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522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设于建筑物室内底层与建筑物室内表面铺装层之间,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温度转换件,温度传递组件;所述温度转换件包括设于建筑物内的室内机、设于建筑物外的室外机;所述温度传递组件包括蓄能体、实现所述蓄能体在所述温度转换件与温度调节需求区域之间的移动的运输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集中有效的对指定区域进行温度调节,包括室内空气和地表,准确快速有效,布局巧妙隐蔽,占据空间小,能耗低,使用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可以全面取代地暖、顶棚辐射空调系统等传统的室内温度调节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房地产行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商品房市场又是房地产行业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房价处于高位并仍呈上涨趋势,人们花费毕生积蓄购得方寸居所,自然希望居住的安心舒适。然而在不时发生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夏季炎热潮湿,冬季严寒难耐等外部大环境下,使室内环境保持健康舒爽宜人也越来越难,人们不惜花费重金在室内配备地暖,顶棚辐射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多重有助于改善和保持室内良好居住空气和环境的设备。由此导致装修成本高、设备占据空间大,能源消耗大,使用成本高,且以上设施基本随装修一同进行,内嵌在室内墙体,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而一旦出现故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集中有效的对指定区域进行温度调节,准确快速,布局巧妙隐蔽,占据空间小,能耗低,使用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可以全面取代地暖、顶棚辐射空调系统等传统的室内温度调节设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设于建筑物室内底层与建筑物室内表面铺装层之间,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温度转换件,温度传递组件;所述温度转换件包括设于建筑物内的室内机、设于建筑物外的室外机;所述温度传递组件包括蓄能体、实现所述蓄能体在所述温度转换件与温度调节需求区域之间的移动的运输机构。室内表面铺装层可以是地板,地砖等常见铺装层,室内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一般设置在运输机构一运输方向的端部,各室内机可共用室外机,经济节能,使室内不同区域同时进行升温或者降温;各室内机也可配备的独自的室外机,使各室内机独立运行,如此可以同时将室内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需要的调节,满足一区域进行升温,另一区域进行降温等多种需求。蓄能体在运输机构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线路的控制下,将室内机提供的高低温能量传递至室内需要的空间,使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快速有效,方便隐蔽。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机包括开于所述室内机上部的回风口、开于所述室内机上的出风方向水平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出风口、冷凝水出口。室内机通过回风口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内,通过压缩机工作将热空气制冷或者冷空气制热,再由第一出风口吹出,向蓄能体传递该热量,再通过蓄能体将热量传递至需要的区域。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机具有至少一个出风方向向上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室内机管道连接,使本温度调节系统具有湿度调节功能:当室内湿度较大,空气较为潮湿,通过回风口将室内湿气送入室内机处理成干净的干燥空气,由第二出风口送回室内,而湿气中水分以冷凝水的形式通过冷凝水出口排出,从而去除室内湿气,保持空气干爽清新。并且在进行温度调节时,若无特定区域,只希望室内全体空间进行温度调节,经过温度转换后的空气可直接通过第二出风口返回室内,直接进行大范围温度调节,减少热量传递和转化的损耗,调温效果最大化。作为优选,所述冷凝水出口与建筑物室内的地漏连通。从而补充地漏用水,解决了地漏水封失效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蓄能体的承接出风部位的面积。由此保证蓄能体的受风面积,充分接收室内机的吹出的热量,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和效果,减少能量损耗。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机长度方向端部的余热回收管。在当经第一出风口散发的热量太多,蓄能体来不及吸收,或者从蓄能体内逐渐散发出的热量残余在建筑物室内底层与建筑物室内表面铺装层之间时,该热量由余热回收管回收,积累至一定量后再经室内机处理进行重复利用,保证调节系统周围空间舒爽,热量充分利用。作为优选,所述蓄能体包括壳体、封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蓄能材料,所述蓄能材料为固液相变蓄能材料,所述固液相变蓄能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8-24℃。热量经由壳体传递至蓄能材料,蓄能材料产生相变储存热量,到达需要的区域时再次发生相变传递热量。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的用于封装所述蓄能材料的封装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靠近所述室内机的第一壳壁,位于所述外壳体顶部的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壳壁、第一顶壁共同形成所述外壳体的其他壳壁;所述第一车壁与所述第一顶壁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其他车壁与形成所述内车体的壳壁的导热系数。