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丸粒化用粉剂、水剂及种子丸粒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92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干燥膨润土30~38%、干燥粘土20~27%、有机肥30~35%、硫酸钙1~3%、硫酸镁0.5~1.2%、硫酸锌0.8~1%、硫酸铜0.2~0.8%、硼砂0.3~1.2%,同时还公开了与所述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水剂,并进一步公开了种子丸粒化的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种子丸粒化粉剂和水剂配方不但可以增加产量20%~50%,而且可以削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种子丸粒化解决了因种径过小、外形不规则无法机械播种的问题,节约种子的同时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子丸粒化用粉剂、水剂及种子丸粒化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种子丸粒化用粉剂、水剂及种子丸粒化工艺。
技术介绍
种子丸粒化技术即根据播种机械的需求将农作物种子通过包裹粉末变成较大的正球形,从而解决因种子直径过小、每亩用种量过少或者种子外形不规则而无法机械播种的问题。在欧美发达农业国家85-95%的农田采用种子丸粒化播种技术,在我国仅在部分烟草种子和个别蔬菜种子上单纯为防虫防病而使用,种子丸粒化技术推广到田率不到1%。改良型种子丸粒化技术,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在给种子团球的过程中,向团球粉末中添加抗病、抗虫、抗旱、抗冻、抗闷(提供氧气)等功能成份,同时添加氨基酸、腐植酸、有益菌和大中微量营养元素,不仅解决原有机械播种困难问题,而且由于种子营养更加全面精准、保护更加充分,便得出苗匀、出苗快、出苗齐、出苗壮,抗病、抗虫、抗旱、抗寒、根系发达,提高肥效、改善品质、增加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品质、提高肥效、增加产量的种子丸粒化用粉剂、水剂及种子丸粒化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干燥膨润土30~38%、干燥粘土20~28%、有机肥30~40%、硫酸钙1~3%、硫酸镁0.5~1.2%、硫酸锌0.8~1.2%、硫酸铜0.2~0.8%、硼砂0.3~0.8%。优选地,所述粉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干燥膨润土35%、干燥粘土25%、有机肥35%、硫酸钙2%、硫酸镁1%、硫酸锌1%、硫酸铜0.5%、硼砂0.5%。优选地,所述粉剂是通过将各组分混合后经雷蒙磨粉碎、过300目的过滤网得到。与所述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水剂,每1千克水剂由以下组分组成:5%聚谷氨酸(γ-PGA)8~12毫升、复合益生菌群(EM菌)15~20毫升、海藻精1~2克、植物诱导剂2~4克、木醋液8~12毫升、吡虫啉种衣剂1~2克、增氧剂8~12克,其余为水。优选地,每1千克水剂由以下组分组成:5%聚谷氨酸(γ-PGA)10毫升、复合益生菌群(EM菌)20毫升、海藻精1克、植物诱导剂3克、木醋液10毫升、吡虫啉种衣剂1克、增氧剂10克,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水剂配方中,聚谷氨酸起保水保肥作用,整个生长期发挥作用;复合益生菌群(EM菌)培植建立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保护种子免受有害微生物侵害,其中豆科植物采用根瘤菌,花生作物另添加白僵菌杀灭后期蛴螬;海藻精为种子提供直接营养,刺激种子萌发和生根;植物诱导剂增加种子活力,提升苗期抗逆性;木醋液驱避地下害虫,保护种子;吡虫啉种衣剂预防苗期蚜虫;增氧剂防止种子在土壤中因缺氧而烂种。利用所述的种子丸粒化用粉剂进行种子丸粒化工艺,在种子丸粒化机中装入种子、撒入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同时喷入与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水剂,使丸粒化用粉剂包裹到种子上直至种子直径增大至合适的尺寸即可。本专利技术中,具体粉末和种子的比例需要根据种子粒的不同和丸粒化后种球直径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种子丸粒化后需要在48小时内播种到土壤中,否则需要立即晾干,一些萌发速度快的种子,需要在数小时内播种完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1)解决因种子直径过小、每亩用种量过少和种子外形不规则而无法机器播种的问题。如烟叶、油菜、萝卜、白菜、芝麻等用量少直径小的种子,甜玉米、向日葵、西甜瓜等外形不规则种子。2)节省种子。如萝卜种子,传统撒播需要1.2斤种子,机播仅需0.4斤种子。芝麻撒播需要0.8斤种子,机播仅需0.2斤种子。3)免间苗定苗。