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99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包括桨毂,所述桨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桨毂的外侧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旋翼桨叶,所述空腔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底柱,所述空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顶柱,所述底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顶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锥齿轮,所述底柱的外壁套接有蜗轮,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通过平键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遇到不同环境下风向的风力的情况进行旋翼桨叶旋转调节,适应性强,使旋翼飞行器飞行更加稳定,另外避免因桨毂与旋翼桨叶固定连接导致一个旋翼桨叶损坏便全部更换的情况,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
本技术涉及旋翼桨叶
,尤其涉及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通用的航空产业的发展,各种通用飞机的研制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旋翼飞行器,因其安全性高、体积小、不受场地限制,操纵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农植保护、森林火灾检测、空中摄影、土地测量、灾后损失评估等任务。目前的旋翼飞行器往往要求旋翼发动机获得较高的升力值,旋翼飞行器一般采用具有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以保证旋翼飞行器在低功率的情况也能产生足够的升力。现有技术中旋翼飞行器的旋翼桨叶与桨毂一般都是固定连接,在飞行过程中旋翼桨叶会受到不同风向的风力的影响,造成旋翼飞行器飞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旋翼飞行器的旋翼桨叶与桨毂一般都是固定连接,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风向的风力的影响,造成旋翼飞行器飞行不稳定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包括桨毂,所述桨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桨毂的外侧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旋翼桨叶,所述空腔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底柱,所述空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顶柱,所述底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顶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锥齿轮,所述底柱的外壁套接有蜗轮,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通过平键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联轴器的一端与空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主动锥齿轮与限位锥齿轮沿圆周均匀啮合有四个从动锥齿轮,四个所述从动锥齿轮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远离从动锥齿轮的一端贯穿空腔的内侧壁并延伸至空腔的外部,所述套筒与桨毂的连接处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套筒的一端与旋翼桨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外壁与套筒的外壁均开设有位置大小相同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尾端螺纹连接有螺帽。优选的,所述旋翼桨叶为高升力功率的旋翼桨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的优点在于:1、设置伺服电机、联轴器、蜗杆、底柱、蜗轮、主动锥齿轮、顶柱、限位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套筒,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得底柱上的主动锥齿轮转动,实现四个从动锥齿轮的转动,旋翼桨叶便可进行旋转调节,旋翼桨叶能根据不同环境下的风力进行调节,适应力强,避免受到不同风向风力的影响,增强飞行稳定性。2、设置套筒、螺杆、紧固螺栓、螺纹孔、螺帽和旋翼桨叶,当其中一个旋翼桨叶损坏时,旋出螺帽,螺纹孔内旋出紧固螺栓,套筒内旋出螺杆,实现损坏旋翼桨叶的脱离并进行更换,避免因旋翼桨叶与桨毂固定连接导致全部更换的情况,节约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在遇到不同环境下风向的风力的情况进行旋翼桨叶旋转调节,适应性强,使旋翼飞行器飞行更加稳定,另外避免因桨毂与旋翼桨叶固定连接导致一个旋翼桨叶损坏便全部更换的情况,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桨毂、2伺服电机、3联轴器、4蜗杆、5底柱、6蜗轮、7主动锥齿轮、8顶柱、9限位锥齿轮、10从动锥齿轮、11套筒、12螺杆、13螺纹孔、14紧固螺栓、15旋翼桨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包括桨毂1,桨毂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桨毂1的外侧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旋翼桨叶15,旋翼桨叶15为高升力功率的旋翼桨叶,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能够保证旋翼飞行器在低功率的情况下也能产生足够的升力,空腔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底柱5,空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顶柱8,底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7,顶柱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锥齿轮9,底柱5的外壁套接有蜗轮6,空腔的内底壁安装有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驱动端通过平键连接有联轴器3,联轴器3使转动更为平稳,联轴器3远离伺服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4,蜗杆4远离联轴器3的一端与空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蜗轮6与蜗杆4相互啮合,旋翼飞行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风向的风力进行旋翼桨叶15旋转调节,具体可通过伺服电机2带动蜗杆4转动,蜗杆4带动蜗轮6转动。主动锥齿轮7与限位锥齿轮9沿圆周均匀啮合有四个从动锥齿轮10,四个从动锥齿轮10远离主动锥齿轮7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筒11,套筒11远离从动锥齿轮10的一端贯穿空腔的内侧壁并延伸至空腔的外部,套筒11与桨毂1的连接处为转动连接,蜗轮6转动使得底柱5外壁上的主动锥齿轮7转动,主动锥齿轮7带动四个从动锥齿轮10转动,实现四个旋翼桨叶15的旋转调节以适应不同环境下风向的风力,限位锥齿轮9起到限制从动锥齿轮10位置的作用。套筒11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远离套筒11的一端与旋翼桨叶15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杆12的外壁与套筒11的外壁均开设有位置大小相同的螺纹孔13,螺纹孔13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4,紧固螺栓14尾端螺纹连接有螺帽,通过螺杆12与套筒11的螺纹连接,紧固螺栓14、螺纹孔和螺帽的螺纹连接可将旋翼桨叶15牢靠与桨毂1进行连接,当其中一个旋翼桨叶15发生损坏时,可旋出螺帽与紧固螺栓14,并将螺杆12旋出套筒11,解除旋翼桨叶15与桨毂1的固定连接并进行更换。本技术中,旋翼飞行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风向的风力进行旋翼桨叶15旋转调节,具体可通过伺服电机2带动蜗杆4转动,蜗杆4带动蜗轮6转动,使得底柱5外壁上的主动锥齿轮7转动,主动锥齿轮7带动四个从动锥齿轮10转动,实现四个旋翼桨叶15的旋转调节以适应不同环境下风向的风力,限位锥齿轮9起到限制从动锥齿轮10位置的作用,另外,当其中一个旋翼桨叶15发生损坏时,可旋出螺帽与紧固螺栓14,并将螺杆12旋出套筒11,解除旋翼桨叶15与桨毂1的固定连接并进行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包括桨毂(1),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桨毂(1)的外侧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旋翼桨叶(15),所述空腔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底柱(5),所述空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顶柱(8),所述底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7),所述顶柱(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锥齿轮(9),所述底柱(5)的外壁套接有蜗轮(6),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安装有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的驱动端通过平键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远离伺服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4),所述蜗杆(4)远离联轴器(3)的一端与空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包括桨毂(1),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桨毂(1)的外侧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旋翼桨叶(15),所述空腔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底柱(5),所述空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顶柱(8),所述底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7),所述顶柱(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锥齿轮(9),所述底柱(5)的外壁套接有蜗轮(6),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安装有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的驱动端通过平键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远离伺服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4),所述蜗杆(4)远离联轴器(3)的一端与空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6)与蜗杆(4)相互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升力功率比的旋翼桨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璇陈树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地科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