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渗漏治理领域,特别是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地下工程中,极易出现渗漏水等病害,它不仅与地下工程周边地质水文环境、结构埋深、防水设计方案、防水材料有关,还与结构混凝土性能、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有关。特别是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地铁车站、隧道、地下通道、管廊等基础设施由于长期的运营,其防水结构出现漏洞,进一步导致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渗漏水病害不仅对地下结构本身造成危害,还严重影响到其功能的正常运行。围岩中的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隧道内造成漏水或涌水,是隧道最常见的一种病害。隧道渗漏水对隧道稳定、洞内设施、行车安全、地面建筑和隧道周围水环境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影响内部结构及附属设施,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危害到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运营安全。在对地下结构进行渗漏水治理时,注浆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注浆能够改变围岩的透水性,使衬砌外部围岩自身形成一道防水圈,将水源格挡在外部,防止进入衬砌内部。常用的注浆有化学注浆和水泥注浆。注浆可用于已建成的隧道而不拆除衬砌,而且也是施工期涌水的有效预防措施。而注浆本身作为防水层也能发挥很大的防水作用。如果采用具有长期稳定性的防水材料,则注浆防水可获得永久的防水作用。背后注浆通常是在结构上打孔,插入注浆管,然后灌注无机浆料或有机浆料。浆液的扩散范围和扩散效果受到地层性质和注浆压力等的影响,而在城市很多区域需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因此当浆液的扩散范围无法满足要求时,只能依靠增加钻孔的数量来保证注浆效果。在结构上钻孔必然会破坏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衬砌结构(1)厚度方向间隔开设的贯通的注浆孔(2)、插接在注浆孔(2)内的导向管(3)、插接在导向管(3)内的注浆管(4)以及与注浆管(4)内端口连接的注浆泵;所述注浆孔(2)由衬砌结构(1)内侧向外侧打设,所述注浆孔(2)外侧延伸至外部土体内20cm,形成延伸孔(5);所述导向管(3)包括直管部和弯管部,所述直管部与弯管部之间的夹角为150°;所述直管部位于注浆孔(2)内、且内端头向外伸出注浆孔(2),并直管部的长度大于注浆孔(2)的长度至少20cm,所述弯管部由延伸孔(5)伸入外部土体内;所述注浆管(4)的内端头沿导向管(3)的直管部向外伸出,外端头沿导向管(3)的弯管部沿斜向向外伸出至外部土体内;所述注浆管(4)包括插入在导向管(3)内的插入部和伸入土体内的花管部,所述花管部的主体部分开设有呈梅花状分布的圆孔,端头呈锥形、且端头上沿轴向间隔开设由条形孔;所述花管部插入土体内的长度为2~3m;同一位置所述注浆孔(2)反复打设六次,每次打设注浆孔(2)后导向管(3)的插入角度与上次插入位置间隔角度为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衬砌结构(1)厚度方向间隔开设的贯通的注浆孔(2)、插接在注浆孔(2)内的导向管(3)、插接在导向管(3)内的注浆管(4)以及与注浆管(4)内端口连接的注浆泵;所述注浆孔(2)由衬砌结构(1)内侧向外侧打设,所述注浆孔(2)外侧延伸至外部土体内20cm,形成延伸孔(5);所述导向管(3)包括直管部和弯管部,所述直管部与弯管部之间的夹角为150°;所述直管部位于注浆孔(2)内、且内端头向外伸出注浆孔(2),并直管部的长度大于注浆孔(2)的长度至少20cm,所述弯管部由延伸孔(5)伸入外部土体内;所述注浆管(4)的内端头沿导向管(3)的直管部向外伸出,外端头沿导向管(3)的弯管部沿斜向向外伸出至外部土体内;所述注浆管(4)包括插入在导向管(3)内的插入部和伸入土体内的花管部,所述花管部的主体部分开设有呈梅花状分布的圆孔,端头呈锥形、且端头上沿轴向间隔开设由条形孔;所述花管部插入土体内的长度为2~3m;同一位置所述注浆孔(2)反复打设六次,每次打设注浆孔(2)后导向管(3)的插入角度与上次插入位置间隔角度为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2)的孔径为5cm、孔距为7~8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的管径为4cm,为PVC管或金属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4)的直径为2cm,为PVC管或金属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4)的浆液扩散范围为以注浆管为轴、半径为1m的圆柱形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泥质地层的衬砌背后导向管注浆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泵的持续注浆压力不大于0.1Mpa,瞬时压力不大于0.3Mp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晓凯,杨新锐,杨东波,崔晓青,吴冰,宋伟,孙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