洞封堵需要增加辅助导流洞降低封堵水头的工程措施和投资,也可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全高程或者分层布置的导流洞中单独或组合使用,提供多种灵活的导流及封堵方案,满足各种工况下各个时段的导流及封堵要求,简化了导流洞封堵程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隧洞,2-放水单元,3-平压单元,4-挡水单元,5-堵头,101-有压段A,102-无压段,103-有压段,201-放水闸门,202-事故闸门,203-事故闸井,205-放水闸室,207-通气管,208-充水管,301-平压主管,302-连通管,303-排水通道A,304-溢流通道B,305-溢流通道C,307-平压竖井,401-工作闸门,402-检修闸门,403-工作闸井,404-检修闸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及封堵方法,如图1、图2所示,包括隧洞1和平压单元3,沿着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在隧洞1之上依次布置有挡水单元4、放水单元2,其中,位于放水单元2上游的隧洞1为有压段101,位于放水单元2下游的隧洞1为无压段102,挡水单元4包括沿着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n个挡水闸门装置,n为自然数,每个挡水闸门装置均包括并列布置的检修闸井404和工作闸井403,放水单元2包括沿着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事故闸井和放水闸室205,检修闸井404、工作闸井403、事故闸井和放水闸室205以内分别配置有可导通或阻断隧洞1以内水流的检修闸门402、工作闸门401、事故闸门202和放水闸门201,平压单元3包括平压主管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洞(1)和平压单元(3),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在所述隧洞(1)之上依次布置有挡水单元(4)、放水单元(2),其中,位于所述放水单元(2)上游的隧洞(1)为有压段A(101),位于所述放水单元(2)下游的隧洞(1)为无压段(102),位于所述有压段A(101)与无压段(102)之间的隧洞(1)为有压段B(103),所述挡水单元(4)包括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n个挡水闸门装置,n为自然数,每个挡水闸门装置均包括并列布置的检修闸井(404)和工作闸井(403),所述放水单元(2)包括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事故闸井(203)和放水闸室(205),所述检修闸井(404)、工作闸井(403)、事故闸井井(203)和放水闸室(205)以内分别配置有可导通或阻断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的检修闸门(402)、工作闸门(401)、事故闸门(202)和放水闸门(201),所述平压单元(3)包括平压主管(301),所述平压主管(301)之上连接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检修闸井(404)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工作闸井(403)连通,所述无压段(102)以内设置有堵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洞(1)和平压单元(3),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在所述隧洞(1)之上依次布置有挡水单元(4)、放水单元(2),其中,位于所述放水单元(2)上游的隧洞(1)为有压段A(101),位于所述放水单元(2)下游的隧洞(1)为无压段(102),位于所述有压段A(101)与无压段(102)之间的隧洞(1)为有压段B(103),所述挡水单元(4)包括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n个挡水闸门装置,n为自然数,每个挡水闸门装置均包括并列布置的检修闸井(404)和工作闸井(403),所述放水单元(2)包括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事故闸井(203)和放水闸室(205),所述检修闸井(404)、工作闸井(403)、事故闸井井(203)和放水闸室(205)以内分别配置有可导通或阻断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的检修闸门(402)、工作闸门(401)、事故闸门(202)和放水闸门(201),所述平压单元(3)包括平压主管(301),所述平压主管(301)之上连接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检修闸井(404)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工作闸井(403)连通,所述无压段(102)以内设置有堵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闸门(201)为弧形闸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闸门(402)、工作闸门(401)和事故闸门(202)均为平板闸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导流洞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有压段A(101)水头为H0,所述挡水闸门装置数量为n,所述有压段B(103)断面直径为D,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承受水头为ΔH,当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按照等水推力原则设计时,则H0、ΔH、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逐级挡水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有压段A(101)水头为H0,所述挡水闸门装置数量为n,所述有压段B(103)断面直径为D,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承受水头为Hi,其中,i=1,2,3,…,n,当各级挡水闸门装置按照不等水推力原则设计时,则H0、Hi、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H0=H1+H2+...Hn+D。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逐级挡水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1)数量为多条,并且各条隧洞(1)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高程,其中,沿着隧洞(1)以内水流方向,每条隧洞(1)之间上均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有挡水单元(4)、放水单元(2),所述挡水单元(4)包括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方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n级挡水闸门装置,所述放水单元(2)包括沿着所述隧洞(1)以内水流流向按照适当间距并列布置的事故闸井(203)和放水闸室(205),沿着所述隧洞(1)高程由高至低的顺序,各级挡水单元(4)以内所包含的挡水闸门装置的数量逐级递增,定义所述隧洞(1)数量为k,各条隧洞(1)之上所述有压段A(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修杜帅群湛正刚郭勇郑雪玉鲍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