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84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及其应用,包括上模具结构、下模具结构以及下托板,所述上模具结构与所述下模具结构均设在所述下托板上,所述上模具结构由结构相同的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组成,所述下模具结构设在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之间;该结构能够提高冲压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A Die Structure for Simultaneously Punching Four Holes on the Side Wall of Barrel-shaped Parts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e structure for punching four holes simultaneously on the side wall of a barrel-shaped part and its application, including an upper die structure, a lower die structure and a lower bracket. The upper die structure and the lower die structure are all arranged on the lower bracket. The upper die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left die component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and a right die component. The lower die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die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die component. The structure can improve stamping efficiency, ensure product quality, simple structure, easy manufacture and use,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
,尤其涉及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待加工零件的侧壁冲孔比较多,如果使用常规方法冲压的话,是由上向下冲孔,而且目前待加工零件是属于桶形拉深零件,且侧壁上冲孔比较多,按照连续模设计的话是先由上向下冲孔后拉深成型,如果使用常规方法冲孔的话,在拉深成型过程中会对我们已经冲过的孔造成变形,孔位偏差等,且冲孔较多,需要较多的工位来冲孔;其次,在冲孔的过程中模具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通常都是一个孔穿完后复位再进行另一个孔的穿孔,这样的冲压技术不仅在大大降低了冲孔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且冲孔的质量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及其应用,该结构能够提高冲压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较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结构、下模具结构以及下托板,所述上模具结构与所述下模具结构均设在所述下托板上,所述上模具结构由结构相同的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组成,所述下模具结构设在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之间;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相向设置且均包括动力机构一、插刀、导轨、固定座以及下模刀口,所述下模刀口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插刀底面与所述动力机构一连接,顶面穿过所述下托板与导轨接触,所述固定座正面与所述导轨背面之间设置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弹簧,所述导轨在插刀的动力下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向前运动;所述下模具结构包括成型凹模、分度盘、下模组件以及动力机构二,所述成型凹模固定在所述分度盘上,且在所述成型凹模上设置冲子孔,所述分度盘设在所述下托板上,且可在下托板上旋转,所述下模组件由下模入块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上的冲子组成,冲子对称设在所述动力机构二顶端,并通过下模入块压紧,;所述动力机构二包括油缸、靠刀以及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对称设置所述冲子,所述立柱上开设有用于靠刀穿过的型腔,在所述立柱的型腔内加工有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面,并在所述靠刀上加工有与所述左凸起型面、右凸起型面配合的左凹凸面和右凹凸面,靠刀通过油缸带动立柱左右运动,立柱上端穿过所述分度盘和成型凹模并带动所述冲子左右运动进行由内向外冲孔。作为优选,所述导轨背面设置型面,插刀顶面设置与该型面相匹配的型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型面为楔形面。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为倒置的T形结构,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在所述立柱的水平部中间位置设置型腔,所述型腔内成型有所述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面,所述立柱顶端设置凹槽,所述冲子设在所述凹槽内,且向外延伸出,并通过所述下模入块压紧。作为优选,所述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面对称设在所述型腔内,两者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靠刀一端设置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与油缸连接,在所述靠刀的左右两侧设置所述左凹凸面和右凹凸面,所述左凹凸面的凹面对立面为右凹凸面的凸面,所述左凹凸面的凸面对立面为右凹凸面的凹面。作为优选,所述立柱通过固定块连接在所述下托板上。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入块正上方设置调节式压紧机构。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下模具结构的成型凹模固定在分度盘上,分度盘设在下托板上,将产品摆放在成型凹模上面,通过成型凹模上的型面将产品的位置确定来,冲子对准成型凹模上的冲子孔,待冲孔;步骤二:上模具结构的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对称设在下模具结构的两侧,启动气缸,上模具结构的插刀经气缸推动向上运动,当插刀上的型面接触到导轨背面的型面时,导轨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带动下模刀口前后运动,下模刀口对准冲子孔的位置;步骤三:接着启动上模具结构的油缸,推动靠刀向前运动,当靠刀左边的型面接触到立柱上的型腔时,立柱带动左边的冲子由内向外进行冲孔,气缸同步运动,推动插刀向上运动,当插刀上的型面接触到导轨背面的型面时,导轨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向前运动,直至下模刀口接触产品,左边冲子冲孔完毕,油缸推动靠刀继续向前运动,当靠刀右面的型面接触到立柱上的型腔时,立柱带动右边的冲子由内向外进行冲孔,右边冲子冲孔完毕,分度盘手动带动产品旋转至一定角度,然后油缸带动靠刀向后运动,这次,靠刀右面的型面先接触立柱的型腔,带动右边冲子由内向外进行冲孔,冲孔完毕后,油缸带动靠刀继续向后运动,靠刀左面的型面接触到立柱型腔时,立柱带动左边冲子由内向外进行冲孔,冲孔完毕;步骤四:导轨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带动下模刀口向后运动,然后油缸带动靠刀向后运动,冲子退出产品,等待下次冲孔,完成一次循