芝麻、油菜不需间苗,萝卜、白菜仅少量间苗。4)因机器播种时播深一致,出苗整齐,均匀一致。尤其是萝卜,弯曲分叉等畸形萝卜大幅度减少。5)由于根系发达,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同等产量水平可节省肥料20-50%,而且抗旱抗寒抗倒伏。同时,根系发达还使得农作物抗旱能力大幅度提升。6)由于添加有增氧成份,轻松实现水稻免育秧移栽,花生、大豆等作物可大幅度减少因种子在板结土壤中缺氧造成的烂种问题。7)每亩可节约种子款、人工播种费、间苗定苗人工费100元以上,增加产量20-50%。8)因减少肥料和农药投放,能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在增加产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削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9)种子在萌动阶段完全处于与土壤隔离的保护状态,发芽时处于营养充足状态,出苗茁壮整齐。由于粉末中添加有促进生根的成份,作物在苗期就表现出须根条数多而且长的性状。以小麦为例,丸粒化种子在分蘖中期以前,地下部分的长度远远超过地上部分的长度。10)由于种、肥、药、菌同位同播,肥、药、菌等要素投放数量和位置更加精准,利用效率非常高,可减少种子用量20-80%、减少肥料用量20-50%、减少农药用量20-50%,增加产量20-50%。由此可见,采用改良型丸粒化种子,不仅能够大幅度节省种田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政府也能轻松实现肥料、农药减量化目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份:干燥膨润土35%、干燥粘土25%、有机肥35%、硫酸钙2%、硫酸镁1%、硫酸锌1%、硫酸铜0.5%、硼砂0.5%。与所述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种子丸粒化用水剂,每1千克水剂由以下组分组成:5%聚谷氨酸(γ-PGA)10毫升、复合益生菌群(EM菌)20毫升、海藻精1克、植物诱导剂3克、木醋液10毫升、吡虫啉种衣剂1克、增氧剂10克,其余为水。实施例2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份:干燥膨润土30%、干燥粘土27%、有机肥40%、硫酸钙1%、硫酸镁0.5%、硫酸锌1%、硫酸铜0.2%、硼砂0.3%。与所述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种子丸粒化用水剂,每1千克水剂由以下组分组成:5%聚谷氨酸(γ-PGA)12毫升、复合益生菌群(EM菌)15毫升、海藻精1克、植物诱导剂4克、木醋液12毫升、吡虫啉种衣剂1克、增氧剂8克,其余为水。实施例3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份:干燥膨润土38%、干燥粘土20%、有机肥35%、硫酸钙3%、硫酸镁1.2%、硫酸锌0.8%、硫酸铜0.8%、硼砂1.2%。与所述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种子丸粒化用水剂,每1千克水剂由以下组分组成:5%聚谷氨酸(γ-PGA)8毫升、复合益生菌群(EM菌)20毫升、海藻精2克、植物诱导剂2克、木醋液8毫升、吡虫啉种衣剂2克、增氧剂12克,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子丸粒化粉剂和水剂配方不但可以增加产量20%~50%,而且可以削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种子丸粒化解决了因种径过小、外形不规则无法机械播种的问题,节约种子的同时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干燥膨润土30~38%、干燥粘土20~27%、有机肥30~35%、硫酸钙1~3%、硫酸镁0.5~1.2%、硫酸锌0.8~1%、硫酸铜0.2~0.8%、硼砂0.3~1.2%。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干燥膨润土30~38%、干燥粘土20~27%、有机肥30~35%、硫酸钙1~3%、硫酸镁0.5~1.2%、硫酸锌0.8~1%、硫酸铜0.2~0.8%、硼砂0.3~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干燥膨润土35%、干燥粘土25%、有机肥35%、硫酸钙2%、硫酸镁1%、硫酸锌1%、硫酸铜0.5%、硼砂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丸粒化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是通过将各组分混合后经雷蒙磨粉碎、过300目的过滤网得到。4.与权利要求1所述种子丸粒化用粉剂相配合的水剂,其特征在于,每1千克水剂由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林马健张俊奇彭建平徐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市华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