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思科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524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体,压缩机主体的左侧设置有冷媒回流管,冷媒回流管的左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压缩机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冷媒出口管,冷媒出口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缩机主体、冷媒回流管、冷媒出口管、压缩机主轴、离合器、马达、冷媒排出管、冷媒进入管、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相互配合,利用被膨胀阀或毛细管抵消掉冷媒工作状态下的压差作为动力,而且实现变频效果只需要直接控制马达的转速,不用像传统压缩机那样需要精密的电动调节阀,此部分制造成本比传统的相当低,实现助力节能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为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和心脏。压缩机引的能力和特征决定了制冷系统的能力和特征。某种意义上,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就是将压缩机的能力体现出来。因此,世界各国制冷行业无不在制冷压缩机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制冷压缩机可以分为定排量压缩机和变排量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把制冷剂从低压提升为高压,并使制冷剂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使系统不断将内部热量排放到高于系统温度的环境中。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制冷系统通过压缩机输入电能,从而将热量从低温环境排放到高温环境。制冷压缩机的能效比决定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比。由于环境温度是经常变化的,故压缩机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因此压缩机要具有能量调节。传统制冷设备是通过冷媒压缩成液体后经过节流膨胀体积形成制冷效果,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控制其压差来达到膨胀状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但是传统制冷设备的这个压差能量会被膨胀阀或毛细管抵消掉了,为此,我们提出了节能制冷压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节能制冷压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左侧设置有冷媒回流管,所述冷媒回流管的左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冷媒出口管,所述冷媒出口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底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轴,所述压缩机主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底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离合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底部与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左侧设置有冷媒排出管,所述冷媒排出管的左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马达的右侧设置有冷媒进入管,所述冷媒进入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优选的,所述马达为叶片式液压型。优选的,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型号为SHXSC-U。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对应冷媒排出管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右侧对应冷媒进入管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采用陶瓷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缩机主体、冷媒回流管、冷媒出口管、压缩机主轴、离合器、马达、冷媒排出管、冷媒进入管、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相互配合,利用被膨胀阀或毛细管抵消掉冷媒工作状态下的压差作为动力,而且实现变频效果只需要直接控制马达的转速,不用像传统压缩机那样需要精密的电动调节阀,此部分制造成本比传统的相当低,实现助力节能目的。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起到了密封的作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处于冷媒膨胀开端处,应选择对温度影响系数较低的陶瓷材料,对隔温、密封及节能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壳体、2压缩机主体、3冷媒回流管、4冷媒出口管、5压缩机主轴、6离合器、7马达、8冷媒排出管、9冷媒进入管、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体2,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左侧设置有冷媒回流管3,所述冷媒回流管3的左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右侧设置有冷媒出口管4,所述冷媒出口管4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2底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轴5,所述压缩机主轴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离合器6,所述离合器6的底部设置有马达7,所述马达7的输出轴与离合器6固定连接,所述马达7的底部与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7的左侧设置有冷媒排出管8,所述冷媒排出管8的左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马达7的右侧设置有冷媒进入管9,所述冷媒进入管9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具体的,所述马达7为叶片式液压型。具体的,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型号为SHX33SC4-U。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左侧对应冷媒排出管8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所述壳体1的右侧对应冷媒进入管9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1。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圈10和第二密封圈11均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实施例二图3中为传统压缩机的类型,按市面上其中一款采用R410A冷媒制冷量为45KW高低压大概有2.7MPa左右的压差,传统制冷设备的这个压差能量被膨胀阀或毛细管抵消掉。实施例三由图2可知,在压缩机冷媒回流管3处及外接的冷凝器出口处各安装一个电动二通阀,在冷媒出口管4处安装压力感应开关,首次压缩机工作开始时,通过外接控制板打开冷媒回流管3处的电动二通阀,冷凝器出口处电动二通阀关闭,待冷媒出口处4达到制冷压力要求时,外接压力感应开关反馈信号给控制板,控制板打开冷凝器出口处电动二通阀,高压冷媒进到冷媒进入管9中,马达7开始工作,马达7为叶片式液压型,马达7选用排量参数:R1*P=R2按照(冷媒高低压膨胀比1.5-2.5),式中R1为助力旋转机构额定排量,P为冷媒高低压膨胀比系数(一般为1.5-2.5),R2为压缩机排量,因马达7在高压冷媒的作用下开始旋转,离合器6与压缩机主轴5闭合,马达7动力输入压缩机主体2,此时整个压缩机类似于空载状态,忽略摩擦等机械因素,同时控制板调小压缩机主体3的功率进入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如压力开关感应高压冷媒压力过小时,控制板关闭冷凝器出口处电动二通阀,待冷媒出口管4达到制冷高压要求时再次打开电动二通阀正常运行,停机时,两个电动二通阀同时关闭,冷媒回流管3和冷媒出口管4保持压力,再次开机时,冷凝器出口处电动二通阀首先打开,马达7在高压冷媒的作用下开始旋转,离合器6与压缩机主轴5闭合,然后压缩机主体2接通电源,同时打开冷媒回流管3处的电动二通阀,再次进入正常运行状态,通过实现变频效果只需要直接控制马达7转速,不用像传统压缩机那样需要精密的电动调节阀,此部分制造成本比传统的相当低。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体(2),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左侧设置有冷媒回流管(3),所述冷媒回流管(3)的左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右侧设置有冷媒出口管(4),所述冷媒出口管(4)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2)底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轴(5),所述压缩机主轴(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离合器(6),所述离合器(6)的底部设置有马达(7),所述马达(7)的输出轴与离合器(6)固定连接,所述马达(7)的底部与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7)的左侧设置有冷媒排出管(8),所述冷媒排出管(8)的左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马达(7)的右侧设置有冷媒进入管(9),所述冷媒进入管(9)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制冷压缩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体(2),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左侧设置有冷媒回流管(3),所述冷媒回流管(3)的左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2)的右侧设置有冷媒出口管(4),所述冷媒出口管(4)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压缩机主体(2)底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压缩机主轴(5),所述压缩机主轴(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离合器(6),所述离合器(6)的底部设置有马达(7),所述马达(7)的输出轴与离合器(6)固定连接,所述马达(7)的底部与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7)的左侧设置有冷媒排出管(8),所述冷媒排出管(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科
申请(专利权)人:陈思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