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13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此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包括一活动平台、一工作载台、一电磁铁及一定位结构,活动平台及工作载台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可磁吸部;电磁铁安装于活动平台及工作载台的其中另一上,电磁铁能够与可磁吸部相互磁吸,以使工作载台可组卸式连接于活动平台;定位结构包含形成于活动平台上的一第一定位部及形成于工作载台上的一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卡掣定位;由此,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具有方便及快速组装及拆卸工作载台的功效。

Platform structure of 3D prin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latform structure of a 3D printer. The platform structure of the 3D printer includes a moving platform, a working platform, an electromagnet and a positioning structure. One of the moving platforms and working platforms has a magnetizable suction part; the electromagnet is installed on one of the moving platforms and the other of the working platforms, and the electromagnet can suck each other magnetically to make the working load. The position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positioning part formed on the moving platform and a second positioning part formed on the working platform, and the first positioning part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part clamp and locate each other; thus, the platform structure of the 3D printe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effect of convenient and rapid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the workb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3D打印(3Dprinting)为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其运用一活动平台带动一工作载台移动,再将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栈累积方式成型在工作载台上,即完成积层制造的构造物体。目前,玩具组件、机械零件或人体骨件,皆可使用3D打印快速制成,使3D打印逐渐成为大众普及的技术。然而,为了让工作载台准确移动到每个预定点,上述工作载台多采用锁固或紧密扣合方式安装于活动平台上,进而达到活动平台稳定带动工作载台的目的,但相对地将工作载台自活动平台卸离及取下,则需经过繁杂的步骤及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工作载台与活动平台的连接产生有组装及拆卸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其是利用电磁铁的磁力开启及关闭,即可方便将工作载台安装于活动平台,或将工作载台快速从活动平台分离或取下,以达到平台结构具有方便及快速组装及拆卸工作载台的功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包括:一活动平台;一工作载台,该活动平台及该工作载台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可磁吸部;一电磁铁,安装于该活动平台及该工作载台的其中另一上,该电磁铁能够与该可磁吸部相互磁吸,以使该工作载台可组卸式连接于该活动平台;以及一定位结构,包含形成于该活动平台上的一第一定位部及形成于该工作载台上的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相互卡掣定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一定位部包含自该活动平台的顶面向下凹设的数个锥形凹槽,该第二定位部包含自该工作载台的底面向下突伸的数个锥形柱,各该锥形柱嵌合于各该锥形凹槽,该数个锥形柱相邻于该工作载台的外周缘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一定位部包含自该活动平台的顶面向下凹设的数个贯穿孔,该第二定位部包含自该工作载台的底面向下突伸的数个锥形柱,各该锥形柱嵌合于各该贯穿孔,该数个锥形柱相邻于该工作载台的外周缘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一定位部包含自该活动平台的顶面向上突伸的数个锥形突块,该第二定位部包含自该工作载台的底面向上凹设的数个凹沟,各该锥形突块嵌合于各该凹沟,该数个凹沟相邻于该工作载台的外周缘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一定位部包含自该活动平台上延伸的数个止挡片,该第二定位部包含形成于该工作载台的外周缘的一周壁,该工作载台嵌合于该活动平台与该数个止挡片之间,该周壁被该数个止挡片所止挡限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数个止挡片自该活动平台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向上延伸成型,该活动平台的前侧壁相对于该左侧壁与该右侧壁向上延伸成型的该止挡片形成有一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数个止挡片自该活动平台的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及前侧壁向上延伸成型,该前侧壁向上延伸成型的该止挡片自顶端向下开设有一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形成于该左侧壁及该右侧壁上的该止挡片分别自顶端向下设有一镂空口,该工作载台的该周壁延伸有二外凸块,各该外凸块嵌合于各该镂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每一该止挡片的顶端具有向外弯折的一弯折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电磁铁固定在该活动平台上,该工作载台由可磁吸材质所构成,该可磁吸部形成于该工作载台的底面。