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38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底模钢板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底模钢板上的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两条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腹杆钢筋、设置于两腹杆钢筋之间的上端的上弦钢筋以及分别设置于两腹杆钢筋上的两根下弦钢筋,两根所述下弦钢筋上设置有支座水平筋,所述上弦钢筋与底模钢板之间设置有支座竖筋,且所述支座竖筋与支座水平筋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增加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桁架楼承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2055308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由多块钢桁架水平堆叠并浇注混凝土而成,所述钢桁架包括有一钢底板及多个间隔焊接于底板上的钢架条,所述钢架条具有三条平行设置的直条钢和两条对称设置的侧钢条;三条直条钢为分布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一顶端钢条和两底端钢条,每一所述侧钢条交替弯折有纵向倾斜部和横向倾斜部,所述纵向倾斜部的顶端焊接于顶端钢条的侧壁,且所述纵向倾斜部的底端焊接于底端钢条的侧壁,所述横向倾斜部与纵向倾斜部连接的一端焊接于底端钢条的侧壁。由于现今社会的人们对于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其支撑能力有些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今社会的建筑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其优点在于能增加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钢板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底模钢板上的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两条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腹杆钢筋、设置于两腹杆钢筋之间的上端的上弦钢筋以及分别设置于两腹杆钢筋上的两根下弦钢筋,两根所述下弦钢筋上设置有支座水平筋,所述上弦钢筋与底模钢板之间设置有支座竖筋,且所述支座竖筋与支座水平筋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桁架以及底模钢板的设置是为了支撑混凝土的,所以腹杆钢筋、上弦钢筋以及下弦钢筋的设置均是为了与混凝土进行配合,对建筑物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由于支座竖筋是设置于底模钢板与上弦钢筋之间的,所以可以增加上弦钢筋的支撑能力,而支座水平筋是设置于下弦钢筋上的,故可以增加下弦钢筋的支撑能力;将支座水平进与支座竖筋进行固定可以将腹杆钢筋所受的支撑力传递至下弦钢筋上,进而通过支座水平筋传递至支座竖筋上,然后藉由底模钢板对钢筋桁架整体进行支撑;综上所述,如此设置可以增加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杆钢筋包括若干上弦部以及若干下弦部,所述支座水平筋以及支座竖筋的数量若干且分别两两组合设置于若干上弦部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腹杆钢筋的上弦部在建筑物中是最先与外部重力接触的,即上弦部是腹杆钢筋中最先受力的一部分,所以将支座水平筋与支座竖筋设置于上弦部的下方是为了增加上弦部的支撑能力,使上弦部能更好的承受来自外部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水平筋固定连接于同一钢筋桁架上的两下弦钢筋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同一底模钢板上有若干个钢筋桁架,而支座水平筋固定连接于同一钢筋桁架上的两下弦钢筋之间就相当于支座水平筋的长度与两下弦钢筋之间的间距一致,且数量若干;故与固定连接于所有下弦钢筋的一整根支座水平筋相比,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支撑能力的同时节省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杆钢筋为倾斜设置,且所述腹杆钢筋的下端远离上弦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腹杆钢筋的数量为两根,且下端远离支座竖筋,故与底模钢板配合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如此可以增加腹杆钢筋自身的支撑能力,进而增加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弦部的下侧向远离支座竖筋的一侧翻折且与底模钢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弦部的下侧向远离支座竖筋的一侧进行翻折就相当于增加了腹杆钢筋与底模钢板之间的支撑面积,所以就能增加腹杆钢筋的支撑能力,也就是增加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模钢板包括钢板主体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钢板主体上的支撑拱,所述支撑拱包括两块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支撑板,且两块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拱包括两块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支撑板,且两块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以不难想象支撑拱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所以支撑拱可以增加底模钢板的支撑能力,也就是可以增加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拱设置于下弦部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钢筋桁架主要是起支撑作用的,所以钢筋桁架受力较多;即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