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军辉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83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包括反应罐体和用于支撑反应罐体的支柱;还包括硫酸进出口、盐酸进出口、氯化氢出口、压力阀、往复机构、混合单元、一号弹簧、锥形隔离罩、一号单向阀、电机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生器的工作;一方面实现热交换器对发生器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利用,避免发生器内热量的聚集;另一方面,风机将热交换机上的热量吹入除湿管道内进行除湿,可以进一步降低发生器的温度,同时热风进入除湿管道内可以带走吸水纸上的水分,使吸水纸可以持续的干燥氯化氢气体,从而得到更加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在后期使用时不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生产
,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氯化氢气体是硫酸厂生产氯磺酸的重要原料,氯化氢气体的生产一般是通过将盐酸与硫酸混合,利用硫酸的强吸水性,对盐酸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从而使氯化氢气体析出,得到高纯度的氯化氢气体。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浓硫酸和盐酸喷喷淋混合,利用浓硫酸的强吸水性生产氯化氢气体,但是该工艺在生产氯化氢气体时,盐酸和硫酸直接通过喷淋管喷淋进溢流反应槽内进行萃取,生产出的氯化氢气体仍然含有少量的水分,影响后续的使用,同时浓硫酸吸水后产生大量的热聚集在发生器内,难以散发;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生产出的氯化氢气体仍然含有少量的水分以及浓硫酸吸水后产生大量的热聚集在发生器内,难以散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浓度在80%以上的浓硫酸和浓度在30%以上的盐酸充入氯化氢气体发生器,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将氯化氢气体析出,将析出的氯化氢气体通入干燥管道中;S2:在干燥管道上设置除湿管道,将干燥管道上设置吸水纸,吸水纸的一半位于除湿管道内,吸水纸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内的水分,另一半位于干燥管道内,通过吸水纸将水分导入干燥管内;S3:在氯化氢气体发生器的管壁上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内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机将热交换器上的热量吹入干燥管道中,使干燥管道中充入热风,热风用于带走吸水纸上的水分;S4:收集除湿管道内流出的氯化氢气体;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包括反应罐体和用于支撑反应罐体的支柱;还包括硫酸进出口、盐酸进出口、氯化氢出口、压力阀、往复机构、混合单元、一号弹簧、锥形隔离罩、一号单向阀、电机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生器的工作;所述电机设置在反应罐体的外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号弹簧的一端;所述一号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锥形隔离罩的下侧面,一号弹簧用于对反应罐体内的酸进行搅动混合;所述锥形隔离罩设置在反应罐体的顶部,锥形隔离罩的两侧均设有一号单向阀,一号单向阀用于向上输送氯化氢气体;所述往复机构设置在反应罐体的内壁上,通过往复机构与一号弹簧相配合,使得往复机构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混合单元设置在反应罐体内的中部,通过往复机构和混合单元间的配合,使得混合单元用于将硫酸和盐酸进行混合;通过混合单元与锥形隔离罩间的配合,将反应罐体分隔成盐酸仓、硫酸仓和排放仓,排放仓与氯化氢出口连通;所述反应罐体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氯化氢出口;所述氯化氢出口上设置有压力阀,压力阀用于增加排放仓内的气压;所述硫酸进出口设置在硫酸仓;所述盐酸进出口设置在盐酸仓;其中,所述混合单元包括分隔板、一号通孔、推杆、二号单向阀、一号气缸、一号活塞、一号连杆、一号滑杆、二号气缸、二号活塞、二号连杆、二号滑杆和二号弹簧;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一号通孔;所述一号通孔上设置有二号单向阀,一号通孔用于盐酸和硫酸的流通混合;所述二号单向阀在分隔板的两侧均匀分布;所述一号滑杆滑动安装在分隔板上侧面所开设的一号滑槽内,一号滑杆的上侧固连有一号连杆的一端;所述一号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贯穿一号气缸的底壁并与一号活塞固连;所述一号活塞滑动安装在一号气缸内;所述一号气缸上贯穿设置在锥形隔离罩上,通过一号气缸、一号活塞、一号连杆和一号滑杆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在一号活塞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所述二号滑杆滑动安装在分隔板下侧面所开设的二号滑槽内,二号滑杆的下侧固连有二号连杆的一端;所述二号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贯穿二号气缸的顶壁并与二号活塞固连;所述二号活塞滑动安装在二号气缸内,二号活塞与反应罐体间设置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反应罐体的内底壁,通过二号气缸、二号活塞、二号弹簧,二号连杆和二号滑杆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在二号弹簧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所述推杆的一端铰接在分隔板上,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往复机构上,通过往复机构、推杆、一号滑杆和二号滑杆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往复机构在上下移动时可以通过推杆推动分隔板在一号滑杆和二号滑杆上左右滑动。