第一壳壁和第一顶壁可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铜、铝等材料,使第一壳壁有效吸收室内机送出的热量而传递至蓄能材料,也使第一顶壁有效释放蓄能材料中储存的热量,其他壳壁与形成内壳体的壳壁可选用导热系数较低的石棉板等绝热材料;防止不必要的热量传递和损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第一顶壁的内壁上固设有气囊,设于所述蓄能体底部的驱动所述气囊涨瘪的气泵。气囊上设有插管,与蓄能体底部的气泵连通,可进行充放气。需要将热量传递至指定区域时,将该区域内的蓄能体依次运送至第一出风口处,此时第一壳壁处的气囊处于干瘪状态,第一顶壁处的气囊处于充盈状态,使热量传递至封装空间内并储存至蓄能材料,待充能完毕,将第一壳壁处的气囊充气,使储存的热量不外泄;待蓄能体到达需要进行热量传递的区域时,使第一顶壁处的气囊干瘪,热量从第一顶壁向外扩散。作为优选,所述蓄能体包括设于所述蓄能体顶部的导热肋板;所述导热肋板的材料为金属陶瓷。金属陶瓷的导热系数大,能有效帮助热量从第一顶壁传递至建筑物室内表面铺装层,并且硬度高,表面铺装层的支撑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运输机构为一设于建筑物室内底面上的路线网;所述线路网包括相互交错的竖向线路组和横向线路组,所述竖向线路组和横向线路组的交叉点形成所述蓄能体的停靠点,所述竖向线路组包括最接近并平行于所述室内机长度方向的第一竖向线路;所述停靠点包括所述第一竖向线路与各横向线路的交错形成的供所述蓄能体积蓄热量的热交换点;经过所述停靠点的竖向线路和横向线路形成十字形交叉线路。由此,有效规范蓄能体在路线网上的移动;相邻各停靠点的距离相同,运输机构呈一以停靠点为中心,纵横交错的方阵式路线网,且相邻停靠点之间的间距与蓄能体的外形相适应,使蓄能体相互紧挨并排并停靠,整体结构紧凑集中。作为优选,蓄能体包括设于所述蓄能体底部的传感器组,轮组。传感器组负责与运输机构进行信号沟通,从而控制蓄能体的运动轨迹,轮组直接与运输机构进行物理接触并执行和实现蓄能体的行走或停止。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四个灰度传感器,当所述蓄能体的底部中心与所述停靠点位置重叠时,该蓄能体上的各所述灰度传感器与该停靠点的十字形交叉线路的各段线路位置一一重叠。蓄能体在路线网上的运行路线通过灰度传感器和路线网的相互作用得以规范,蓄能体所经过的停靠点的各行进方向上均设置有灰度传感器,使得蓄能体在行进路线前后都有明确的线路引导,当任一灰度传感器触发时,蓄能体朝该灰度传感器所在方向移动,该灰度传感器的反向的灰度传感器触发时,蓄能体减速至停止再逆行。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组还包括设于所述轮组上的位移传感器。由此,根据相邻停靠点的间距可把握蓄能体的行进距离,更准确的控制蓄能体的移动。作为优选,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上可设置若干个与蓄能体的承接出风部位等面积的可开合的挡板。挡板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大小,从而精确控制需要进行热量传递的蓄能体的数量,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设于建筑物室内底层(1)与建筑物室内表面铺装层(2)之间,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温度转换件(10),温度传递组件(20);所述温度转换件(10)包括设于建筑物内的室内机(11)、设于建筑物外的室外机(12);所述温度传递组件(20)包括蓄能体(40)、实现所述蓄能体(40)在所述温度转换件(10)与温度调节需求区域之间的移动的运输机构(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设于建筑物室内底层(1)与建筑物室内表面铺装层(2)之间,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温度转换件(10),温度传递组件(20);所述温度转换件(10)包括设于建筑物内的室内机(11)、设于建筑物外的室外机(12);所述温度传递组件(20)包括蓄能体(40)、实现所述蓄能体(40)在所述温度转换件(10)与温度调节需求区域之间的移动的运输机构(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1)包括开于所述室内机(11)上部的回风口(111)、开于所述室内机(11)上的出风方向水平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出风口(112)、冷凝水出口(113);所述室内机(11)具有至少一个出风方向向上的第二出风口(114);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蓄能体(40)的承接出风部位的面积;所述室内机(11)的第一出风口(112)上可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蓄能体(40)的承接出风部位等面积的可开合的挡板;所述室内机(11)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机(11)长度方向端部的余热回收管(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体(40)包括壳体(41)、封装于所述壳体(41)内的蓄能材料(42),所述蓄能材料(42)为固液相变蓄能材料,所述固液相变蓄能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8-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包括外壳体(411),内壳体(412),形成于所述外壳体(411)与所述内壳体(412)之间的用于封装所述蓄能材料(42)的封装空间(413);所述外壳体(411)包括靠近所述室内机(11)的第一壳壁(4111),位于所述外壳体(411)顶部的第一顶壁(4112),与所述第一壳壁(4111)、第一顶壁(4112)共同形成所述外壳体(411)的其他壳壁(4113),所述第一壳壁(4111)与所述第一顶壁(4112)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其他壳壁(4113)与形成所述内壳体(412)的壳壁的导热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壁(4111)与所述第一顶壁(4112)的内壁上固设有气囊(4114),设于所述蓄能体(40)底部的驱动所述气囊(4114)涨瘪的气泵(415);所述蓄能体(40)包括设于所述蓄能体(40)顶部的导热肋板(414);所述导热肋板(414)的材料为金属陶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宏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