受力较为集中在钢筋桁架上;由于钢筋桁架的受力较多,所以将支撑拱设置于腹杆钢筋的下方也就是设置于钢筋桁架的下方能加强底模钢板对钢筋桁架的支撑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模钢板上垂直上弦钢筋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外衔接板,所述底模钢板上垂直上弦钢筋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衔接板配合的内衔接板,所述外衔接板与内衔接板均为L形,且内衔接板设置于外衔接板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定,而将钢筋桁架楼承板设置为一体不仅不利于运输也不利于安装,所以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基本是由多个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连接而成;连接拼接在一起的底模钢板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如此的话容易泄漏混凝土;而外衔接板就是为了与其他钢筋桁架楼承板上的内衔接板配合的,将内衔接板与外衔接板抵接在一起,通过L形的折弯能增加底模钢板之间的密封性,使混凝土不易从底模钢板之间泄漏出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衔接板远离底模钢板的一端竖直设置有密封连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密封连板是竖直设置的,所以对外衔接板与内衔接板之间的缝隙进行一个纵向的阻挡,可以进一步增加底模钢板之间的密封性;并且由于密封连板是设置于外衔接板远离底模钢板的一端,故相当于密封连板是将内衔接板包裹在外衔接板内的,故还能增加底模钢板之间的连接性,使底模钢板之间不易发生分离。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支座水平筋以及支座竖筋,增加了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2、通过设置支撑拱以及倾斜设置腹杆钢筋,进一步增加了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能力;3、通过设置外衔接板以及内衔接板,增加了底模钢板之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模钢板;2、钢筋桁架;3、腹杆钢筋;4、上弦钢筋;5、下弦钢筋;6、上弦部;7、下弦部;8、支座竖筋;9、支座水平筋;10、钢板主体;11、支撑拱;12、外衔接板;13、内衔接板;14、密封连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如图1所示,包括底模钢板1以及固定连接于底模钢板1上的钢筋桁架2;位于同一底模钢板1上的钢筋桁架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钢筋桁架2平行且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钢筋桁架2包括两条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腹杆钢筋3、固定连接于两腹杆钢筋3之间的上端的上弦钢筋4以及固定连接于两腹杆钢筋3外壁上的两下弦钢筋5;上弦钢筋4与下弦钢筋5平行且间隔设置;两腹杆钢筋3均为倾斜设置且两腹杆钢筋3的下端均向远离上弦钢筋4的一侧倾斜;腹杆钢筋3整体大致呈正弦曲线状;腹杆钢筋3包括若干设置于下弦钢筋5上方的上弦部6以及若干设置于下弦钢筋5下方的下弦部7;若干上弦部6的上端的内侧均与上弦钢筋4固定连接,而若干下弦部7的下侧均向外翻折设置,即将下弦部7的下侧向远离下弦钢筋5的一侧翻折,且翻折后的下弦部7的下侧依然与底模钢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上弦钢筋4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支座竖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钢板(1)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底模钢板(1)上的钢筋桁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两条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腹杆钢筋(3)、设置于两腹杆钢筋(3)之间的上端的上弦钢筋(4)以及分别设置于两腹杆钢筋(3)上的两根下弦钢筋(5),两根所述下弦钢筋(5)上设置有支座水平筋(9),所述上弦钢筋(4)与底模钢板(1)之间设置有支座竖筋(8),且所述支座竖筋(8)与支座水平筋(9)固定连接;所述腹杆钢筋(3)包括若干上弦部(6)以及若干下弦部(7),所述支座水平筋(9)以及支座竖筋(8)的数量若干且分别两两组合设置于若干上弦部(6)的下方;所述底模钢板(1)包括钢板主体(10)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钢板主体(10)上的支撑拱(11),所述支撑拱(11)包括两块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支撑板,且两块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钢板(1)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底模钢板(1)上的钢筋桁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两条间隔且对称设置的腹杆钢筋(3)、设置于两腹杆钢筋(3)之间的上端的上弦钢筋(4)以及分别设置于两腹杆钢筋(3)上的两根下弦钢筋(5),两根所述下弦钢筋(5)上设置有支座水平筋(9),所述上弦钢筋(4)与底模钢板(1)之间设置有支座竖筋(8),且所述支座竖筋(8)与支座水平筋(9)固定连接;所述腹杆钢筋(3)包括若干上弦部(6)以及若干下弦部(7),所述支座水平筋(9)以及支座竖筋(8)的数量若干且分别两两组合设置于若干上弦部(6)的下方;所述底模钢板(1)包括钢板主体(10)以及若干间隔设置于钢板主体(10)上的支撑拱(11),所述支撑拱(11)包括两块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支撑板,且两块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水平筋(9)固定连接于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必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