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过水件、连接件、端盖和多个转子;所述进水接头、所述过水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端盖依次连接;所述过水件内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过水孔内,所述转子能够在所述过水孔内旋转。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花均匀美观如喷雾状,并且带有一定的脉冲效果,以及出水装置的结构紧凑,并且易于安装,通过螺纹口便可和不同的装置连接,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脉冲出水的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户进行冲洗时,细密的水花比粗水花具有更好的使用感。这是由于相对于柱状粗水花,细密水花冲击力更小,人体在接触时不会有突如其来的集中的冲击感。但是,在某些需要一定冲击力的情况下时,细密的水花则会有些“轻飘飘”的感觉。并且,在同等口径的情况下,细密水花的出水装置比粗水花的出水装置更加节水。现有的细水花通常是利用具有微小孔的出水网来实现的,水流在经过出水网时被分成相应的细柱流出。但是,由于微小孔出水网的孔径细小,孔与孔之间孔距小而密致,在重力和张力等作用下,中间区域的细线水花容易粘结在一起而形成小水柱式的出水方式。不但整体水花外观不好看,而且也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现有的花洒通过专门的出水面板能够使得水花细密,但是网孔容易堵塞。其出水水花的冲击力主要由重力决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过水件、连接件、端盖和多个转子;所述进水接头、所述过水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端盖依次连接;所述过水件内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过水孔内,所述转子在水流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过水孔内旋转。进一步的,所述过水孔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转子容纳段、水流旋转段、水流导向段和水流喷射段;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过水孔的转子容纳段内;所述水流旋转段的孔径大于所述水流导向段的孔径,所述水流导向段的孔径小于所述水流喷射段的孔径。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旋转段为圆柱状,所述水流导向段为圆柱状,所述水流喷射段为圆台状;所述水流旋转段和所述水流导向段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水件与所述进水接头连接的一侧设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和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环绕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叶片之间形成水流的导向槽。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设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叶片与所述过水孔的内壁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接头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进水接头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接头的外壁上设有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过水件卡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水件与所述连接件卡接,所述过水件与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出水网,所述出水网设置于所述端盖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连接件之间。水流从进水接头的开口处进入出水装置中,接着从进水接头侧壁上的出水口流出;通过转子叶片间的导向槽流入过水孔的水流旋转段内,由于过水面积减小,使得水流速度加快,速度加快的水流在过水孔的水流旋转段内旋转起来;旋转的水流在经过面积更小的水流导向段内,使得水流速度进一步加快;之后,水流从导向段内进入喷射段内喷出,由于喷射段的孔径大于导向段的孔径,水流会呈喷雾状喷出;雾化的水花最后均匀混合通过网孔致密细小的出水网喷出。这种出水装置使得水流呈喷雾状并带有一定的脉冲效果。另外,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将过水件和连接件制造成一体。本技术通过改变出水装置的内部结构,使得水流在经过本出水装置时能够两级加速,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中间区域的细线水花不会粘结在一起而形成小水柱式,流出的水花呈喷雾状,不但美观,而且水花均匀力度舒适,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2)出水装置能够对水流进行两次加速,水流流出时具有一定的脉冲效果;(3)本出水装置的结构紧凑,并且易于安装,通过螺纹口便可和不同的装置连接,应用广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出水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出水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所述出水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C-C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3中D-D处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一所述过水件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一所述出水装置的水流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所述出水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1-进水接头;101-出水口;102-环形连接部;2-过水件;201-凹槽;202-过水孔;2021-转子容纳段;2022-水流旋转段;2023-水流导向段;2024-水流喷射段;2025-水流雾化段;203-连接部;3-连接件;4-端盖;5-转子;501-转轴;502-叶片;503-导向槽;6-出水网;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1、过水件2、连接件3、端盖4和三个转子5;所述进水接头1、所述过水件2、所述连接件3和所述端盖4依次连接;所述过水件2的上侧设有圆形凹槽201,所述过水件2内还设有三个上下贯通的过水孔202,所述转子5设置于所述过水孔202内,所述转子5在水流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过水孔202内旋转。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过水孔202从上至下依次为转子容纳段2021、水流旋转段2022、水流导向段2023和水流喷射段2024;所述转子5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转子容纳段2021内;所述水流旋转段2022的孔径大于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的孔径,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的孔径小于所述水流喷射段2024的孔径。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旋转段2022为圆柱状,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为圆柱状,所述水流喷射段2024为圆台状;所述水流旋转段2022和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子5包括转轴501和四个叶片502,所述叶片502环绕设置于所述转轴501的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转轴501的上下两端设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叶片502与所述过水孔202的内壁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接头1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进水接头1下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101,水流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1)、过水件(2)、连接件(3)、端盖(4)和多个转子(5);所述进水接头(1)、所述过水件(2)、所述连接件(3)和所述端盖(4)依次连接;所述过水件(2)内设有多个过水孔(202),所述转子(5)设置于所述过水孔(202)内,所述转子(5)能够在所述过水孔(202)内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1)、过水件(2)、连接件(3)、端盖(4)和多个转子(5);所述进水接头(1)、所述过水件(2)、所述连接件(3)和所述端盖(4)依次连接;所述过水件(2)内设有多个过水孔(202),所述转子(5)设置于所述过水孔(202)内,所述转子(5)能够在所述过水孔(202)内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202)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转子容纳段(2021)、水流旋转段(2022)、水流导向段(2023)和水流喷射段(2024);所述转子(5)设置于所述过水孔的转子容纳段(2021)内;所述水流旋转段(2022)的孔径大于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的孔径,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的孔径小于所述水流喷射段(2024)的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旋转段(2022)为圆柱状,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为圆柱状,所述水流喷射段(2024)为圆台状;所述水流旋转段(2022)和所述水流导向段(2023)通过圆弧过渡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坤,梁元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