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69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包括框架壳体、螺旋上料谷仓、集稻壳仓、集糠仓、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自动包装机和控制系统,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稻壳仓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分别位于框架壳体的两侧,所述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位于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砻碾一体机加工完毕的大米由所述出米输送装置输送到所述自动称重装置,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将定量给大米称重,称重完毕的大米落入所述小型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各部件布局合理,整体结构紧凑,有效控制装置高度,重心低,操作维护便捷,工作可靠稳定。

A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Rice Mi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rice mil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shell, a screw feeding silo, a rice hull silo, a bran collecting silo, an integrated rice milling machine, a rice delivery device, an automatic weighing device, an automatic packaging machine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screw feeding silo and the rice hull silo are arranged in the frame shell and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shell, respectively. The conveying device, the automatic weighing device and the automatic packing machine are arranged in the frame shell from top to bottom and between the screw feeding barn and the rice hull bin. The rice processed by the rice milling machine is transported to the automatic weighing device by the rice delivery device. The automatic weighing device will quantitatively weigh the rice, and the weighed rice falls into the small automatic packaging machine for packaging. The device has reasonable layout of each component, compact overall structure, high effective control device, low center of gravity,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reliable and stab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碾米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
技术介绍
碾米机是粮食加工的重要设备,人们吃到的传统的大米基本都是通过层层代理、步步分销出现在市场上,大米时间存放太久,营养会有一定程度流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吃现碾”的营养大米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以往的碾米机通常功能简单,无法实时自动碾米和自动包装,无法保证大米的新鲜度。公开号为CN2057613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助式碾米机,包括碾米装置、袋包装系统和传输装置,碾米装置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将未脱壳的谷物加工成鲜米,袋包装系统将加工好的鲜米包装成袋,传输装置将包装好的袋装米传送至取米口。公开号为CN10571939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碾米售货机,全自动碾米售货机包括料仓、碾米、杂米回收、自动称重、自动包装、稻糠回收、电控模块等,其同样实现了全自动控制,把稻谷到大米的过程立体呈现出来,达到现磨现卖,提高了粮食的安全性,减少了营养流失,保证了粮食的营养价值。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储米仓、碾米装置、称重装置、包装装置呈纵向布置,这存在设备高度较高的问题,因此将这些自动碾米包装设备放置在超市、菜场等地时高度空间占用较大,同时顶部储米仓受空间限制,储米量有限,在售卖速度较快的地区需要频繁加料,效率较低无法体现自动化优势。另外顶部储米仓设置使设备重心偏上,易造成安全隐患。上述现有技术中碾米过程中的糠、粉收集处理采用了直接在碾米机就近安排收集装置的方案,这种布局不利于人工的定时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优化各部件布局,缩减设备体积,合理分配重量,同时便于维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包括框架壳体、螺旋上料谷仓、集稻壳仓、集糠仓、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自动包装机和控制系统,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稻壳仓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分别位于框架壳体的两侧,所述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位于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包括谷仓和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竖直设置于所述谷仓的一侧将所述谷仓内的稻谷从底部提升至顶部供给砻碾一体机;所述砻碾一体机包括串联的砻谷机和碾米机,第一风机连接于砻谷机和集稻壳仓之间将所述砻谷机产生的稻壳送至集稻壳仓,第二风机连接于碾米机和集糠仓之间将所述碾米机产生的糠粉送至集糠仓,所述集糠仓设置于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的下部;所述出米输送装置包括接米盒、螺杆下料阀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螺杆下料阀设置于所述接米盒的下端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接米盒承接所述碾米机排出的大米;所述自动称重装置连接于出米输送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直接,用于对所述大米称重计量后供给自动包装机;所述螺旋输送器、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自动包装机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的控制进入自动包装机的大米重量,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包括接米斗、滑板螺杆、滑板、第二伺服电机和悬臂梁压力传感器,所述悬臂梁压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支架连接于框架壳体,悬臂梁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端连接于所述接米斗的底侧,所述接米斗的出口侧设有竖直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连接于所述滑板螺杆,所述滑板螺杆由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向谷仓随时添加稻谷,所述谷仓顶部设有加料套筒,所述加料套筒伸出所述框架壳体。