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5102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12
公开了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及系统,该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包括: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该方法应用达西渗流理论确定未充填溶洞渗透率下限,为缝洞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缝洞型油藏数值模型中,渗透率是表征油藏的最重要属性参数之一。其中未充填溶洞的渗透率因无法获得定量评价的测井资料,而且也不适用常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进行赋值,渗透率确定难,制约了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未充填溶洞中流体流动有别于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具有无限导流特性,因此其渗透率应为无限大,属性建模时渗透率应赋极大值。但缝洞型油藏为复杂的多重介质,不同介质间的渗透率级差对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影响特别严重,因此,确定即能满足数值模拟计算需求又能反映未充填溶洞流动特性的渗透率下限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专利CN201310335496.3“一种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涉及到溶洞渗透率的赋值问题,专利中利用Darcy-Stokes多相流动模型获得圆管状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最小临界渗透率值,然后将临界渗透率值作为最大值将该值渗透率做截断处理,从而得到不规则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值。其中等效渗透率公式为:其中:为溶洞介质的等效渗透率;φ为溶洞孔隙度;r为溶洞管道半径。应用该专利方法,溶洞的临界渗透率值为200D。开展缝洞型油藏实际单元数值模拟时,溶洞若按此赋值,模拟计算过程中模型收敛性差,运算速度慢,导致现有数值模拟器能够模拟的规模有限,无法满足矿场应用需求。因此,亟需确定合理的满足规模化数值模拟应用需求的未充填溶洞“渗透率”下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及系统,该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用于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中未充填溶洞渗透率属性赋值,应用达西渗流理论确定未充填溶洞渗透率下限,为缝洞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满足缝洞型油藏规模化数值模拟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执行以下步骤: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达西渗流理论确定未充填溶洞渗透率下限,为缝洞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满足缝洞型油藏规模化数值模拟需求。与传统技术对比,本申请避免了属性差异过大,造成的严重收敛性问题,计算结果稳定,且可以有效表征溶洞中油水重力分异状态,大幅度提高了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速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油相、水相快速分离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渗流速度与储层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未充填溶洞拟渗透率取值图版。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W井附近储集体分布情况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未充填溶洞渗透率属性分布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未充填溶洞含水饱和度分布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W井含水率拟合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方式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油相、水相快速分离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渗流速度与储层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未充填溶洞拟渗透率取值图版。如图1-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包括: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该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应用达西渗流理论确定未充填溶洞渗透率下限,为缝洞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满足缝洞型油藏规模化数值模拟需求。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一个示例中,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在一个示例中,获取渗流速度的具体公式为:其中,Δρ:油水相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vi:i相渗流速度;ki:i相渗透率;μi:i相粘度;压力梯度。在一个示例中,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包括:基于纵向网格尺度在一个报告步内实现油水分离,获取一个时间步的流动尺度,最大时间步与所述渗流速度的乘积为流动尺度。具体地,如图1所示,溶洞空腔流流动特征表现为在油水两相存在情况下,油水交汇处油水快速分离,重力分异特征明显。因此,对于未充填溶洞数值模拟而言,在一个模拟时间步长内,纵向网格实现油水分离,即可实现溶洞内的重力分异模拟,从而近似模拟洞穴流。将未充填溶洞中油水重力分异的特性应用到达西渗流模型中,得到未充填溶洞“渗透率”下限,从而提高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收敛性与稳定性。在一个示例中,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在一个示例中,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包括:将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得到不同网格纵向尺度下的渗透率界限;将不同网格纵向尺度下的渗透率界限绘制曲线图版,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在一个示例中,还包括,基于所述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系统,包括: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原油密度、水密度及原油粘度,获取渗流速度;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渗流速度的具体公式为:其中,Δρ:油水相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vi:i相渗流速度;ki:i相渗透率;μi:i相粘度;压力梯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纵向网格尺度实现油水分离及所述渗流速度,获取流动尺度包括:基于一个报告步时间内在纵向网格尺度上实现油水分离,获取一个时间步的流动尺度,最大时间步与所述渗流速度的乘积为流动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包括:将流动尺度等效为网格纵向尺度,得到不同网格纵向尺度下的渗透率界限;将不同网格纵向尺度下的渗透率界限绘制曲线图版,获取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溶洞渗透率界限与纵向网格步长关系图版,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6.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翠玉宋传真秦学杰刘传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