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靠刀设置成左右不规则的型面,然后连接立柱,立柱设置成倒T型,在立柱下端设置和靠刀型面相对应的腔体,在上端设置凹槽用来放置冲子,靠刀背面连接油缸,利用油缸行程推动靠刀前后运动带动冲子左右运动进行冲孔,在产品两侧设置导轨,导轨前端连接下模刀口,在导轨背面设置型面,在导轨下方连接固定座和插刀,插刀上端设置和导轨背面相对应的型面,插刀背面连接气缸,并在固定座和导轨之间连接弹簧,然后导正钉穿过产品自身的孔定位,压杆通过压紧气缸压紧产品上端,防止产品偏移,油缸推动靠刀向前运动,靠刀左面的型面接触到立柱腔体时,立柱带动左边冲子向左运动,同时气缸推动插刀向上运动,插刀上端的型面接触到导轨背面的型面时,导轨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带动下模刀口向前运动,下模刀口接触产品,冲子穿过产品后,冲孔完毕,靠刀继续向前运动,右面的型面接触立柱腔体,立柱带动右边冲子进行冲孔,冲孔完毕后,分度盘带动产品手动旋转至一定角度,油缸带靠刀向后运动,这次,靠刀右面的型面先接触立柱的腔体,立柱带动右边冲子冲孔,冲孔完毕后,油缸带动靠刀继续向后运动,其次靠刀左面的型面在接触立柱腔体,带动左边冲子进行冲孔,冲孔完成后导轨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带动下模刀口向后运动,然后油缸带动靠刀向后运动,立柱复位,冲子退出产品,等待下次冲孔,完成一次循环。本专利技术模具结构:是利用油缸行程推动靠刀前后运动带动冲子进行冲孔;不仅提高了冲孔效率,且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桶形”拉深产品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桶形”拉深产品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冲孔时,冲子接触下模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冲孔时,冲子退出下模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成型凹模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成型凹模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油缸、立柱以及靠刀的里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冲孔状态下,油缸推动靠刀向前运动,靠刀接触立柱向左运动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冲孔状态下,油缸推动靠刀向前运动,靠刀接触立柱向右运动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冲孔完毕后,油缸推动靠刀向前运动,靠刀工作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座与导轨的位置关系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立面图。其中:1-产品,2-成型凹模,3-下模入块,4-冲子,5-下模刀口,6-分度盘,7-导正钉,8-导轨,9-弹簧,10-固定座,11-插刀,12-下托板,13-靠刀,14-立柱,15-油缸,16-导正块,17-固定块,18-气缸,19-压紧气缸,20-压杆,21-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结构、下模具结构以及下托板,所述上模具结构与所述下模具结构均设在所述下托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结构由结构相同的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组成,所述下模具结构设在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之间;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相向设置且均包括动力机构一、插刀、导轨、固定座以及下模刀口,所述下模刀口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插刀底面与所述动力机构一连接,顶面穿过所述下托板与导轨接触,所述固定座正面与所述导轨背面之间设置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弹簧,所述导轨在插刀的动力下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向前运动;所述下模具结构包括成型凹模、分度盘、下模组件以及动力机构二,所述成型凹模固定在所述分度盘上,且在所述成型凹模上设置冲子孔,所述分度盘设在所述下托板上,且可在下托板上旋转,所述下模组件由下模入块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上的冲子组成,冲子对称设在所述动力机构二顶端,并通过下模入块压紧,;所述动力机构二包括油缸、靠刀以及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对称设置所述冲子,所述立柱上开设有用于靠刀穿过的型腔,在所述立柱的型腔内加工有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面,并在所述靠刀上加工有与所述左凸起型面、右凸起型面配合的左凹凸面和右凹凸面,靠刀通过油缸带动立柱左右运动,立柱上端穿过所述分度盘和成型凹模并带动所述冲子左右运动进行由内向外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结构、下模具结构以及下托板,所述上模具结构与所述下模具结构均设在所述下托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结构由结构相同的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组成,所述下模具结构设在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之间;所述左模组件与所述右模组件相向设置且均包括动力机构一、插刀、导轨、固定座以及下模刀口,所述下模刀口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插刀底面与所述动力机构一连接,顶面穿过所述下托板与导轨接触,所述固定座正面与所述导轨背面之间设置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弹簧,所述导轨在插刀的动力下通过弹簧的压缩力向前运动;所述下模具结构包括成型凹模、分度盘、下模组件以及动力机构二,所述成型凹模固定在所述分度盘上,且在所述成型凹模上设置冲子孔,所述分度盘设在所述下托板上,且可在下托板上旋转,所述下模组件由下模入块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上的冲子组成,冲子对称设在所述动力机构二顶端,并通过下模入块压紧,;所述动力机构二包括油缸、靠刀以及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对称设置所述冲子,所述立柱上开设有用于靠刀穿过的型腔,在所述立柱的型腔内加工有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面,并在所述靠刀上加工有与所述左凸起型面、右凸起型面配合的左凹凸面和右凹凸面,靠刀通过油缸带动立柱左右运动,立柱上端穿过所述分度盘和成型凹模并带动所述冲子左右运动进行由内向外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背面设置型面,插刀顶面设置与该型面相匹配的型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面为楔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倒置的T形结构,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在所述立柱的水平部中间位置设置型腔,所述型腔内成型有所述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面,所述立柱顶端设置凹槽,所述冲子设在所述凹槽内,且向外延伸出,并通过所述下模入块压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桶形零件侧壁同时冲四孔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凸起型面和右凸起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朔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