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扩大供肝来源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846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扩大供肝来源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所述每1000ml灌注液组成为:柚皮素‑7‑O‑乙酸酯200‑400mg、羟基淀粉2‑6g、三磷酸腺苷20‑40g、人工血液15‑45g、卵磷脂2‑6g、半乳糖苷酶1‑2mg,乙酰半乳糖胺酶1‑2mg,胰岛素30‑60u、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100‑300ml、抗生素1‑5g、葡萄糖5‑30g、生理盐水100‑300ml、10%氯化钾5‑15ml、5%碳酸氢钠10‑30ml、10%氯化钙10‑20ml,维生素B12 3‑8mg、维生素E 2‑6mg、维生素C 1‑5mg、地塞米松1‑6mg、前列地尔5‑15μ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扩大供肝来源的常温机械灌注液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扩增供肝来源的常温机械灌注液。
技术介绍
中国是肝病高发国家,根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病毒性肝炎年新发病数137万,居甲乙类传染病首位;肝癌年新发病例为35.5万,年死亡率高达26.26/10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用于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数以百亿元计,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监护、高效免疫抑制药物不断进步,肝移植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可靠、有效手段。然而,伴随肝移植手术例数的激增,供肝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每年约有15%的患者因病情加重或死亡而从肝移植等待名单剔除。供肝的短缺,迫使器官移植医生不断的扩大能够用来安全有效移植的供肝标准,因此,一些未达到理想供体的供肝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肝移植。未达到理想供体的供肝也被称为“扩大的理想供肝”、“边缘供肝”。这类肝脏包括DCD供肝、高龄供肝、脂肪肝供肝、血型不相容的供肝及带有传染性疾病的供肝。DCD供肝,即肝脏死亡肝捐献是解决供肝严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国际通用的荷兰Maastrichit分类标准将DCD供体分为可控(M-III)和不可控(M-1、M-II、M-IV、M-V)两大类型,其中可控型是指受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但还未达到脑死亡的全套医学标准,经家属同意,有计划地撤除生命支持,等待死亡发生。《中国肝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将器官捐献分为3类:C-I即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C-II即国际标准化DCD,包括M-I~M-V;C-III即心脑双死亡器官捐献,指虽已符合DBD标准,但鉴于脑死亡立法缺失,现仍按DCD程序实施。新的观点认为,热缺血时间应从出现临床低血压而非肝脏停跳开始计算。由此可见,任何一种DCD供肝类型都很可能面临热缺血时间较长的问题,尤其是经过心肺复苏的或不可控型DCD供体,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血压打击,严重损伤供肝功能。研究表明,热缺血时间及冷保存时间对DCD供肝质量及受体预后有重要影响。氧和营养物质来源的中断以及代谢产物的堆积可能是导致热缺血损伤最重要的因素,其必然结果是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严重减少甚至耗竭,腺嘌呤核苷酸总量剧减,进一步引起氧自由基生成、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和细胞器功能出现紊乱、细胞凋亡。肝移植过程中有3个必经阶段:(1)保存前阶段:包括供者管理和供肝获取;(2)保存阶段:包括供肝冲洗和体外保存;(3)再灌注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移植物造成损伤并影响肝移植受者的预后。保存前阶段的损伤称为保存前损伤,是指供者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及供者手术对移植物造成的损伤,这部分损伤可以通过合理的肝脏捐献标准及细致熟练的手术操作尽量避免。保存阶段的损伤是从供肝血流阻断到再灌注之前经历的损伤,这部分损伤只能设法减轻但不能避免。冷保存损伤是保存阶段主要的损伤形式,主要原因是保存过程的低温、缺氧所致内皮细胞水肿和酸中毒。再灌注阶段的损伤属于保存后损伤,其发生有两个阶段:第1阶段以免疫系统活化和氧化应激为特征;第2阶段以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及黏附因子紊乱为特征。由于DCD供肝相比于DBD供肝等正常来源的供肝,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热缺血,其在抑制工程中更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供肝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而无法满足临床移植的要求。目前,各国学者分别从供体预处理、改良供肝切取手术技术(无法避免低血压期损伤)、优化器官保存方法、受体药物干预(影响机体其他系统功能)等方面努力尝试提高DCD供肝质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延长肝脏耐受缺血时限,以期改善DCD供肝移植效果。其中,优化器官保存方法因其适用性广、可行性强、效果显著等优点,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突破点。器官保存液主要用于离体器官的功能保护,其基本原理包括:合适的渗透压防止低温引起的细胞水肿;缓冲体系纠正细胞内酸中毒;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保存期间能量的产生。