进一步的,所述集稻壳仓内部设有稻壳防尘袋,所述集稻壳仓上设有第一通风管,所述稻壳防尘袋通过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集糠仓内部设有糠粉防尘袋,所述集糠仓上设有第二通风管,所述糠粉防尘袋通过第二通风管与所述第二风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壳体设有前门,所述前门的下端设有转动挡板,所述自动包装机的出口设有导板,所述导板与所述转动挡板位置相对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稻谷加工为大米并进行包装一次性完成,保证了大米的新鲜度,满足了食客的需求。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案,在装置内部合理布局螺旋上料谷仓、集稻壳仓、集糠仓、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自动包装机的位置,整体紧凑,有效控制装置高度,重心低,操作便捷,工作可靠,性能稳定。在稻谷的消耗过程中,可随时给机器换料,将糠粉和稻壳分别收集于防尘袋,可用作后期二次利用,这种方式能保护整机内部不会粉尘污染,且集满后只需打开相应的门即可进行更换,其中集糠仓与砻碾一体机成上下布置,利用空间,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旋上料谷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前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后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以及自动称重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接米斗与悬臂梁压力传感器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集成化智能碾米机,包括框架壳体1、螺旋上料谷仓2、集稻壳仓3、集糠仓4、砻碾一体机5、出米输送装置6、自动称重装置7、小型自动包装机8和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框架壳体1包括框架11、左门12、右门13、电气柜14、后门15和外壳16。框架1呈长方体状,外壳16安装于框架1的表面。左门12和右门13构成前门,前门和后门15分别设置在框架11的相对两侧,智能碾米机内部构件可以通过开门方便的维修。左门12中间设有显示屏17,显示屏17可用于显示购买、碾米过程、故障等信息。左门12的下部有转动挡板18,转动挡板18与小型自动包装机8的导板83相配合,导板83的下端与转动挡板18的背部对齐,使完成包装的大米能够顺利滑送出来。电气柜14设置框架11内部左侧的上部,电气柜14内设有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个自动部件的运作。如图2所示,螺旋上料谷仓2设置在框架11内部的右侧,螺旋上料谷仓2由谷仓21、螺旋输送器22和驱动电机23组成。谷仓21呈长方盒状,谷仓2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加料套筒24,加料套筒24伸出框架壳体1,在稻谷消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料套筒24随时向谷仓21添加稻谷。螺旋输送器22为垂直设置,其与谷仓21左侧底部通过螺栓连接。谷仓21左侧底部设置开口对螺旋输送器22供料,螺旋输送器22将稻谷从底部输送至顶部给砻碾一体机5提供稻谷。螺旋输送器22由驱动电机23通过传送带的方式驱动,驱动电机23的控制信息与控制系统相连。如图3所示,集稻壳仓3位于框架壳体1内部的左侧,并在电气柜14下方,集稻壳仓3内部设有稻壳防尘袋31。集稻壳仓3上盖板设置有第一通风管32,稻壳防尘袋31扎紧在通风管32上,稻壳防尘袋31用于收集砻谷过程产生的稻壳。如图4所示,集糠仓4位于砻碾一体机5下方,集糠仓4内部设有糠粉防尘袋41,集糠仓上盖板设置有第二通风管42,糠粉防尘袋41扎紧在第二通风管42上,糠粉防尘袋41用于收集碾米过程产生的糠粉。如图3和图5所示,框架壳体1的中部设置支架,砻碾一体机5位于支架上。砻碾一体机5由离心式砻谷机51和可自动调节压力的碾米机54上下串联结合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壳体、螺旋上料谷仓、集稻壳仓、集糠仓、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自动包装机和控制系统,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稻壳仓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分别位于框架壳体的两侧,所述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位于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包括谷仓和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竖直设置于所述谷仓的一侧将所述谷仓内的稻谷从底部提升至顶部供给砻碾一体机;所述砻碾一体机包括串联的砻谷机和碾米机,第一风机连接于砻谷机和集稻壳仓之间将所述砻谷机产生的稻壳送至集稻壳仓,第二风机连接于碾米机和集糠仓之间将所述碾米机产生的糠粉送至集糠仓,所述集糠仓设置于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的下部;所述出米输送装置包括接米盒、螺杆下料阀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螺杆下料阀设置于所述接米盒的下端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接米盒承接所述碾米机排出的大米;所述自动称重装置连接于出米输送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直接,用于对所述大米称重计量后供给自动包装机;所述螺旋输送器、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自动包装机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化智能碾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壳体、螺旋上料谷仓、集稻壳仓、集糠仓、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自动包装机和控制系统,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稻壳仓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分别位于框架壳体的两侧,所述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框架壳体内并位于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包括谷仓和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竖直设置于所述谷仓的一侧将所述谷仓内的稻谷从底部提升至顶部供给砻碾一体机;所述砻碾一体机包括串联的砻谷机和碾米机,第一风机连接于砻谷机和集稻壳仓之间将所述砻谷机产生的稻壳送至集稻壳仓,第二风机连接于碾米机和集糠仓之间将所述碾米机产生的糠粉送至集糠仓,所述集糠仓设置于所述螺旋上料谷仓和集稻壳仓之间的下部;所述出米输送装置包括接米盒、螺杆下料阀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螺杆下料阀设置于所述接米盒的下端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接米盒承接所述碾米机排出的大米;所述自动称重装置连接于出米输送装置和自动包装机直接,用于对所述大米称重计量后供给自动包装机;所述螺旋输送器、砻碾一体机、出米输送装置、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荀春林雷庆明詹利建陈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