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41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烟过滤装置,包括载体和滤网,载体呈波形,载体附有疏油涂层,滤网呈波形并对应载体的形状贴附于载体的一侧,滤网附有亲油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滤网具有良好的亲油性,载体具有良好的疏油性,当油烟通过时,一部分油滴被滤网吸附,一部分油滴穿过滤网并在载体上形成球状油滴,这些球状油滴最终沿着滤网往外排走,从而起到过滤油烟的作用。并且,油烟中的油滴无法进入载体的内部,因此载体受到油烟的污染减少,使得载体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更加耐用,不需频繁更换。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滤网和载体与油烟的有效接触面积大,油烟过滤效果好,油烟去除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烟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油烟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油烟是由油类在高温下未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其主要成分为液态油滴和固体颗粒。为了避免污染环境,油烟在排出前需要经过油烟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现有的油烟过滤装置的油烟去除率通常只能达到90%左右,剩下10%左右的油烟未经过滤直接排走,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对剩下的10%左右的油烟进行二次过滤,成为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油烟已经通过一次过滤,在二次过滤端的油烟过滤装置必须要有良好的过滤性能,才能对剩下的10%左右的油烟进行有效过滤。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油烟过滤装置,对经过一次过滤的油烟进行二次过滤,以净化一次过滤中剩余的未过滤的油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过滤装置,通过将波形滤网贴附于波形载体的一侧,波形载体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波形滤网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使得本技术在二次过滤中能够有效去除油烟,并且载体持久耐用。针对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烟过滤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呈波形,所述载体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滤网,所述滤网呈波形并对应所述载体的形状贴附于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滤网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进一步,所述载体为过滤棉。进一步,所述滤网为金属滤网。进一步,所述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沟槽之间,所述第一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载体的厚度,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载体的第一侧,所述滤网设有朝所述第一沟槽的方向凸起的多个脊部和远离所述第一凸部的方向凹陷的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于两个所述脊部之间,所述脊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一沟槽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凹陷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一凸部的形状相对应,所述脊部插入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第一凸部伸入所述凹陷部内。进一步,所述第二侧设有多个第二沟槽和多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沟槽之间,所述第二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载体的厚度,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的位置错开,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错开。进一步,定义所述第一沟槽的最大宽度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沟槽的最大宽度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进一步,所述第一沟槽呈V形,所述脊部呈V形,所述第一沟槽的夹角为17~20°,所述脊部的夹角为17~20°。进一步,所述脊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深度。进一步,还包括框体,所述载体和所述滤网均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进一步,所述框体由彩涂钢板制作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由于滤网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载体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因此滤网具有良好的亲油性,载体具有良好的疏油性,当经过一次过滤的油烟通过时,较大的油滴容易被滤网吸附并在滤网的表面形成油膜,油膜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流走,而较小的油滴容易穿过滤网并在载体的表面弹开,即不会以膜状附着在载体的表面,从而形成微小的球状油滴,油烟不断地与载体进行运动碰撞,不断形成新的油滴,并促使这些微小的球状油滴不断地进行融合,并聚结成大的油滴,由于滤网贴附于载体的一侧,并且球状油滴与载体表面的附着力很小,加上球状油滴自身的重力,使得这些大的球状油滴最终会与滤网接触,并沿着滤网往下流走,从而起到良好的油烟二次过滤效果。(2)由于载体的疏油性,油烟中的油滴无法渗透到载体的内部,并且载体表面对油滴的分离效果好,油滴难以附着在载体表面,因此载体受到油烟的污染减少,使得载体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更加耐用,不需频繁清洗或更换。(3)滤网呈波形,载体呈波形,与传统的平面状滤网和平面状载体相比,这样可以增大滤网和载体与油烟接触的表面积,达到更好的油烟过滤效果,从而有效对油烟进行二次过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图及局部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滤网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载体的侧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滤网和载体配合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油烟过滤装置100;框体1;载体2;第一侧21;第二侧22;第一沟槽23;第一凸部24;第二沟槽25;第二凸部26;滤网3;棱形孔31;滤条32;脊部33;凹陷部34;第一距离H1;第二距离H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油烟过滤装置100,包括框体1和设置于框体1内的载体2和滤网3。载体2呈波形,载体2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滤网3呈波形并对应载体2的形状贴附于载体2的一侧,即滤网3的波形和载体2的波形相吻合,滤网3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由于滤网3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载体1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因此滤网3具有良好的亲油性,载体1具有良好的疏油性,当经过一次过滤的油烟通过时,较大的油滴容易被滤网3吸附并在滤网3的表面形成油膜,油膜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流走,而较小的油滴容易穿过滤网3并在载体2的表面弹开,即不会以膜状附着在载体1的表面,从而形成微小的球状油滴,油烟不断地与载体2进行运动碰撞,不断形成新的油滴,并促使这些微小的球状油滴不断地进行融合,并聚结成大的油滴,由于滤网3贴附于载体2的一侧,并且球状油滴与载体2表面的附着力很小,加上球状油滴自身的重力,使得这些大的球状油滴最终会与滤网3接触,并沿着滤网3往下流走,从而起到良好的油烟二次过滤效果。由于载体2的疏油性,油烟中的油滴无法渗透到载体2的内部,并且载体2表面对油滴的分离效果好,油滴难以附着在载体2表面,因此载体2受到油烟的污染减少,使得载体2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更加耐用,不需频繁清洗或更换。滤网3呈波形,载体2呈波形,与传统的平面状滤网和平面状载体相比,这样可以增大滤网3和载体2与油烟接触的表面积,达到更好的油烟过滤效果,从而有效对油烟进行二次过滤。本实施例中,载体2为过滤棉,过滤棉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油烟中的固体颗粒能够很好地被过滤棉过滤掉。滤网3为金属滤网,金属滤网具有通风量大、容尘量大、防火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可反复清洗,重复利用,经济可靠。本实施例中,滤网3设有多个棱形孔31。在油烟过滤的过程中,大的油滴和颗粒容易被组成棱形孔31的滤条32所阻隔,无法通过棱形孔31,从而形成初步过滤。当然,滤网3中的过滤孔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棱形孔31,也可以是其它多边形如三角形、方形、正六边形等,并且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是其它的形状。如图5所示,载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第一侧21是油烟进入的一侧,第二侧22是油烟排出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侧21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沟槽23和多个第一凸部24,第一凸部24设于两个第一沟槽23之间,第一沟槽23的深度小于载体2的厚度,第二侧22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沟槽25和多个第二凸部26,第二凸部26设于两个第二沟槽25之间,第二沟槽25的深度小于载体2的厚度,第一沟槽23和第二沟槽25的位置错开,第一凸部24和第二凸部26的位置错开。由于第一沟槽23的深度小于载体2的厚度,第二沟槽25的深度小于载体2的厚度,因此载体2并没有被第一沟槽23和第二沟槽25所隔断,载体2仍然是一个整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呈波形,所述载体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滤网,所述滤网呈波形并对应所述载体的形状贴附于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滤网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呈波形,所述载体的表面附有疏油涂层;滤网,所述滤网呈波形并对应所述载体的形状贴附于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滤网的表面附有亲油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过滤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为金属滤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沟槽之间,所述第一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载体的厚度,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载体的第一侧,所述滤网设有朝所述第一沟槽的方向凸起的多个脊部和远离所述第一凸部的方向凹陷的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于两个所述脊部之间,所述脊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一沟槽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凹陷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一凸部的形状相对应,所述脊部插入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第一凸部伸入所述凹陷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尚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