因此,器官保存液的成分选择、渗透压控制、离子浓度调配、氧合、能量底物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肝脏保存液可分为仿细胞内液型溶液、仿细胞外液型溶液、高渗性溶液、稀释血液保存液和血浆类似液等类型,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UW液、HTK液、施尔生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等。这些保存液均适用于离体器官的低温静态保存,其中UW液因其优异表现成为器官保存的“金标准”,能有效保存肝脏长达24-30h,但高黏度、高钾、稳定性不足等特点也影响了其使用,尤其对于有较长热缺血时间的DCD供肝保存效果有限。部分研究通过添加三磷酸腺苷-氯化镁/氧合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铁螯合剂、血管扩张药物等来改善器官保存效果,但未形成共识。荷兰学者专利技术的polysol灌注液能为器官持续代谢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选用聚乙二醇作为胶体成分,在保护肝细胞功能、降低氧耗、保持微循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能成为机械灌注保存的较好选择;但其氧合效果尚不能满足DCD供肝保存的要求。目前研究多以全血或稀释血液作为氧载体灌注,其中的血细胞和血浆成分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炎性介质诱发炎症或排斥反应、肝内微血栓形成、红细胞崩解、感染风险;还存在血源紧张、长途运输困难等实际操作障碍。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DCD供肝的机械灌注保存液是实现体外无血常温机械灌注器官保存及功能修复的必要条件,获得一种能够增强肝脏对于热缺血的耐受程度,扩大供肝来源,使肝脏在机械灌注过程中尽快的恢复生理活性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扩大供肝来源,使肝脏在机械灌注过程中尽快的恢复生理活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肝脏灌注液含有柚皮素衍生物,且不含有红细胞。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柚皮素衍生物为柚皮素-7-O-乙酸酯和柚皮素-7-O-丙酸酯,优选的,所述柚皮素衍生物为柚皮素-7-O-乙酸酯。柚皮素(naringeni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中药中,其是柚皮甙的甙元,属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止咳祛痰、降血脂、抗癌抗肿瘤、解痉和利胆、预防和治疗肝病、抑制血小板凝结、抗粥样动脉硬化等作用,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目前研究表明,柚皮素能够抑制TNF-a等引起的炎性因子风暴,减少组织损伤,但是,柚皮素等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通过对柚皮素或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修饰,引入脂溶性或水溶性基团,可以在保证生理活性的前提下提高脂溶性或水溶性,改善生物利用度。柚皮素-7-O-乙酸酯和柚皮素-7-O-丙酸酯是通过采用“苄基化-水解-酰化-加氢还原”四步化学合成法合成,两种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37.34±53.23μg/mL和59.74±4.81μg/mL,均高于柚皮素的溶解度(“柚皮素-7-O-乙酸酯和柚皮素-7-O-丙酸酯的制备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薛敏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Dev2016,28:1273—127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肝脏灌注液还含有生物酶,所述生物酶优选为外切糖苷酶,进一步优选为α-半乳糖苷酶和α-N-乙酰半乳糖苷酶,其可以去除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例如,A、B抗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含有柚皮素衍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含有柚皮素衍生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柚皮素衍生物选自柚皮素-7-O-乙酸酯或柚皮素-7-O-丙酸酯。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柚皮素衍生物的含量为200-400mg/L。4.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含有人工血液,所述人工血液为人工合成具有携氧功能的氟碳化合物;优选的,所述氟碳化合物为全氟正丁基呋喃、全氟三丁胺、氟列昂E4、全氟萘烷、全氟甲基萘烷或全氟三丙胺;优选的,所人工血液为全氟碳化物。5.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含有胶体、卵磷脂、三磷酸腺苷、胰岛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抗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10%氯化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10%氯化钙溶液、维生素B12、维生素E、维生素C、地塞米松、前列地尔。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选自20%白蛋白溶液、PEG或羟基淀粉。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含有生物酶,所述生物酶优选为外切糖苷酶,进一步优选为α-半乳糖苷酶和α-N-乙酰半乳糖苷酶。8.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肝脏保存的常温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每1000ml灌注液组成为:柚皮素-7-O-乙酸酯20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江郑俊李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莱普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