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3D打印机的活动平台的第一定位部及工作载台的第二定位部会相互卡掣定位,使工作载台确实定位于活动平台且稳固地跟随活动平台移动,以达到平台结构具有加速安装工作载台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1活动平台;11顶面;111锥形凹槽;112贯穿孔;113锥形突块;12、12’止挡片;121镂空口;122、122’开口;123弯折段;13左侧壁;14右侧壁;15后侧壁;16前侧壁;2工作载台;20可磁吸部;21底面;211、212锥形柱;213凹沟;22、22’周壁;221外凸块;3电磁铁;4定位结构;41第一定位部;42第二定位部。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此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10主要包括一活动平台1、一工作载台2、一电磁铁3及一定位结构4。如图1至图4所示,活动平台1为3D打印(3Dprinting)机中可进行三维方向移动的平台,工作载台2为3D打印(3Dprinting)机中供承载及积层完成品(打印物)的载台,活动平台1及工作载台2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可磁吸部20。其中,本实施例的工作载台2由可磁吸材质所构成,可磁吸部20形成于工作载台2的底面21,但不以此为限制。如图1、图3至图4所示,电磁铁3安装于活动平台1及工作载台2的其中另一上,电磁铁3能够与可磁吸部20相互磁吸,以使工作载台2可组卸式连接于活动平台1。其中,本实施例的电磁铁3固定在活动平台1上,但不以此为限制。如图1、图3至图4所示,定位结构4包含形成于活动平台1上的一第一定位部41及形成于工作载台2上的一第二定位部42,第一定位部41与第二定位部42相互卡掣定位。详细说明如下,第一定位部41包含自活动平台1的顶面11向下凹设的数个锥形凹槽111,第二定位部42包含自工作载台2的底面21向下突伸的数个锥形柱211,各锥形柱211嵌合于各锥形凹槽111,数个锥形柱211相邻于工作载台2的外周缘配置。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10的组合及使用,其是利用活动平台1及工作载台2的其中之一具有可磁吸部20,活动平台1及工作载台2的其中另一上安装有电磁铁3,开启电磁铁3的磁力,并通过机械手臂等机构将工作载台2放置于活动平台1时,电磁铁3与可磁吸部20相互磁吸,以方便工作载台2安装于活动平台1上;关闭电磁铁3的磁力,使电磁铁3与可磁吸部20之间磁吸力消失,即可通过机械手臂等机构将工作载台2从活动平台1快速分离或取下,以达到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10具有方便及快速组装及拆卸工作载台2的功效。另外,如果将本专利技术3D打印机的平台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活动平台;一工作载台,所述活动平台及所述工作载台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可磁吸部;一电磁铁,安装于所述活动平台及所述工作载台的其中另一上,所述电磁铁能够与所述可磁吸部相互磁吸,以使所述工作载台可组卸式连接于所述活动平台;以及一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含形成于所述活动平台上的一第一定位部及形成于所述工作载台上的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卡掣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活动平台;一工作载台,所述活动平台及所述工作载台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可磁吸部;一电磁铁,安装于所述活动平台及所述工作载台的其中另一上,所述电磁铁能够与所述可磁吸部相互磁吸,以使所述工作载台可组卸式连接于所述活动平台;以及一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含形成于所述活动平台上的一第一定位部及形成于所述工作载台上的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卡掣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含自所述活动平台的顶面向下凹设的数个锥形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包含自所述工作载台的底面向下突伸的数个锥形柱,各所述锥形柱嵌合于各所述锥形凹槽,所述数个锥形柱相邻于所述工作载台的外周缘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含自所述活动平台的顶面向下凹设的数个贯穿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包含自所述工作载台的底面向下突伸的数个锥形柱,各所述锥形柱嵌合于各所述贯穿孔,所述数个锥形柱相邻于所述工作载台的外周缘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含自所述活动平台的顶面向上突伸的数个锥形突块,所述第二定位部包含自所述工作载台的底面向上凹设的数个凹沟,各所述锥形突块嵌合于各所述凹沟,所述数个凹沟相邻于所述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启文吴其洁
申请(专利权)人: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