首选,分别通过硫酸进出口和盐酸进出口将硫酸和盐酸充入硫酸仓和盐酸仓内,电机转动时会带动一号弹簧转动,一号弹簧可以对硫酸进行搅动,通过一号弹簧和往复机构的配合,使得往复机构上下的运动,往复机构在向上移动时会通过推杆向右推动分隔板,分隔板挤压盐酸,使得盐酸通过二号单向阀和一号通孔充入硫酸仓内,盐酸与硫酸进行萃取,由于盐酸通入的量较小,降低了盐酸所需的搅动力度,水分被吸收后,从而产生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通过一号单向阀充入排放仓内;往复机构继续向上移动,使得推杆向左拉动分隔板,分隔板挤压硫酸,将硫酸通过二号单向阀和一号通孔充入到盐酸仓内进行萃取,同时分隔板在左右滑动时,对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进行搅动,加速了盐酸中水分的吸收,提高了氯化氢的萃取效率;往复机构向下移动时,也会通过推杆带动分隔板左右滑动,原理相同;氯化氢通过一号单向阀向排放仓内充入时,排放仓内的气压不断增加,使得一号活塞向下移动,通过一号活塞、一号连杆和一号滑杆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向下移动,当排放仓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的压力时,压力阀受压打开,在排放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为排放仓泄压,此时通过二号活塞、二号滑杆、二号连杆和二号弹簧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在二号弹簧的推动下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分隔板在左右滑动的同时也在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分隔板的搅动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氯化氢的萃取效率。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三号滑槽、滑动板、二号通孔、凹槽、配重块、定位板、凸轮、螺杆、一号滑块和二号滑块;所述三号滑槽设置在反应罐体的内侧壁,三号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一号滑块和二号滑块;所述一号滑块和二号滑块分别设置在滑动板的上下两侧;所述滑动板远离三号滑槽的一侧与推杆铰接,滑动板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螺杆设置在一号滑块与二号滑块之间,螺杆螺纹贯穿凸轮,螺杆的在上下移动时可带动凸轮转动;所述二号通孔开设在滑动板上,二号通孔用于一号弹簧的穿过,二号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板滑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凸轮设置在定位板所开设的定位口中,通过凸轮和定位板间的配合,凸轮转动时可带动定位板收回或伸出凹槽。当定位板伸出凹槽时,此时定位板与一号弹簧接触,一号弹簧在旋转时,可以带动定位板向上移动,通过定位板与滑动板间的配合,使得滑动板在三号滑槽内向上滑动,通过三号滑槽与推杆间的配合,使得推杆带动分隔板左右移动;定位板向上移动的同时,凸轮也随着定位板向上移动,凸轮通过螺杆带动一号滑块和二号滑块上移,当滑动板向上滑动一定的高度时,一号滑块与三号滑槽的顶壁接触,凸轮继续上移,通过一号滑块、凸轮和螺杆间的配合,使得螺杆相对于凸轮向下移动,由于螺杆与凸轮螺纹连接,使得凸轮转动,通过凸轮与定位板间的配合,使得定位板被推回凹槽内与一号弹簧脱离,滑动板在配重块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到一定高度后,二号滑块与三号滑槽的底壁接触,螺杆相对于凸轮向上移动,使得凸轮回转,将定位板再次推出凹槽,定位板再次与一号弹簧接触,从而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滑动板在上下滑动的同时也在对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浓度在80%以上的浓硫酸和浓度在30%以上的盐酸充入氯化氢气体发生器,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将氯化氢气体析出,将析出的氯化氢气体通入干燥管道中;S2:在干燥管道上设置除湿管道,将干燥管道上设置吸水纸,吸水纸的一半位于除湿管道内,吸水纸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内的水分,另一半位于干燥管道内,通过吸水纸将水分导入干燥管内;S3:在氯化氢气体发生器的管壁上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内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机将热交换器上的热量吹入干燥管道中,使干燥管道中充入热风,热风用于带走吸水纸上的水分;S4:收集除湿管道内流出的氯化氢气体;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包括反应罐体1和用于支撑反应罐体1的支柱;还包括硫酸进出口、盐酸进出口、氯化氢出口2、压力阀3、往复机构4、混合单元5、一号弹簧6、锥形隔离罩7、一号单向阀8、电机9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生器的工作;所述电机9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外部,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号弹簧6的一端;所述一号弹簧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锥形隔离罩7的下侧面,一号弹簧6用于对反应罐体1内的酸进行搅动混合;所述锥形隔离罩7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锥形隔离罩7的两侧均设有一号单向阀8,一号单向阀8用于向上输送氯化氢气体;所述往复机构4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内壁上,通过往复机构4与一号弹簧6相配合,使得往复机构4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混合单元5设置在反应罐体1内的中部,通过往复机构4和混合单元5间的配合,使得混合单元5用于将硫酸和盐酸进行混合;通过混合单元5与锥形隔离罩7间的配合,将反应罐体1分隔成盐酸仓11、硫酸仓12和排放仓13,排放仓13与氯化氢出口2连通;所述反应罐体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