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脱毛装置(100),在三处设有以大致沿肌肤面(S)设置的辊轴(22)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21a)的拔除辊(21),并设有使这些拔除辊(21)以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轴(R)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21a)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而且,三个拔除辊(21)在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及摇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从肌肤拔除毛的脱毛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具备以夹住毛的状态相对于肌肤面移动来从肌肤拔除毛的拔除机构的脱 毛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51020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 公开了一种为增大脱毛面积而具备多个脱毛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对于上述那样的具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有如下这样一种要求,即,希望确保各 拔除机构与肌肤面的接触面积,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满足上述希望而作,其目的在于,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 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提供一种可抑制脱毛效率下降的脱毛装置。本技术的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l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有 夹持毛的夹持部的多个拔除机构,和使这些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 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上述多个 拔除机构,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多个拔除机构相互独立地升降(浮动),因此,通过各拔除机构 浮动对应于肌肤面的凹凸形状的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与各拔除机构接触的 接触面积。由此,可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抑制脱毛 效率的下降。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多个拔除机构,不仅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 互独立地升降,而且还在沿肌肤面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摇动。采用该结构,多个拔除机构相互独立地摇动(摆动),因此,通过各拔除机构向适应 于肌肤面的凹凸形状的方向摆动,可以更加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与各拔除机构接触 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充分地抑制脱毛面积的下降。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驱动源连接的第1驱动传递机 构,和与该第1驱动传递机构连接以把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各拔除机构 的多组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述拔除机构及与该拔除机构对应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构成单 元化的脱毛单元,另外还设置有支撑上述脱毛单元及第l驱动传递机构的罩体,上述脱毛 单元中设置有插销,上述罩体上设置有与插销卡合的长?L,通过插销在长孔内移动及转动, 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升降和摇动。采用该结构,可以插销与长孔构成的这样简单的结构,使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浮动及 摆动。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第l驱动传递机构具有相对于罩体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 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输出部,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与上述输出部挠性地卡合的输入部。采用该结构,既可以切实地将驱动力从第1驱动传递机构传递到第2驱动传递机构, 又可使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浮动及摆动。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输出部通过压靠机构被压向肌肤方向。釆用该结构,当有一个来自肌肤的适度压力施加于拔除机构时,可以抵御压靠机构的 压靠力,使脱毛单元向沉入罩体的方向移动,并且当上述压力解除时,可在压靠机构的压 靠力作用下,使脱毛单元返回原来的位置。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拔除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向肌肤面突出的套筒,该套 筒的肌肤方向的端部与拔除机构的肌肤方向的顶部平齐,或者比该顶部稍稍接近肌肤方 向。采用该结构,由于套筒与拔除机构一起接触肌肤面,因此可防止由于相对于肌肤面旋 转的拔除机构单独强烈地接触肌肤而导致该脱毛装置从肌肤弹开的不良情况。由此,可顺 畅地进行脱毛处理。另外,由于可在脱毛处理时由套筒按压着肌肤面进行引推,因此可减 轻从肌肤拔除毛时的刺痛感。附图说明图1是涉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脱毛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通常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和图2分别是涉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3是 图l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和图5是脱毛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脱毛 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另外,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 图9和图IO是分别表示通常状态下和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另外,图11是表 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IOO可从肌肤拔除体毛、特别是手臂、脚、腋下的毛。如图l 图3所示,该脱毛装置100具有三个脱毛单元1;支撑上述脱毛单元1的单元支撑基座 2;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 (参照图3);将该电动机3的驱动力(旋转运动)传递到脱毛 单元1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4 (参照图3);内置上述各构成部分并形成可由手持握的形 状的一对主体盖5、 6。其中,单元支撑基座2相当于本技术中的"罩体(casing)"。 主体盖5、 6通过螺丝7相互固定,主体盖5上设置有用于使三个脱毛单元1向肌肤面S (参照图2)露出的开口5a。另外,电动机3与作为电力供给源的电池9连接。如图1所示,三个脱毛单元l,从俯视方向看,以位于大致正三角形的各顶点的相互 位置关系邻近配置。另外,如图2所示,三个脱毛单元1的向肌肤面S侧的突出量大致相 等。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脱毛单元1在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浮动 (升降),并且在沿肌肤面S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摆动(摇动),与有凹凸的肌肤面也可以 充分地贴合。如图3 图5所示,各脱毛单元l包括旋转部11、套筒(sleeve)12、和作为 摆动支点的一对插销13 (参照图5)。旋转部11通过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驱动力以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轴(参照 图4)R为中心旋转。具体而言,旋转部ll,以上述轴R通过拔除辊(roller)21的大致中 心的状态,进行旋转。该旋转部11包括拔除辊21、辊轴22、辊基座23、保护片24、第2驱动传递机构25。另外,轴R相当于本技术的"第2旋转轴",拔除辊21相当于本 技术的"拔除机构",辊轴22相当于本技术的"第1旋转轴"。拔除辊21可自转地由辊轴22轴支撑,如图6所示,在其周面上有多个夹持部21a。 各夹持部21a通过相对设置沿拔除辊21的自转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状部件而构成,具有用 于导入毛的间隙21b。而且,夹持部21a移动到面对肌肤面S的位置时,间隙21b关闭, 由此夹持导入间隙21b中的毛。辊轴22在沿肌肤面S的方向上延伸。拔除辊21以该辊轴22为中心自转,通过上述 夹持部21a相对于肌肤面S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如图5所示,辊基座23支撑辊轴22,并通过螺丝27安装在后述的辊壳体32内。保护片24以覆盖拔除辊21的与肌肤面S面对部位的状态设置,抑制夹持部21a与 肌肤面S强烈接触,由此保护肌肤面S。该保护片24通过螺丝28安装在辊基座23上。第,2驱动传递机构25,与第l驱动传递机构4连接,具有将来自该第l驱动传递机 构4的驱动力传递到拔除辊21以使拔除辊21旋转的功能。如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的多个拔除机构,和使所述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所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拔除机构,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口哲朗,村木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