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属于机械
技术背景纺织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的民族工业,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后的江、浙、沪、陕、鄂、豫、鲁、津、京曾经是国家有名的三大纺织基地,在西方长期经济技术封锁的年代,纺织业为解决民生就业,出口创汇,国家经济建设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纺纱质量控制方面,面临到诸多问题,特别是纱线质量方面:条干质量因有“变速点”的理论支持,企业通过设备技术更新,条干难题逐渐得到解决,但纱疵难题因缺失技术理论的指导,始终是老虎吃天无法解决,可以说是成了一项质量顽症,人们按照各种猜想的“可能”性“理论”抓纱疵质量管理,对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试图依靠全员、以改进提高员工作质量抓纱疵质量,通过抓操作清洁、减少飞花、皮圈皮辊缠绕挂花、改进设备质量、减少空调生活缠绕呀......,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各种“可能”性的想象可能问题管理上,因缺失纱疵形成理论支持,特别占比达九成以上的A类纱疵,年年无奈、结果全员的PDCA循环了又循环,用尽洪荒之力,几乎全都是做了无用功。作为一种质量顽症的纱疵问题,在一些民营中小企业、新兴色棉纺纱企业显的尤为突出,纱疵高一是影响后纺络筒生产效率和产能,有些民营企业因纱疵太高,几乎月月生产盘点前,都要关停细纱及前纺的所有机台,给前部纺纱车间放假,等待后纺络筒消化完堆积如小山的细纱产量后,再让前部纺纱车间重新开机生产,二是纱疵高严重影响纱线产品质量,纱疵高,切断再接头的纱段数高,因接头纱线强力比原纱低,则多接头的 ...
【技术保护点】
1.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纺纱厂以人、机、料、法、环生产五要素为管理对象、全面开展PDCA循环、花大气力号召动员全厂与质量相关人员参与抓百万米纱疵质量,为以五要素之一的法要素做控制对象,由工艺人员搜集实测百万米纱疵质量信息、车间记录生活硬头信息及牵伸工艺实际上车数值情况,对比分析,再运用第二牵伸理论指导工艺调整,对浮纤聚重分异常严重的机台品种进行工艺调节,增强其纺纱摩擦控制力界,特别是浮游区段的摩擦控制力界,使实际纺纱机台的摩擦控制力界相同或近似于浮纤理想要求的弧形递增摩擦控制力界,让浮纤聚缩区尽可能小而接近于生产硬头点位置、但又不到达硬头点的临界位置状态,减轻浮纤聚重分程度,让纱线的A类纱疵出现断崖式减少、甚至B类纱疵也出现明显减少,使百万米纱疵数降低回落至控制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纺纱厂以人、机、料、法、环生产五要素为管理对象、全面开展PDCA循环、花大气力号召动员全厂与质量相关人员参与抓百万米纱疵质量,为以五要素之一的法要素做控制对象,由工艺人员搜集实测百万米纱疵质量信息、车间记录生活硬头信息及牵伸工艺实际上车数值情况,对比分析,再运用第二牵伸理论指导工艺调整,对浮纤聚重分异常严重的机台品种进行工艺调节,增强其纺纱摩擦控制力界,特别是浮游区段的摩擦控制力界,使实际纺纱机台的摩擦控制力界相同或近似于浮纤理想要求的弧形递增摩擦控制力界,让浮纤聚缩区尽可能小而接近于生产硬头点位置、但又不到达硬头点的临界位置状态,减轻浮纤聚重分程度,让纱线的A类纱疵出现断崖式减少、甚至B类纱疵也出现明显减少,使百万米纱疵数降低回落至控制范围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第二牵伸理论:纺纱牵伸中,变速点使纺纤由原来的不太均匀、不太平直,经牵伸变成很均匀、很平直的单根纤维,但也使浮纤聚重分的发生变得不可避免,因各厂所设计工艺情况的不完全同,使生产同一品种纱线的聚重分轻重程度有比较常态、或较差、或很差、或特别差,而使百万米纱疵质量差异很大,为使条疵好差度都能变得更好,须使聚重分的聚缩区尽可能的小而靠近硬头点位置,即聚缩区的长条矩形的长宽两边的实际数值应尽可能的小、而靠前趋近硬头点、又不到达硬头点位置,使条疵好差度能更加合理的变好,(注:纺纱牵伸的一项功能任务是让纺纱纤维被伸拉变直、牵成单根而用“变速点”这一专业术语很恰当,但浮游纤维因太短、且牵伸只受快慢纺纤共同“滤搓”影响,其形态多是由分散单根集合成多根、由直变弯、进而相互聚集纠缠、或被聚集成小团块、或被纠结缩成中团块、大团块,超大团块被裂解成大团块、中团块、小团块,所以,浮纤用“聚缩区”这一专业术语甚为恰当,浮纤因是被“滤搓”,特别不适宜再继续延用第一牵伸理论中的“变速点”术语进行描述);这就是说,浮纤的聚重分是改善纱线条干过程中必然存留着的一个负面质量现象,以下简称为纱疵负质量,纱疵负质量的好坏与纺纱牵伸工艺设计的严谨性密切相关,若产品工艺设计严谨得当,在台锭专件器材差异率、加压差异率不是过大的前题下,以牵伸生活是否出硬头、实际检测出的十万米纱疵数高低为参照物,反向判断,按纺纱第二牵伸理论的要求,以调改个别牵伸工艺参数,让聚缩区变小而靠前,即可获取更好的条疵好差度,这对有经验的纺纱专业工艺人员而言,是一件较为容易做好的工作,只要找准了要害工艺项,稍稍调整一下工艺参数,例如增加粗纱捻度,就可使A类纱疵数发生断崖式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牵伸理的具体实际运用,以细纱工序为例说明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为使条疵好差度变得更好,一要使聚重分的聚缩区的前宽边尽可能接近而不到达硬头点位置,二要使聚缩区的长宽两数值应尽可能地小;我们可以把聚缩区看作为一根粗纱或一组棉条在牵伸通道上被控制的细长条矩形,硬头点位置为所纺品种的工艺极限位置,前宽边以极限位置为目标点,让聚缩区的前宽边趋近而不触及目标点,且细长条矩形的“长和宽”尽可能合理的小,简称为聚缩区两要,一要趋近、二要小;转换成工艺人员习惯摩擦控制力界就是:所纺品种的机台的实际纺纱摩擦控制力界图形,要尽可能接近于弹簧摆动销浮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