氯化氢出口2;所述氯化氢出口2上设置有压力阀3,压力阀3用于增加排放仓13内的气压;所述硫酸进出口设置在硫酸仓12;所述盐酸进出口设置在盐酸仓11;其中,所述混合单元5包括分隔板501、一号通孔502、推杆503、二号单向阀504、一号气缸505、一号活塞506、一号连杆507、一号滑杆508、二号气缸509、二号活塞510、二号连杆511、二号滑杆512和二号弹簧513;所述分隔板501上开设有若干一号通孔502;所述一号通孔502上设置有二号单向阀504,一号通孔502用于盐酸和硫酸的流通混合;所述二号单向阀504在分隔板501的两侧均匀分布;所述一号滑杆508滑动安装在分隔板501上侧面所开设的一号滑槽内,一号滑杆508的上侧固连有一号连杆507的一端;所述一号连杆507的另一端滑动贯穿一号气缸505的底壁并与一号活塞506固连;所述一号活塞506滑动安装在一号气缸505内;所述一号气缸505上贯穿设置在锥形隔离罩7上,通过一号气缸505、一号活塞506、一号连杆507和一号滑杆508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501在一号活塞506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所述二号滑杆512滑动安装在分隔板501下侧面所开设的二号滑槽内,二号滑杆512的下侧固连有二号连杆511的一端;所述二号连杆511的另一端滑动贯穿二号气缸509的顶壁并与二号活塞510固连;所述二号活塞510滑动安装在二号气缸509内,二号活塞510与反应罐体1间设置有二号弹簧513;所述二号气缸509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内底壁,通过二号气缸509、二号活塞510、二号弹簧513,二号连杆511和二号滑杆512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501在二号弹簧513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所述推杆503的一端铰接在分隔板501上,推杆503的另一端设置在往复机构4上,通过往复机构4、推杆503、一号滑杆508和二号滑杆512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往复机构4在上下移动时可以通过推杆503推动分隔板501在一号滑杆508和二号滑杆512上左右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浓硫酸的氯化氢气体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浓度在80%以上的浓硫酸和浓度在30%以上的盐酸充入氯化氢气体发生器,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将氯化氢气体析出,将析出的氯化氢气体通入干燥管道中;S2:在干燥管道上设置除湿管道,将干燥管道上设置吸水纸,吸水纸的一半位于除湿管道内,吸水纸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内的水分,另一半位于干燥管道内,通过吸水纸将水分导入干燥管内;S3:在氯化氢气体发生器的管壁上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内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机将热交换器上的热量吹入干燥管道中,使干燥管道中充入热风,热风用于带走吸水纸上的水分;S4:收集除湿管道内流出的氯化氢气体;本发明所采用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包括反应罐体1和用于支撑反应罐体1的支柱;还包括硫酸进出口、盐酸进出口、氯化氢出口2、压力阀3、往复机构4、混合单元5、一号弹簧6、锥形隔离罩7、一号单向阀8、电机9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生器的工作;所述电机9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外部,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号弹簧6的一端;所述一号弹簧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锥形隔离罩7的下侧面,一号弹簧6用于对反应罐体1内的酸进行搅动混合;所述锥形隔离罩7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锥形隔离罩7的两侧均设有一号单向阀8,一号单向阀8用于向上输送氯化氢气体;所述往复机构4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内壁上,通过往复机构4与一号弹簧6相配合,使得往复机构4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混合单元5设置在反应罐体1内的中部,通过往复机构4和混合单元5间的配合,使得混合单元5用于将硫酸和盐酸进行混合;通过混合单元5与锥形隔离罩7间的配合,将反应罐体1分隔成盐酸仓11、硫酸仓12和排放仓13,排放仓13与氯化氢出口2连通;所述反应罐体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氯化氢出口2;所述氯化氢出口2上设置有压力阀3,压力阀3用于增加排放仓13内的气压;所述硫酸进出口设置在硫酸仓12;所述盐酸进出口设置在盐酸仓11;其中,所述混合单元5包括分隔板501、一号通孔502、推杆503、二号单向阀504、一号气缸505、一号活塞506、一号连杆507、一号滑杆508、二号气缸509、二号活塞510、二号连杆511、二号滑杆512和二号弹簧513;所述分隔板501上开设有若干一号通孔502;所述一号通孔502上设置有二号单向阀504,一号通孔502用于盐酸和硫酸的流通混合;所述二号单向阀504在分隔板501的两侧均匀分布;所述一号滑杆508滑动安装在分隔板501上侧面所开设的一号滑槽内,一号滑杆508的上侧固连有一号连杆507的一端;所述一号连杆507的另一端滑动贯穿一号气缸505的底壁并与一号活塞506固连;所述一号活塞506滑动安装在一号气缸505内;所述一号气缸505上贯穿设置在锥形隔离罩7上,通过一号气缸505、一号活塞506、一号连杆507和一号滑杆508间的配合,使得分隔板501在一号活塞506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所述二号滑杆512滑动安装在分隔板501下侧面所开设的二号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辉程园园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董军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